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冰箱

2020-11-11 10:41张德祥
北京纪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正阳门冰窖冰块

冰箱在传世的宫廷古家具中是极独特的一个品种。由于其外形美观别致极具装饰性,且存世較少,已成为深受世人珍爱的收藏品。

据史料记载,明代皇宫即有在冬季储冰,于来年立夏时节启冰分赐文武大臣的做法。清代沿袭明制,于农历三月始至七月中旬止,每日赐冰两块给京中朝臣、贵戚。

翻开明代地图,可见在正阳门外金鱼池西侧已有冰窖胡同等地名,周边还有珠市口、鲜鱼巷、果子市、肉市等集市名称。皇城内则在景山西门外邻北海水面有“里冰窖”等地名。足见明代皇城内外官民用冰之普遍。

入清以后,京城用冰更加普遍了,除“工部都水清吏司”掌管的官冰窖外,还有王府及商民开设的府窖及民窖十多处,多沿京城水域分布。

清代的官冰窖伐冰及储冰均在立冬以后,由工部会知步兵统领衙门施行。伐冰前先需刷河并提高墩板闸,以钩去河中的水草杂物,再放去脏水。最后将河道蓄满清水。待坚冰冻实后即可伐冰了。

据《大清会典》载:“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固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二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宫廨.....设暑汤之用。”可见供大内或坛庙御用之冰储于砖窖,而衙署或民间之冰则藏于土窖。

这其中最大的砖窖为景山西门外的,可藏冰5.4万块;最大的土窖为正阳门外的,可藏冰6万块。前者即在今北海东岸陡山门外雪池胡同,其窖仍存,只是朱颜已改。歪斜的琉璃瓦上长满了荒草,坚厚的砖墙内改成了存车处。可惜了这北京仅存一二的历史最早、建筑最好的皇家御用冰窖,已成如此破败景象,令人望而生叹。正阳门外的后者更是早已荡然无存,空余几个胡同的名字给后人无限追忆。

笔者幼蒙时报名的“冰窖厂小学”的砖楼及操场,就是在明清北京最大的冰窖基址上改建而成。

晚清民国时期京城中几个较大的冰窖,除夏日批发冰块外,还可长年代客冷藏鲜肉水果,故北京前门外、鼓楼前等商贾馆肆云集之地,可四季鲜货不断。

张德祥收藏的清中期冰箱

除商户宅门可在年前预订不受来年夏季行情影响的“期货”冰块外,散居在四九城深街小巷的居民,则要靠“冰局”商贩走街串巷来分发、另售冰块和冰核了。

关于这些,笔者尚留有儿时的记忆:旧北京夏日午后的街巷,在烈日的长照下,十分燥热空寂。但随着巷口一声清脆细长的“冰核儿(音壶)”吆喝声,便使人为之一振,仿佛即刻就能挥去人们心中的困顿。随后街中便会逐渐聚拢起手持各式容器的人们,这时孩子们的清脆欢笑声;贩冰者有力的击冰声;碎冰倾入盆碗的落珠碎玉声,以及吆喝叫卖声,热闹异常。

冰贩远去之后,干热的地面会留下一行长长的水迹,带给人们清凉惬意的回味。

其情其景可借用清代《竹枝词-草珠一串》为证:“儿童门外喊冰核,莲子桃仁酒正沽,西韵悲秋书正好,浮瓜沉李且欢娱。”

儿时笔者曾远足永外,曾见过护城河边冰窖里起冰的场面。高高的席棚里是身裹棉衣、腰扎草绳的壮汉,手持冰镩、破冰改块的,镩起镩攒落,飞雪溅玉,深暗的窖坑内,一层层堆叠着雪山般齐整晶莹的冰块,汽灯下人影晃动,场面热烈壮观。虽是六月暑天,却仍觉阴风扑面,寒气袭人。这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在严冬黎明的河面上笔者也曾见过手持冰镩排成纵队,齐唱号子、动作统一宛若军人操练般的伐冰者。据说都是五更天开始伐冰,因那时的冰最坚,入夏后不易融化。

古代伐冰之事清代《竹枝词 都门杂咏》有诗:

朔风凛冽入城垣,典重藏冰备上颁。

寒夜截来三尺阔,沿河高耸水晶山。

明清之际的冰箱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这种朴实的近似木桶式的冰箱常在菜市、酒肆、水果摊中见到,坚固实用。

清代中期的冰箱上部为圆角方斗形,鼓腿彭牙式底座。箱体多用柏木,内挂锡皮里。因柏木禁糟,锡皮隔水。箱内置方格木屉,以托冰块。箱盖开轱辘钱式小窗以散凉气。箱底留小孔以泄冰水。鼓腿彭牙底座下可放置铜盆接冰水。箱外饰以铜箍铜环,美观坚固适用。其造型上刚下柔,方中带圆,饱满有力。集实用、装饰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家具独特的品种。适合园林、厅堂使用。

清代冰箱除了常用柏木、楸木之外,亦有用黄花梨、红木包镶做装饰的。珐琅、青花瓷、蓝绿釉琉璃等也是常见的材质。

清末至民国初年,冰箱也出现了很多变化,挂锡里变成了刷漆里,箱体圆角变方角,鼓腿彭牙变为西式猫腿。中式牛鼻环子变成洋式疙瘩环子.......

时至上世纪30年代,京城才出现了前开门的立式冰箱。虽然仍用天然冰块降温,但其开启更方便,造型新颖时髦,故能流行一时,俗称日本冰箱。

从以上北京地区冰箱的变迁,体现出前人适应自然、善用自然的生活智慧。

猜你喜欢
正阳门冰窖冰块
冰窖
细绳“钓”冰块
古代人的冰窖
小狼家成了冰窖
2号线前门站
当热水遇到冰块
冰窖往事话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