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昀
鳥中大熊猫勺嘴鹬,全球500只左右,每年有一半在盐城条子泥觅食换羽(李东明/摄)
2019年7月5日下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以下简称“黄渤海湿地”)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渤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成为中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还填补了江苏自然遗产空白。
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盐城市举行了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仪式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专委会成立大会,共同研究探讨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的方向路径。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此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我们捧回了一张国际生态“金名片”。近日,戴源再次强调:盐城要擦亮金招牌,做让人人倾心的美丽生态;坚持以生态彰显特色,坚定走好绿色跨越之路;持续放大“世遗”效应,当好生态典范。
然而,盐城得到这张名片的过程颇多曲折。
2020年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给盐城市颁发了世界遗产证书。这是一张用金色相框装裱的生态“金名片”,见证了盐城始终坚持以生态立市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成就。
“我们用了近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般申遗项目8年左右才能实现的目标。去年的今天,我和申遗团队在阿塞拜疆参加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也亲身经历了申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盐城市长曹路宝在当日感慨地回忆起盐城的申遗历程。
事实上,在市长口中那3年的背后,盐城付出了长远卓绝的努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盐城先后建立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后,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保护区网络、国际重要湿地3个国际公约组织,成为中国最大的滨海湿地类型保护区。
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城市开始面对共同的新抉择,怎样发展?如何升级?保护和开发这对矛盾,怎样实现平衡和统一,成为城市领导者终日寻解的难题。
彼时,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面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内部必然出现不同见解。
“2012年前后,盐城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如何发展如何转型,尤其在城市国际形象方面,如何提高城市知名度。”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员、市申遗办主任吴其江告诉本刊记者。
在吴其江看来,当时盐城湿地保护区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于1994年10月9日发布。2017年10月7日,第687号国务院令对《条例》进行了修改。
老版本的《条例》对整个生态保护系统采取统一标准,而事实上森林、农业、地质、湿地等类型的生态,都各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
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面对经济发展压力,内部必然出现不同见解。
以湿地生态为例,它属于动态变化的生态系统,其保护要求与原《条例》一些规定存在冲突。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可持续的保护思路,是当年盐城面临的重大问题。
“盐城各级部门系统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到,滨海湿地是千年来自然留给盐城的财富,落实通过自然遗产申报,打造盐城国际化名片,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吴其江说。
曹路宝在世遗证书授予会上坦言,当时盐城放弃了已得到国家依法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100万亩滩涂的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严格保护起来,“付出的经济代价可想而知,但这样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左)、市长曹路宝(右)共同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转递的世界遗产证书
2016年12月,盐城成立由时任代市长戴源任组长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开启申遗工作。201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中国渤海-黄海海岸带(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其中,世界自然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公认典范,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程,遗产申报通常需要经历4个阶段:列入预备清单阶段、申请预审阶段、正式申报阶段、世界遗产大会审核表决阶段。
盐城的申遗,刚刚踏上万里长征第一步。
2017年3月,盐城专门聘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成立申遗技术支撑团队,经过国内专家团队综合科考以及国际专家现场评估,认定盐城珍禽保护区射阳河口以南至东台条子泥区域具有突出的价值和独立的完整性,从此启动申报文本编制。
吴其江告诉本刊记者,“过去中国申报的自然遗产基本多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滨海湿地申报对于中国也是首例,此外,由于盐城申遗牵涉到候鸟迁徙区域的划定,因此申报材料的准备尤为复杂。”
世界遗产申报有三个核心要素:第 一是OUV价值(申遗地突出普遍价值);第二是自然遗产的边界认定,功能区的涵盖范围是否全面;第三则是申遗地保护管理的系统计劃。
