爱不够的女儿

2020-11-12 04:05:29孙京海
连云港文学 2020年4期

孙京海

孩子之美在于真,在于他们无与伦比的奇思妙想。人在童年时拥有最纯净的器官。在孩子眼里,世界的每样事物都是新的,都罩着神奇的色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时代的太阳要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周围的人要有趣得多。孩子好奇的目光把世界照耀得无往而不美。女儿出生后的成长给我带来了一段唯美唯真经历。

(一)

二胎放开后第二年的夏天,女儿在医院出生啦。亲戚们陆陆续续来了。岳母说女儿皮肤白,额头像我;小姨说女儿嘴唇红;女儿舅舅说像我儿子刚出生的样子;女儿舅妈说女儿是双眼皮;保姆说女儿有酒窝……大家七嘴八舌地评论着,女儿疲惫地睁开眼,看了看一屋子人的笑脸,喝了一点水,又睡着了。

下午,10 岁的儿子来看女儿,他来的时候,女儿刚刚睡醒,儿子看了看,惊讶地说,妹妹怎么这么小啊!一会儿又说女儿像一个肚子朝上的小乌龟。又说女儿像个机器人,只会几个简单的动作。

早在女儿出生前,我就给女儿取了名,征求家人意见,因大家意见不一致,就没有确定。等女儿出生后,还没个名字,老婆说一时确定不了,就叫“丫丫”吧,儿子说“丫丫”名字太土。儿子的乳名叫“宝宝”,他小时候还没感觉有什么不好,当他稍大时,每当家里人当着别人面喊他“宝宝”时,他总是有些难为情,总要匆匆忙忙用手挡着大人的嘴,不让喊“宝宝”字眼。鉴于儿子对女儿名字的不同意见,我还是决定改改。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为女儿取了个简约的名字:孙一丹,乳名“丹丹”,之所以给女儿起名“一丹”,是因为我酷爱山西老家那边的山丹丹花,这种花幼时和杂草毫无区别,一旦绽放,周围的一切都成了它的背景,真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我为女儿起这个名字,寄托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丹丹”的名字征求大家意见时,除了儿子,大家都说好,儿子不怀好意地建议,起名“蛋蛋”。儿子三番五次不同意,原来纯粹是捣乱的。

(二)

女儿出生后,我不愿错过她任何一个成长瞬间,我清楚地记得她何时会坐,会爬,能站,会走……熟悉她想睡和烦躁表情……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更不曾停下。每天下班,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看看自己的小宝贝,看看她灿烂的微笑。一次,我和老婆一左一右看着熟睡的女儿,老婆问,她像谁多一点儿,我说,她哭的时候像你,笑的时候像我。老婆又说,咱家女儿长得像男孩子,我说,像男孩好呀!你没听说过吗?女生男相主富贵。老婆又说,养育女儿不能像养咱家儿子一样,要富养,从小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等长大了,才能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就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很长时间没与老婆谈心了,这一聊,感到老婆思想水平又有新提升。

女儿慢慢长大,会说话了。回到家,我总能听到悦耳的声音——爸、爸……我抱抱小家伙,小家伙向我露露新长的牙齿,挤挤眼睛后,用手抱住我的头,用流着口水的嘴和沁着鼻涕的鼻子在我脸上磨蹭。邻居家小姐姐养了两只洁白无瑕小白兔,小姐姐邀请女儿参观,女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可爱的红眼睛动物,高兴得手舞足蹈,凑到兔笼前,以自创语言对兔说:**@@#¥%!$…&*(此处略去200+字),那些话是人类无法听懂的,至于那两只兔子听懂没,我无从知晓。一次,我们带着女儿来小区边上公园的鸽子广场玩买了一小包鸽子料喂食,一群鸽子和两只大白鹅过来抢食,女儿看到鸽子与鹅抢食,自己也捏了一颗玉米放进她自己嘴里,当时我没注意,小家伙嚼了很长时间嚼不动又吐出来,才被我发现。

