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本文针对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述。
关键词:合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1-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78
教師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将合作教学模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本文将从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意义及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往往生硬地给学生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习效果非常差。而且在传统模式教学下,学生的表达能力会非常弱,学习方法也比较少,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比较低。而且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知识是比较抽象复杂的,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的心态,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创新教学方法,也没有与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差,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教学中的教学弊端,分别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关注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缺乏应有的教学深度。部分教师过度关注教学形式,忽视了对实质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分组,但是没有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而且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未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小组合作没有发挥良好的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深度,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能力缺乏应有的关注,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流也较少,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二、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老旧,生硬地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不仅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让班集体更加和谐。
(一)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生硬给学生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较大,很多时候不能有良好的沟通,而且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多积极主动思考,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增加合作学习模式频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断鞭策自身,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面,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应该增加互联网的使用,主动与优秀教师进行沟通,或者从经典书籍里面查询自己教学需要的信息,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使用频率,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选择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课堂中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但是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价值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选择合适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重难点知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比较弱,并不能完全与创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就容易导致教学效果相对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转化为比较具象的图片、视频或者歌曲,可以让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表演形式,或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1.确立学习小组长。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小组长,学习小组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先选择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可以由组内成员选举,也可以由学生自荐。首先,小组长应该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有一定的责任担当,并且能够促使小组组员积极学习,健康发展。其次,小组长的学习成绩也要较好,最好是优等生,能够带动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成为小组成员的榜样,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最后,小组长应该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带领小组成员主动探索知识。
2.确定学习方案。小组成员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想让每个人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就应该确定每个人的分工与角色。小组长的任务就是带领组内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让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并且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内容。另外,小组讨论中第一个发言的学生应该结合组内每个成员的想法,并且能够活跃小组气氛,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组内第二个发言的学生应该补充第一个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其他的学生也应该充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让小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布置合作学习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很多学生都存在意志不坚定、目标不明确的状况,教师在学生出现上述问题时应该扮好精神导师的角色,不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轻松地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互帮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提升。教师在讲授必背课文时,可以将5到6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小组中要有层次不同的学生,让优等生担任组长,组长应该在教师讲完课文后检查组员的背诵情况,并让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学习,再由组长对每位组员的学习成绩进行登记,教师定期检查每组的学习情况,并且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奖励,并让表现优秀的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其他小组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向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比如,在《传统节日》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分别搜集关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的一些習俗,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让每个小组分别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分享,学生不仅可以减轻学习压力,还可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另外,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的时候,由组长向每个成员分配任务,并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查询资料,最后将成员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等到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代表集体发言。
(四)讲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三个层次给学生讲授知识,并且让学生能够把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1.学会找资料。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成了主体。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勇于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前,首先告诉学生应该通过什么媒介找到学习资料,哪些学习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用的,应该怎样发挥这些学习资料的作用。
2.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小组讨论,讨论的时候就需要有清晰的准确的表达,只有每位学生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才能更有效,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会讨论。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小组成员出现不同的意见就需要通过讨论来商讨对小组成果有意义的意见。但是,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在讨论中难免会出现有错的时候,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讨论方式。
4.认识到合作的重要。小学阶段的部分学生胜负心比较强,一些学生自卑心比较重,不敢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小组合作前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知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习水平,最重要的是学生有良好的讨论氛围,才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让小组更加优秀。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整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布置合作任务,从而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信心,提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慧.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9(11).
[2]唐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
[3]周华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3).
作者简介::马东霞(1982.11— ),女,汉族,甘肃武山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