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在明清时代有着崇高的地位。正阳门箭楼只有在皇帝祭天或出巡时才会开启,故有“正阳门走龙车”之说。正阳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现在前门多指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其前面的珠市口、大栅栏等地。
明清北京城的城门很多,民间曾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正阳门,是内城的正南门,名字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这座城门可谓是九门之首,不仅位置显要,而且规格最高,箭楼门洞在古代更是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比起正阳门之名,也许更多人耳熟能详的是另一个称谓——前门。明清时期,正阳门是官方的称谓,由于其位于紫禁城与皇城的正前方,老百姓便俗称其为前门。当时正阳门和前门都是指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在内的一组完整建筑。1915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城楼和箭楼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单体建筑,此后,再提到“前门”时,越来越多的就专指正阳门箭楼。现在“前门”一词也被用做地名,泛指以正阳门箭楼为中心的一片区域。
如今来到前门地区,放眼望去,正阳门仅存的城楼、箭楼两座主体建筑南北并列,巍峨高耸,庄严宏丽,承载着北京这座古都百年来或绚烂或辛酸的时光印记。箭楼位于城楼的正前方,面向城外的三面均开设有箭窗,用于对外防御射击。楼下开拱券式门洞,设有双重大门,明清时期,只有皇帝出巡或郊祀时,大门才会开启。现今,虽然无法登上箭楼,但从门洞下穿过,能感受到些许昔日皇帝的崇高礼遇。
正阳门下,抬头仰望这历经百年风霜的城楼。坐落在砖砌城台上、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三滴水檐歇山式的重楼建筑,气势庄严恢宏。登上正阳门城楼,向远处眺望,好像穿梭时空,同守城将领一起登高瞭望,指挥作战。城楼里,现作为一个展示馆,述说正阳门的历史文化。一层简要介绍了正阳门的基本情况,包括形制、职司等。皇帝南巡的画轴则形象地展现了正阳门的另一个职责。由于正阳门位于宫城和皇城的正前方,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其在封建帝王时代,除具有城门的军事防御和交通往来的功能外,还兼有向内“仰拱宸居”、向外“隆示万邦”之用,因而成为一座礼仪之门。跟随画轴,自己仿佛成为随扈的人员之一,跟随帝王南下巡察,身临其境地感受属于古代帝王的独有排场。二层讲述了正阳门600年的沧桑岁月,回顾了老北京前门一带热闹的市井生活,将人们带入昔日的时光,耳边好似回响着小贩的吆喝声、百姓们谈天说地声,一幅热闹的场景展现在眼前。三层、四层为临时展厅,展示的内容并不固定。
正阳门,经历了百年或辉煌灿烂,或雨打风霜的过往,如今仍巍峨伫立,继续守护着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城,书写着下一个百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