女儿刚会走路,麻烦接踵而至。一次她把自己鞋子弄脏,就抱着鞋子放进嘴里啃,被儿子看到了,儿子向我告状说,妹妹不讲卫生,又冲着女儿讲,玩脏东西肚子会生虫子的,女儿好像干了多大的错事,一脸困惑。还有,我带着她去面包店买面包,我正付款,一回头发现女儿手里多了一瓶饮料,我以为是女儿拿面包店的商品,让她放回去。这时,旁边一位笑盈盈面包客说,饮料是她的,是女儿从她手里抢过去的。还有一次晚饭后,全家人正在看电视,女儿说她学会了飞,要现场给我们表演一下。于是两手各持一把小扇,学小鸟在房内跑来跑去,突然头撞在门框上,瞬间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老婆说:真恐怖。儿子说:包大得可怕。我抱着女儿照镜子,让她看看那个包。照镜子时,女儿闭着眼睛就是不敢看。

女儿的到来,全家高兴,岳母、岳父更喜欢。每次到岳母家,岳父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做一桌子拿手好菜。一次岳父在厨房内炒菜,炒菜香味满屋子都是。女儿在房间走来走去深情地嗅来嗅去。我问,你在干什么?女儿答,要把外公炒菜的香味吸到肚子里去!在岳母家,受岳母玩“偷菜”游戏影响,女儿也迷上“偷菜”,一到岳母家就与岳母抢着玩“偷菜”游戏,有时两人为抢电脑都急头白脸啦。茶余饭后岳父带着女儿和他的孙女在小区的大树下乘凉,一次一熟人路过问岳父,两个孩子都是你孙女?岳父答,一个是孙女,一个是外孙女。女儿迫不及待插话,我住在这个小区外边,我是外孙女!

女儿渐渐长大,喜欢亲力亲为一些事。保姆阿姨帮她剥了个鸡蛋,她不高兴啦,拿着剥好的鸡蛋扔到垃圾筐里,保姆又从垃圾筐拣出来洗了洗给她,女儿又扔进去垃圾筐。女儿临睡前像模像样地模仿大人刷她那四颗小门牙,一次不小心喝了一口刷牙水,怕。一个劲问我和老婆,你们以前喝过刷牙水吗?我们说没有,女儿又问,喝了刷牙水会不会有事?老婆说,漱牙水不干净,没人喝过!女儿听后,又一次大哭,说她喝了刷牙水啦,这可怎么办呀?

女儿对家人离家和回家“操碎了心”。她在家时间多,一有空就摆弄门口的鞋子,理得整整齐齐。她看到我们要出门,准确地鞋堆里拎出我们各自鞋子,放在我们的脚下,还千叮咛万嘱咐,过马路要注意安全……我们下班回家,只要听到敲门声,她总是匆匆忙忙跑来给我们开门。我们进门,女儿还把我们各自的鞋子摆放在门口,等着我们换鞋。对我而言,幸福就是回到家后敲门,而不是伸手去摸那冰冷的钥匙。只要女儿在家,我就没用钥匙开过家门。为鞋子,女儿和儿子经常斗智斗勇。一次老婆回来了,儿子把老婆鞋子藏起来啦,女儿找不到老婆的鞋子,急得大哭!最后在老婆的再三要求下,儿子才把老婆鞋子拿出来。为此,女儿记恨在心。此后的一天,女儿把儿子的英语书藏起来了,等到儿子上课时,怎么也找不到书,只得与同桌共看。这还不够,一次她又把儿子的车钥匙藏起来,儿子翻箱倒柜地找了一个早上,也没找到,最后只好匆匆打车上学去了,直到中午放学,女儿才告知藏钥匙的地方,家人又好气又好笑。

(三)

女儿要上幼儿园啦。幼儿园老师来家访,问孩子打不打人?岳母说,不打人。保姆也说,孩子很听话,不打人。旁边的儿子在一边搭讪:妹妹经常打他。

之前,女儿总是磨磨蹭蹭,穿裤子提不上,穿鞋脚老是伸不进洞洞里还把鞋子拨得团团转,吃饭时稍烫一点就娇声娇气地让别人吹,吃西瓜又弄的一身水,喝水时经常走神摔了杯子,让她自己洗手时老是忍不住玩水,尤其是吃饭,不仅老是掉地上,而且特慢。如果没人督促,一顿饭,她一个小时都吃不完。女儿要上幼儿园啦!生活的基本技能必须会。于是,我只要一有时间像训练小动物一样指导女儿喝水、吃饭、穿鞋、提裤子和上厕所……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女儿大致掌握了。

上幼儿园那天,女儿早早背着书包就出门啦。她遇到邻居爷爷说,爷爷,我要上幼儿园啦!好像她上幼儿园是一件多大的事一样。遇到保洁阿姨说,阿姨好!我要上幼儿园啦,不哭也不闹!保洁员说,孩子真乖!

