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知行合一

2020-11-11 03:19钟子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7期

钟子娜

【摘要】“感恩”一词在汉语字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德,更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准则,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被社会认可、被世俗接受的一种情感状态。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学生们的成长基石,不仅是为了培养他们丰富牢固的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特征。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及行动是其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成长的正能量,关系着他们现在乃至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们人生幸福感的来源、社会和谐的保障。

【关键词】知感恩;悟恩情;践于行;固之常

王阳明曾论“知行合一”曰:“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可以说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定于行”。小学教育阶段不论是在课程安排,还是在学习知识题材上都具有感恩教育的内容且贯穿整个年级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难以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乏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顾及他人,只有一味地“索取”而没有“给予”。如何改变他们?学校的感恩教育不仅在学生的意识中,更在其日常的行动中成为教育实施者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

一、当下小学生对“感恩”的认知及行动的缺失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加上众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尽着自己最大的能力满足孩子们在物质生活的要求、喜好,对于孩子们的思想品德上的引导和教育可以说是极度缺失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家长、教师侧重于智力教育,对学生们的品德、人格教育大多缺乏重视。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氛围使得一些学生存在功利、自私、攀比等不健康心理,在他们眼中,认真学习,考取好的成绩便是唯一需要做的,对于父母、长辈、老师、好友等的关心、帮助都是应当的,没有一点感恩之情,更无报恩之行。

二、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说,感恩是人类一直以来就有的道德准则。现阶段,大多数小学生出现对感恩认知和感恩行动的缺失现象,反应了他们在人格、思想道德上的缺失,这不仅背离了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更是对他们日后生存于社会存在隐患,还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今日的他们理所当然地索取一切,却忽视父母之恩,老师之情,同学之爱,日后就会蔑视社会公德,挑战社会准则。只有拥有感恩、懂得感恩,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精神,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才会健康和谐。

古今中外,悠悠歷史,对于社会和国家有卓越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感恩情怀让他们有了社会意识,家国情怀。如何让学生们拥有感恩情怀并付之于行?值得教育者去深思。

三、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四步曲”

(一)知感恩

1.立足课堂,教学结合

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生活中的感恩也是如此,大多数的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只接收了“要什么”“喜欢什么”……却从来没有人教知他们应要感恩、为何感恩、如何感恩,这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缺失现象。

课堂教育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贯穿各学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培养学生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将感恩教育融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感恩、发现感恩。懂得感恩亲朋与好友、自然与社会甚至是路过的陌生人、与你相逢的对手,感恩所有的一切,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了现在的你。

2.家校结合,扭转思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孩子们学习为人处世、培养健全人格的第一课堂。现阶段,学生们生活时间最长就是在家庭,日常的生活小事是感恩情怀的养料,家长们的教导、指引是学生们成长的关键。家校合作,扭转家长只讲“付出”不谈“回报”的思维,形成强大的教育联盟。立足生活小事,以实际生活为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认识生活中所接收父母、长辈、朋友甚至来自这个社会陌生人的帮助,使学生明白感恩不仅仅只是存在思维世界,更是生活的点滴小事。

(二)悟恩情

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或是家长的教识活动,它需要小学生自身内化的提高,这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去关注变化、引导情感升华,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在力量,从识到懂、从懂到悟,让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可。能体谅父母、理解他人、感受善意,能够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感恩,沐浴于感恩的生活中。感悟感恩,这时的他们会更有人情味,社会责任感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践于行

行动是最响亮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学习验证。学生们之所以缺乏感恩之行,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知恩却不知要回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学生都侧重于说教,可以说只存在于表层,极少进行鼓励或真正地指导他们如何去做,更不要说去提供机会去实践。学而不需行,这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感恩其实不重要的错误意识,使他们依然过着只索取不回报的生活。

感恩不是学习,它是生活;感恩不只是说说,它是行动。感恩就是要心中有言、言中有声、声落于行。在校园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爱护花草、保护公共物品、认真完成每项作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鼓励学生们在家中体谅家长、尊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着做;在外面要礼貌待人、文明待人、乐于助人。感恩,可以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行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它将会成为成长不可缺失的部分。

(四)固之常

小学生是乐学的却也是善忘的,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努力、坚持。感恩教育不是一节课的内容,不是一次简单的说教活动,更不是一场行动上的“表演”,它是长久的、真情而又自然的行为。贯穿教材的素材挖掘、不定时的感恩主题班会、日常小事的教导、指引、及时的肯定与欣赏,让感恩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这将是一场“长久战”,一堂不落幕的“复习课”。

四、总结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心怀感恩,它便会温柔待你。感恩不是某种事物,没有固定的季节,没有大小、前后之分,感恩就在当下,就在生活小事中,就在小学生的言行举止的成长中。让小学生从现在开始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珍爱自己、热爱国家、回报社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埃德蒙托·德·亚米契根.爱的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2]李东升.让感恩之心扎根校园,打造感恩教育特色校园[OL].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b366c25426fff705cc170acc.html.

[3]李文萍.小学生感恩行为现状与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海珠中路小学为例[J]教育导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