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
15秒的短视频、5分钟的广告片、30分钟的纪录片……视频内容争分夺秒占据你的时间。地铁里、电梯里、饭桌上……视频无处不在。
文字将被淘汰?不会。
人们看视频,看的不单是画面,而是画面与旁白的集合体。逻辑和表达,总要协调出一个最佳方式。
视频是否足够惊艳,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那种愉悦和奇妙的美感,非文字莫属。可以说,解说词是视频的核心之一。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建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这是纪录片《圆明园》的开篇语。
这段维克多·雨果在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写下的抗议圆明园被焚毁的文字用在此处,往日繁荣与今日残垣交汇,意味深长。
再如《风味人间》,“如果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宵夜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或者,画面上是小麦丰收,耳边听到的是:“颗粒归仓,一家人都在,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还有《舌尖上的中国》,假如没有文案、空有美食,也调不起人们的食欲和对家乡的情意。
你拍一段视频,画面精美、剪辑超赞,看似无懈可击,但为什么总是差一口仙气?
你拍漫山遍野的蓬蒿,却说不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你拍秋天树下打枣子,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人们站在树下,静静敲打秋天”。
你拍在江南细雨中划船而过的船家,总得先铺垫一句“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你拍一个满面皱纹的老头在刷一条鱼,需要有人说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你拍了一个礼拜,剪辑熬了几个通宵,却吝啬那一句话;你心里的话如山如海,却不知拎哪一句说;你用视频讲了万水千山,却没有真切言辞顶起胸中丘壑。
你没有穿透性的东西,你翻不过那一道坎。文案和视频没有产生化学反应,等于拍了个寂寞。
一个好的视频,不光要画面精美,文案也得像东坡肉一样,码得整整齐齐。虽然文字看似在“消失”,但文字是以内化的形式存在。所以,我们看视频的时候,依旧是在“阅读”。
文字因长短和语调,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而大脑中负责记忆的部分,被这些文字所牵动,产生一系列反应——这就是文字的画面感。
画面可以让色彩和声音具象化,却很难表达气味和触觉。想要表达味觉上的甜,除了画面里西瓜的视觉诱惑,一句“瓜很甜,甜过初恋”正好注入灵魂。或者冬夜降下大雾,一句“冬夜很冷,冷过前任”,正好画下句点。
文字有灵。
每个字皆有它的脾气,每个字皆有它的出场顺序,每个字皆有它的起承转合。
这力量,永不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