女儿上幼儿园,作息规律与大人相反。在工作日时间,女儿一般都赖着懒觉不起床,我和老婆急着上班,反复催才能把她弄起来,送到幼儿园。可到了双休日时,大人们想多睡一会,她倒好,早早起来,自己穿好衣服,在床头一个劲地喊,爸爸、妈妈,天醒啦!太阳照到屁股啦!起床了!还把我们全部的衣服拿来放在床头,真是“欲哭无泪”啊!

上幼儿园后的一个晚上,我回家,看到老婆很生气,坐在沙发上嘟嘟囔囔。女儿则是坐在小板凳上抹眼泪,见到我更是崩溃到大哭。细问,才知道,原来是幼儿园布置了作业,让家长教孩子识别颜色。老婆反复教反复教,女儿就是辨不清,一气之下老婆打了女儿的屁股。

还有一次,幼儿园又布置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看荷叶画荷花。我带着女儿到一个公园的荷塘,绿茫茫一大片荷叶让人心旷神怡。这下女儿可犯愁了,她说这么一大片荷叶我何时才能画完呀?

女儿在幼儿园认识了许多小朋友,放学后就经常一起玩。一次,女儿与几位年龄稍大的女生玩游戏,可能是受《熊出没》影响,年龄最大的小女生自封为“光头强”,另外一位小女生和女儿角色被分配为“熊大”“熊二”。女儿傻不愣腾地玩得很开心,似乎很享受这个名字和游戏过程。女儿很爱听故事,每晚睡前,我总要给女儿讲几个故事,我有时照着绘本讲,有时是自己胡编乱造,每次女儿听得很享受很入迷。一次,我正胡编乱造地讲故事,女儿撩开我的背心看我的肚子。问她干什么?她说看看爸爸肚子里的故事。不仅如此,女儿还向小朋友卖弄,说自己爸爸肚子有很多故事,可会讲故事啦。

女儿在幼儿园还结识了一个“小朋友”——小板凳,就因为这个小板凳,家里差点出大事。每天女儿上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小板凳搬来,后坐在板凳上学习、吃饭、听老师讲故事做游戏……放学时也要把自己小板凳整理好,时间长了,女儿对小板凳有了特殊感情,见了小板凳就条件反射性地想搬。一次,老婆坐着一个小板凳把头伸进一个柜子找衣服,女儿在边上玩,老婆抬起屁股翻衣服,女儿看到一个空着的小板凳,就搬走了,老婆还以为小板凳还在,一屁股坐下去,结果摔了一个大屁蹲。年轻人摔一下没事,如果老年人摔一下,那就可能出大事。一次,一家人在岳母家吃饭,女儿挨着岳母坐,岳母站起身帮女儿夹菜,调皮的女儿看到一个空着的板凳,立即把板凳搬走,岳母以为板凳还在,重重坐下去,可怜70 多岁的老太太也摔了一个大屁蹲。一家人的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所幸虚惊一场,岳母没什么大碍。

一天晚上,小区对面的公园有演出,女儿粘着老婆去看演出。老婆带女儿离家后,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话响起,老婆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老婆焦急的声音:女儿在公园走丢了,你快过来……我火急火燎地出门,刚到小区门口,就看到女儿往我这边跑,边跑边哭道,爸爸!妈妈让我弄丢了,你快去找……

过圣诞节,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一直念叨着老师讲的关于圣诞老人坐雪橇送礼物的故事。我和妻子商量后,偷偷买了一个礼物晚上放在女儿床头。等女儿醒来后发现床头礼物问:礼物谁送的?我说,是圣诞老人!女儿陷入无限美好的遐思中,……后逢人便说圣诞老人给她送礼物啦!

过春节,全家人到岳母家吃饭,我带了大小包若干,儿子和女儿都拿着一件。进门不久,岳父岳母就给两个孩子压岁钱,儿子和女儿磕头,尤其是女儿头磕地砰砰响。饭后返家时,儿子拿了外婆送的个大礼包,女儿看到哥哥手里拿着东西,自己也要拿一件东西回来,于是她把刚刚送给外婆外公的礼品拎着往回拿,全家人哭笑不得,我和老婆好说歹说才把东西抢下来。

(四)

