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遵才
2 月13 日,援鄂第4 天,今日进舱。战疫已经拉开帷幕,全国各地的同行还在不断驰援,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第一次进舱,若问有没有恐惧,肯定有。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恐惧是难免的,但是我们战胜了自己。其实,对我们来讲最需要挑战的是心理和体力,大量的出汗难免脱水,也在逐渐挑战我们的生理极限。
六小时轮班一次,路程得耽搁一小时,穿脱防护服得一小时,我和钱明月、何耀三人今晚夜班,是凌晨两点到早上八点的班,零点三十分在酒店门口集合,估计回到酒店得上午十点左右。因为要休息,我们三人下午电话都调成了静音,许多电话未能接到,还望见谅。我们一旦穿好防护服,是不能拿手机的。
我们工作的方舱医院是武汉市体育中心,去年军运会闭幕式的地方,火炬台依旧高高耸立,愿旧疾当除,繁华依旧。
2 月14 日,援鄂第5 天。进了方舱,才知道何为方舱医院,很是震撼。当战时状态公共卫生资源不能满足大量患者涌入时,建方舱医院可能是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三十七名队员加入我们医疗队。晚上院里开会,方舱医院的行政体系和平时医院一样,涉及方方面面,现在人员配置和病人数,基本相当于一座三级医院。
通过我们观察,目前大部分患者的心理疾患胜于新冠肺炎本身,早期的迷茫,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得不到医治的绝望。有很多人一直是居家隔离甚至酒店自行隔离,现在终于有方舱医院收住,看到医护人员时刻在他们身边,可以再次燃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每一个人点亮一束光,照亮他们未来的路。
此次疫情犹如这寒潮的来袭,虽然一时打乱了春天的脚步,但挡不住樱花树的含苞待放。
2 月15 日,援鄂第6 天。晚上群里突然通知方舱医院满员了,决定减少每班进舱人员,保证大家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每个医生要负责两百个病人的巡视和管理。明晚我们三个小夜班,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的纪录。
作为一名普通的援鄂医生,我们没有做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天点滴的小事却让我们感动。酒店的经理每天三次都在群里喊话“家人们,可以下楼吃饭了!”今天顺丰小哥让我们去自取包裹,当得知我们是江苏医疗队的时,小哥便冒着风雪把箱子给我们送来……这些都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团结精神。
今天看了很多视频,方舱医院里面很多医护人员领着病人跳舞,舞动的是希望,传递的是信心,可是我不会跳啊,咋办呢?
有诗人说,我们躬耕于黑暗,却侍奉着光明。我想,可能是人情太暖,愿这场疫情随着雪花融化而去,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2 月16 日,援鄂第7 天,补记。昨晚六点出门,四十分钟的路程,半小时穿衣服,二十点开始接班,凌晨两点下班,脱防护服,等车,到酒店已是凌晨四点。
今晚值班,负责AB 两区两百个病人,本来满床,不知为何120 又送来十个病人,其中有一对夫妻。我负责接待,夫妻俩和我们年龄相仿,三十七岁,虽然戴着口罩,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恐惧、无助以及迷茫,夫妻共同感染,自行隔离十余天,当时我想问问他们孩子怎样时,怕触痛他们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还是忍住了。
刚接班那会儿,有几个广场舞爱好者在对着电视机跳舞,跳《火红的萨日娜)》。这时,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气冲冲走过来坚决要求关上电视,说影响休息。护士小姐姐尽力解释,跳舞可以活跃气氛,让大家心情都能好一点。他说他有两位亲人因新冠肺炎离世,还要什么气氛,说完掩泪而去。众人散去,我默默地关上了电视。
凌晨的武汉,寒风刺骨。不必纠结当下,也不必太担忧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一直走,天一定会亮。
2 月17 日,援鄂第8 天。今天上午睡到自然醒,起床吃午饭,是这么多天中最舒服的一天。因为反复戴防护口罩,密闭太紧,再加上汗水浸润,脸颊开始破皮了,心里有点愁得慌,本来长得就不好看,这下毁容就完蛋了。
昨晚在方舱医院,坐在那里手工登记需要做核酸检测人员的信息,一位大姐怕我冷,把自带的小太阳取暖器送给我用。其实,我当时一点都不冷,罩在密不透气的隔离服里,我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不过,还是由衷地感到温暖,也很感激她。凌晨一点,坐在医护区稍微休息一下,一位大姐过来询问关于新冠肺炎的问题,很是健谈,不知不觉讨论到热干面的做法,感觉回家可以尝试一下。
听说,武汉南湖大道就在附近。如今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没有538 路,也没有奔驰的汽车,这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希望早一天车水马龙。