如果盐城滨海湿地得不到有力保护,候鸟迁徙的回路将被彻底破坏,澳大利亚鸟类种群将陷入险境。
对于盐城滨海湿地边界及价值的认定,当时在国内学术界中意见并不统一。
“在进行综合科考的时候,国内就有两派声音争执。有些专家认为,鸟类的飞行无法控制,行动边界就无法划分和确认。学术争议甚至持续到2018年的5月,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已经签收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正式申报文本。”吴其江说。
2017年12月,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2017盐城国际研讨会议在盐城举行。会议规模约300人,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鸟盟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嘉宾50多人。
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围绕黄(渤)海湿地突出普遍价值(OUV)展开充分研讨,就“黄渤海湿地是全球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拥有独特的辐射沙脊群”“盐城市沿海滩涂是珍稀鸟类迁徙、繁衍必经之地”达成广泛的国际共识。
“国内学术引发争议后,我们开始借助高科技手段,比如给候鸟安装追踪器等,最终完成了保护区划分的关键工作。”吴其江说。
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项目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至此盐城黄海湿地与浙江良渚古城遗址一起列入2019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射阳河以南区域,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以及东台条子泥和高泥区域。
看似尘埃落定,但谁也没有料到,对于盐城申遗,还有一道“国际难关”需要涉险。
尽管盐城湿地具有诸多优势和独特性,但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阶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针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给予推迟列入的咨询建议。
申遗评估结论分为四档:建议列入、补充材料、推迟列入、建议不列入。当时盐城得到的回复是第三档评估。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2019年5月15日,心都凉了。一般来说,第三档评估意见就意味着盐城至少在短期内无法成功申报了。”吴其江说。
经过多方了解和与国际社会的沟通,盐城发现得到这一评估结论并非是其“自身素质不过硬”的原因。
中国“滨海湿地”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系列申报,16个申报点涵盖三省两直辖市。尽管只有两个申报点位于盐城,但当地保护区面积占到总申报面积的46%,并且隶属盐城的两个申报点,在候鸟迁徙路径中拥有关键价值。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希望中国的16个申报点同时申报,因此才给出第三档评估。”吴其江说,“我们就此提出了申诉意见,国际生态界和我们自己都坚信盐城滨海湿地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只有将盐城湿地保护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后续申报。”
2020年1月9日,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盐城黄海湿地研究院特聘顾问尼古拉·萨瑟兰荣获“江苏友谊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在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是江苏为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励。
2019年7月5日,阿塞拜疆巴库,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正是这位萨瑟兰女士为推动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做出了杰出贡献。当她得知盐城获得第三档评估意见后,鉴于其对盐城申报工作的了解和肯定,立即采取行动。不利形势下,尼古拉·萨瑟兰号召发起联名倡议,有力声援了盐城申遗。
当时,她仅用一周时间就发动了国际候鸟和湿地保护领域的62个国际组织和专家,签署联名倡议并发送至21个世界遗产大会理事国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盐城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名信的强大说服力在大会理事国审议环节释放了重要影响力,为盐城黄海湿地最终由推迟列入成功变更为推荐列入,为成功申遗发挥重要效用。”吴其江说。
在申遗大会上,萨瑟兰女士代表国际鸟盟,作为唯一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最后环节公开发言,呼吁国际关注盐城湿地,并高度肯定盐城湿地保护的成果。
此外,吴其江还专程赴巴黎,与澳大利亚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沟通。
在国际社会中澳大利亚向来保持保守严谨的形象,“这位代表此前就从昆士兰大学的专家口中了解到,近年来澳大利亚多种鸟类数量下降较为明显,如果盐城滨海湿地得不到有力保护,候鸟迁徙的回路将被彻底破坏,澳大利亚的鸟类种群将陷入险境。”吴其江说,“我告诉他,城市需要发展源动力,如果现在盐城湿地不保护,面临的可能就是如何开发的争论了。”
这次沟通,改变了澳大利亚原本的立场,直接支持盐城申遗项目。最终,由该代表提出的修正案得到世界遗产组织21个委员国中18个国家签字认可。
2019年6月30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开幕。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黄海湿地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首项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从评估为推迟列入,到获得国际声援,再至修正案得到广泛认可,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吴其江、对盐城却是失落、紧张、不安、欣喜参杂的日日夜夜。
在国内官方申遗团队看来,盐城申遗成功是中国生态外交的一次胜利,是中国人与自然融合理念的胜利。
绿色生态,“世遗名片”,让盐城成为一座充满战略机遇的城市。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