女儿渐渐长大,在家就一直看电视,只要有可能就从早看到晚,眼睛都近视了。我和老婆一商量,这样吧,给她报些兴趣班,培养点儿艺术细胞。老婆对女儿期望很大,目标是把女儿培养成为神童。我工作忙,上兴趣班这样的琐事,我就全权交给老婆办理。老婆到辅导学校了解情况,一下子被口吐莲花的推销员忽悠瘸了,晕乎了,没与我商量,一口气给女儿报了五个班——英语、舞蹈、画画、围棋和跆拳道,其中英语班属于天价班,是老婆排队半天才等来的结果。

我对给女儿报“英语天价”班意见很大,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价格贵。如果价格贵物超所值吧也行,关键是报名老师开始承诺说是小班化教育,一个班严格限制在6 个人,结果报名人太多,培训机构没有节操增加到10 人,等开课时,一个班增加到20 人,而且2 个老师,班次一个接着一个从早排到晚,等候区挤得家长都没地方坐。二是“英语”。我对老婆说,我们上学上了那么久,被学英语摁在地上摩擦那么多年,还没受够,现在又早早折磨摩擦孩子啦?作孽啊!

事实证明,老婆的想法是幼稚的、欠考虑的。半年下来,有点效果的只是舞蹈和画画班,其他班没有一点效果,英语一句不会说,围棋一步也不会走,跆拳道就更不用说了,上课第一天,女儿就被同学打得眼青脸肿,鼻子流血。在教育这个市场,我发现一个真理,贵的并不一定是好的。老婆经常到辅导学校接送孩子,偶尔也与授课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一交流,老师当然是“猛夸”孩子,说孩子有天赋,是“神童”的苗子……老婆一听到孩子有“神童”的天赋,立即心花怒放,忘乎所以。老师不失时机地怂恿老婆给孩子考级,说考级有助于中高考加分,云云。老婆对自己很抠,但对孩子教育花费却下手很重,毫不犹豫地交了费报名参加艺术考级。

我对小孩子上兴趣班有自己的看法,既然是兴趣班,乐趣是最重要的。孩子有兴趣,学一门或几门感兴趣的艺术,是很好的。孩子跟小朋友疯玩傻闹够了,然后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班里学习一至两小时,就回家吃吃喝喝然后继续跟小朋友玩。收着高价、打着培养“神童”旗号的兴趣班,纯粹是迎合了家长的功利胃口,忽悠钱多人傻的父母的,其本质是挂着各种头衔的敛财。家长们为了那一点可怜炫耀的资本盲目跟风拿孩子开涮!其实,神童永远都不是培养出来的,神童都是天生的,没有人能培养出肖邦、莫扎特。

(五)

女儿的兴趣班减少,又有了大块大块的时间无事可干,总不能让大好的时间无谓地浪费!受南怀瑾老先生讲解国学的影响和启发,我开始研究教授女儿国学。为给女儿备课,我认真学习了儿童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朱子家训》和《增广贤文》等,经过反复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弟子规》《千家诗》《朱子家训》和《增广贤文》是学前儿童必须要背诵的内容,这几部经典集知识、思想、道德等为一体,更重要的是易于理解,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读物的知识性比例偏重,部分内容抽象,晦涩,不常用,较难理解,即使背诵下来,也如同鲁迅作品中孔乙己的回字有几种写法,没有实际用途。

于是我开始教授女儿《弟子规》《千家诗》《朱子家训》《增广贤文》,每天只教几句话或一首诗,通常是我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内容的意思讲一遍,让孩子明白个大概,后让她高声朗诵多次,直到能背诵下来。第二天学习新内容时,先复习前边的内容,第三天学习时,将前边学习内容从头到尾全部复习一遍,等等,以此类推。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孩子的记忆力好得惊人。通常情况下,一首诗女儿朗诵几遍就能背诵下来,有时朗读一次就能背诵下来。

之所以让孩子高声朗诵,一是让孩子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体会文字的神奇;二来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字;三是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再说背诵,背诵是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之一,背诵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更细腻、更精详。小孩子朗读和背诵国学内容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现在我们国家对儿童的教育,不再采取朗诵、背诵的方法,而看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解,这是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杜威认为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儿童只对小动物感兴趣,其教育结果就变成了“猫狗叫,鸡鸭跳”。知识的灌输和理解的学习方式其实并不好。

在学习了上述启蒙内容后,我又开始讲授“四书”和《老子》以及《古文观止》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中华文化的精华,传授给孩子,对于培养孩子的善心、信心,培养人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有教育专家研究指出,0—13 岁是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是一张白纸,天性未染污。善言易入,先入为主!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使之效应最大化。

