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在成长历程当中也有了更多新的任务,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们的认知思维,社会性发展也在同时进行着。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开展对学生们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相比较之下,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导致学生内在的兴趣下降,学习成了一种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调动学生兴趣是一项基础的工作,而且会影响到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方法,调整方式。引入故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小学生从供述中得到更多的思想启发和内在精神力量。所以,笔者也将主要围绕故事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课程一开始,教师会用富有吸引力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讲故事就是一种受到小学生非常欢迎的方法。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内容,讲一些与即将要学的课文相关的小故事,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一些有关于历史名人的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讲一两个该名人的逸闻趣事,故事虽然简短,却要让故事起到该有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在准备上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重点要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才最适合今天这一堂内容。做到科学的选择,做到灵活的应用,将故事法以及其他各种方法巧妙的灵活的选用,不断的给学生新鲜的刺激,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更多的集中在课堂内容上。
教学过程是一个经过科学的系统化的设计的过程,因此讲故事法的有效应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故事,指“旧事、往事;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可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故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笑话、小说等,凡一切带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都叫故事;狭义的故事,指除上述体裁外而具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于小学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故事的叙述方式符合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当他们能够理解的时候会有一种获得感,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在考虑将故事法运用在课堂授课中的时候,也要从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和选择。
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来看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特色。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表现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然需要经常的采用一些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故事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生动有趣,所以,他们愿意听故事而且对故事抱有很强烈的热情。当然教师要提前认真准备,不能让自己的表现让学生失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在头脑中思考问题,以及进行推理的都是以具体形象作为主要的依据,所以,讲故事法也能够让小学生伴随着头脑中的想象,以具体的表象进行思考和判断。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而对抽象的却难以记住。因此,小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形象思维,容易从形象有趣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另外,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强,容易冲动,自制力差,持久性低,受外部环境影响大。所以,围绕着小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特点,教师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以及讲述方式的科学设计。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果不断涌现,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的参与,才能让教育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教学标准,遵循这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除能识字、写字以外,还特别强调了这么几类目标:一是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认识并理解、尊重民族文化;三是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四是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查找资料的能力;五是锻炼小学生倾听和交流表达能力;六是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有发现有体验。
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有的时候需要自主创编故事,创编故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经典故事来进行授课的方法,创编意味着有创新,而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所以,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创新改革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教师这样的创编,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育的基本要求。
总之,故事法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活化课堂整体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轻松,不知不觉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本身上面。讲故事法受到小学生的欢迎,作为一种教学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着多重的教育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