2 月18 日,援鄂第9 天。今天上午和定居武汉的高中同学聊天很久,相距二十公里却无法见面,聊了当初的宿舍和食堂,聊了学校门口的拉面馆……一晃二十年,不由得让人感叹时光与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
身在方舱,六百个患者加上来自远方的我们。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人间百态,悲欢离合。疫情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故事。也许唯有在苦难的时候,才可以重新认识人性。
今天脱水严重,此刻无比想念新浦街的啤酒、撸串、海底捞……只能想想罢了,默默地打开一盒方便面,补充体力。
深夜的武汉,地标性建筑到处投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愿这座城市早日涅槃重生。
2 月19 日,援鄂第10 天。生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今天接到一个陕西的电话,是去年援陕期间的同事,得知我在武汉,专门打电话来问候,禁不住要一起回想一下援陕的那段难忘时光。
当然,生活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外,正如这次疫情。
今天中午班的同事到晚上10 点才回到酒店,说舱内一位同事晕倒了,连忙抬出来,估计是脱水严重,心有戚然,明天我也是中午班,要坚持7 到8 个小时,不敢喝水啊。
舱内很多负责打扫卫生的工人师傅自我防护意识太差,有的戴口罩鼻孔都露在外面,队里为此反复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这场病毒阻击战,没有局外人,你我休戚相关,同处一个战壕。
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
2 月20 日,援鄂第11 天。早上八点喝了半碗粥,中午11 点半坐车从酒店出发,没来得及吃中午饭。方舱医院开始实行电子病历,需要培训。换好衣服,下午两点接班,忙到晚上八点下班,脱防护服,等车,回酒店,一系列消毒流程,洗澡半小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跟同事一起去餐厅找点吃的,啥也没有了,一盒方便面当夜宵。
今天可能是所有医生最开心的一天,这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8 名患者康复出院,医护人员为每位出院患者准备了一个礼包,里面有康复注意事项和一盒德芙巧克力,其中三位是我负责的患者。
看到一位中年女性,蹲在那里用笔记本办公。闲暇之余,我们俩开始聊天,聊到了周黑鸭,聊到了热干面,聊到了武大樱花……
疫情没有拖垮武汉人,反而让他们更豁达、坚强。她说从未如此的看透过生命,原来如此脆弱。
疫情和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期而遇,或许这也是我们灵魂成长的催化剂。
2 月21 日,援鄂第12 天。日子不停在重复过去式,上午写完党建工作总结,下午去上班,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的问题尝试多种解决方法依旧不太理想,下午有记者带着摄像机入舱,他们也是逆行者,为这场伟大的人民战疫留下记录,警示后人。
今天和儿子视频,说爸爸是英雄,说想我。真期待某一天,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名患者,关门,回家。
回到酒店都晚上九点多了,感谢美女同事帮我们提前取饭。天天戴着口罩,从未见过真容,此刻我相信她是最美的。虽然是冷饭,总比方便面好多了。
夜晚的武汉,极其安静,很多人在班车上都睡着了,疲惫至极。
2 月23 日,援鄂第14 天。天气转暖,武汉今天十八摄氏度,穿上装备,全身大汗,明天二十五摄氏度,还是白班,但愿不要中暑。
今天回来,负责后勤的战友到处化缘募集物资,每人发了一只烧鸡,还有早饭剩下的花生米,唯独缺啤酒啊。
看到又一个年轻的武汉战友逝去,心里真不是滋味,五味杂陈。她叫夏思思,年仅二十九岁。
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山花烂漫之时。
2 月24 日,援鄂第15 天。武汉今天晴天,温度二十五摄氏度,方舱里面有人穿短袖了。
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坐车,七点二十到方舱医院,穿防护服,八点进舱接班,随即开始查房,两百个病人全部查房一遍,了解患者的病情,上报需要支援的药品,还得开医嘱,筛查需要复查核酸检测和复查CT 的患者,办理出院,出院患者交接到社区,口干舌燥,嗓子都冒火了,关键是全身大汗,里面的洗手衣全部湿透了,脱水太严重,此刻非常想念肯德基的加冰可乐。
下午两点战友来接班,半小时脱完防护服,出舱后一口气喝了两瓶矿泉水,十五点坐车,十五点三十分到酒店,一系列流程消毒进酒店大门,进房间有严格的脱衣服流程,洗澡必须至少三十分钟,十六点半才吃上“早饭”。一位年轻患者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浮云。
刚刚通知开会,收身份证,办理胸卡,还让提意见,我说把胸卡制作得精美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一辈子珍藏!
今天患者中午饭加餐有自嗨锅,一位老年人看我们辛苦,说省下来一份让我们带回去下班吃。
也许千年以后,此次疫情被一笔带过,原来历史上记录的每一粒微尘,都是我们无法想象无法承受的艰难和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