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烦了,要马上停止,不要强迫。过一段时间再开始。同时,如果生活中有机会,可以根据情境引导孩子运用书中学习的语句,不仅让他感觉到自己学习的成就感,还可以让他慢慢知道背的东西不止于背,更重要的是内化和运用。我教女儿《论语》中的“己所无欲,勿施于人”,并解释说,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女儿反问道:如果我不愿意做好事,是不是也不让别人做好事!我……

(六)

我曾经许诺,方便时一定带女儿亲眼看看北京天安门。事后,我把这事给忘了。可女儿没忘记,隔三岔五提醒我一次,大约提醒N 次后,直到她要上小学了,我不能再推了,于是兑现诺言,带着女儿看天安门。到了北京,在去往天安门的地铁上,女儿对我说,爸爸,我先蒙上眼睛,到了天安门,再喊我看。到了天安门,我让女儿拿开手,女儿大为惊讶,唏嘘不已,看得眼睛都直了。

女儿上了小学后,为了让女儿懂规矩,守规则,健康成长,老婆为女儿制定了日常行为规范与规则,实施日常奖惩措施,等等。老婆是医生,做事严谨认真,古板苛刻,因为制定标准的是老婆,所以经常容易跟孩子着急。一着急她就会吼女儿,老婆拍过桌子,吓唬过要把女儿丢到大街去,好几次下手狠狠地打了女儿的屁股。一段时间后,凡事女儿眨巴眨巴着大眼睛问老婆:妈妈,我可以玩这个吗?妈妈,我可以做那个吗?妈妈,这样行不行?比如说,去超市买东西,老婆只给女儿几块钱买零食,花完就没有啦。其实给的那些钱她根本买不了什么,渐渐地女儿也就不想要了,也不耍性子了,不会随便跟大人要这要那。一次,亲戚家的表妹来我家吃饭,家里正好缺醋,我让表妹帮我到门口超市买一下。女儿也要去。到了超市,表妹问女儿要吃什么自己拿,逛了一段时间,女儿在几个货架前犹犹豫豫,最后结账的时候居然只拿了一小包薯片。表妹相当惊讶,心想一般小孩如果是大人带着去超市,都是撒开膀子拿东西,没几个像女儿这样只拿了一包薯片,还是小包的。表妹说,一包小薯片,还不够塞牙缝的。你再多买点吧。女儿头转向柜台又看了一眼,再转回来低眉顺目地说,姨,买这个就够了。表妹一下子不知道要说什么。表面看,女儿不想多要东西,不给别人添麻烦,遇事征求别人的意见,是极有礼貌的一种做法。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恐惧与不自信,害怕自己受到惩罚和不被接纳。曾经一次,女儿大眼睛在我眼前忽闪忽闪,声音怯怯嫩嫩问我,说妈妈是不是不喜欢她了?老婆也感觉自己教育孩子方式方法有不妥,于是决定做出改变。从那以后,老婆再生气都不会用特别严厉的口气跟孩子讲话,在开心的时候,或者跟女儿发完脾气之后,总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女儿,妈妈很喜欢你,很爱你,一直都是。

进入小学后,女儿学习在班里属于中等,尤其是数学。一次考试之后,女儿的数学没考好。数学考卷发下来了,女儿只考了91分,全班这次18 个同学考了满分。当时女儿的心情复杂凌乱,不敢拿试卷给老婆看。但她知道,卷子是藏不住的,最后还是瞒不过老婆的火眼金睛。老婆对女儿期望很高,那就是将来考北大、清华,结果现在数学不好,这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当老婆拿起卷子,皱着眉头,瞪大眼睛,问班里有多少个满分的?女儿如实报告,老婆立即气急败坏,一下子把试卷拍在桌子上,说,你怎么这么笨?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考?你看看,这个题目又做错了,你就不能用点心吗?这么马虎,一错再错。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吗?你是不是我生的?这样吧,打屁股+零花钱减半+假期不能看电视。女儿哭了,哭着说,妈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笨,我真的很笨吗?就像你说的,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我每天也完成了家庭作业,可是我怎么努力,每次考试都这样,我也很泄气,可能我真的就是很笨吧。

我在旁边看不下去,对老婆和女儿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考砸了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发现不足,改正错误,汲取教训,就“OK”啦!说完,开了老婆一个玩笑,幽了一个默。哪知老婆还在气头上,火腾地上来,连我一起数落,都怪你!把我的好基因给掺和杂了,不然孩子不会这么笨!事后,等老婆平静下来,我对老婆说,孩子考试没考好时,自尊心和自信心已受到伤害,你就不要再批评她了,你说她笨,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就是笨,不如别人,可能从此背上了这样的标签。慢慢地,你会发现这样的标签对孩子是一种压力和暗示,就像魔咒一样,孩子会在这种咒语里转圈圈。做父母的,要用坚定而温暖的爱陪孩子一起顺利渡过挫折,要帮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要使考试成为孩子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我与老婆说,你专心致志搞好后勤工作,以后教育孩子的事就全权交给我完成吧!

接替女儿教育权后,我专门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数学错题本,每做错一题,都要让女儿工工整整把错题抄在本子上,只要一有时间,就让她复习错题本,反反复复复习,确保以前犯的错误不再犯。一段时间后,女儿的数学成绩也逐渐好转,最近几次考试都接近满分。老婆那颗忐忑的心也放下来。由此事,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要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教育子女就要要慢,不要着急。

在陪伴辅导女儿学习过程,我慢慢发现,女儿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阅读。对于女儿这一爱好的“小火苗”,我那真是精心呵护,创造一切良好的条件,促进女儿这一兴趣之火越烧越大,越烧越旺。我在图书馆为她办了多张借书卡,而且每周末,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我都要带着女儿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刚开始借带拼音的故事书,接着是没有拼音的薄书,最后是很厚很厚的书,而且还鼓励女儿一定要把所借之书在短时间内尽快用心读完。有一段时间,女儿对读书不感兴趣啦,带她到图书馆去,她也坚决不去。此时,我没有强迫她继续读书,只是耐心地静静地等待。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提醒女儿,要不要去图书馆看看书,女儿欣然同意,女儿兴趣的小火苗又被点燃,继续燃烧。随着阅读量增加,女儿的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这里摘录一篇小文:

“1”的自述

嗨,我是“1”,我的本领可大了!我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代表。我在数学中是“笔直地站着”的,在语文中是“舒服地躺着”的。

我就先讲讲我“笔直地站着”吧。在数学中,我玉树临风,竖立不倒。在数字里,我可是老大,因为我在数学中是排行在第一位,任何数字都得听我的,我和“0”组合,可以变成“10”,可以变成“100”,甚至“1000”“10000”“100000”……

在语文中,我虽然可以“舒服地躺着”,但在众汉字目前,我可不那么威风了,是小弟了。因为和其他汉字比起来,我的笔画是最少的了。但我和许多汉字在一起,可以使那个字改头换面,如“十”加上我变成“干”或“土”;“从”加上我就变成“丛”……我还可以摇身一变,变成吉利的成语,如:事事如“一”。由我开头的成语也有许多,如:一唱一和、一网打尽、一心一意……

女儿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语言精美,还在《语文报》上发表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也有优点。父母只要有足够耐心,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呵护孩子如种子般的优点,促进孩子扬优展长,有所成就,与众不同。

(七)

家庭是孩子的出发之地,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可能是孩子一生的摇篮。孩子长大后,不管走到哪里,知道有一个无条件地爱她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会一生心安。同样重要的是,孩子们也给了父母无与伦比的爱,孩子们将父母带入了难以描述的美好世界,开启了父母人生最重要的另一扇大门,使父母的人生内涵更加丰富,甚至可以说,父母从孩子们身上的收获也远远超出付出。

一次我去学校接女儿,看到校门口乌泱乌泱的家长们。每一位父母都有瑕疵,有的过于强势,有的满面倦容,有的简直从头顶到脚底冒傻气。难得有一两位是相对年轻的人,却也有浅浅的皱纹,提示给我们,岁月也一样刀劈斧砍过他。但是当铃声响起,一批批孩子像鸟儿出笼一样奔出教学楼,远远地,看到他们的父母,一张张小脸立刻就像被照亮了一样——我知道,那是爱。

全世界,孩子只爱父母。

全世界,孩子最爱父母。

孩子给父母的才是最无条件的,独一无二的,最爱。

这样的爱有多珍贵呢?年轻人可能不能理解。我见过太多寂寞的父母,生活中有无数的失意,事业不得志——很多人甚至谈不上事业,只是混口饭吃,婚姻也过不下去,感情更是一片空白,外面的世界呈现给他的全部是灰暗。只有孩子,孩子给予父母温暖的笑容和拥抱,才能治愈父母的受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