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清 许昌凤 卜秋强 仲先玲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广东东莞 523325]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的炎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男性群体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经研究发现,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原因有多种,如嗜酒、疾病手术治疗、关节局部损伤、遗传等。在痛风性关节炎病情发作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剧痛、急性红肿,随着患者病情的持续发展,可能造成骨和关节的损害、畸形、关节强直以及功能障碍。如果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病早期给予治疗,不仅能够控制病情进展,而且能够扭转病变关节的损害,使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1]。因此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有研究指出[2],痛风性关节炎足踝病变患者中应用高频超声能够有效诊断足踝病变。本研究选取关节炎患者62 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分析,结果如下。
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关节炎足踝病变患者62 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 例。观察组患者为痛风性关节炎足踝病变,对照组患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足踝病变。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1 例;年龄21 ~80 岁,平均年龄(43.5±5.1)岁;病程 6 个月~ 21 年,平均病程(8.66±2.70)年;患者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足踝病变诊断标准,血清尿酸浓度指标没有显著增加。观察组男性 18 例、女性 13 例;年龄 24 ~ 83 岁,平均年龄(42.2±5.0)岁;病程 6 个月~ 21 年,平均病程(8.56±2.66)年;既满足痛风诊断标准[3],且血清尿酸浓度指标有明显增高。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的肾脏疾病者;语言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美国GE 公司的GE73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的线性探头频率范围在6 ~12 Mz,并将肌骨作为超声检查条件,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检查患者足踝所有受累的关节,探查受累关节是否存在骨侵蚀、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和关节周围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等情况[4]。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受累关节的骨侵蚀、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和关节周围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的检出情况。
采用 SPSS 16.0 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共有40 个关节受累,对照组患者共有41个关节受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关节腔积液37 个,占比92.50%;骨膜增生38 个,占比95.00%,骨侵蚀7 个,占比17.50%。对照组患者关节腔积液36 个,占比87.80%;骨膜增生39 个,占比95.12%,骨侵蚀6 个,占比14.63%。在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骨侵蚀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0.237、0.002,P > 0.05),见表 1。
观察组患者尿酸盐沉积27 个,占比67.50%;双轨征20 个,占比50.00%;痛风石15 个,占比37.50%。对照组患者没有尿酸盐沉积、双轨征、和痛风石检出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的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0、24.598、16.465,P < 0.05),见表 2。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表面和周围尿酸盐沉积,使得关节滑膜和滑囊发生炎性反应引起的[5]。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能够显示关节内尿酸盐的沉积状况,从而帮助患者确诊,同时也能够为后期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资料。临床上检查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主要有X 线、MRI、CT 等,但是均存在不足[6]:CT 检查,虽然能够较好地检测尿酸盐沉积情况以及受累关节病变情况,但无法有效检测关节周围组织和滑膜情况,费用也相对较高,而且会对患者产生辐射;X 线检查价格相对便宜,但对于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敏感度不高,只有在患者关节严重损害后才能检测出来;MRI 虽然能很好地评估受累关节周围组织和滑膜炎情况,但在骨侵蚀检测方面效果不佳,而且价格昂贵,耗时较长[7]。而本研究应用的高频超声检测,通过探头对受累关节进行检测,能够精准、快速地检查出关节周围和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情况,并且在细小骨侵蚀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帮助医生有效检出早期痛风性关节炎,该病的主要超声表现为骨侵蚀、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等[8]。
表1 两组患者受累踝关节、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和骨侵蚀检出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尿酸盐沉积、双轨征及痛风石检出情况比较[例(%)]
本研究将收治的关节炎足踝病变患者按照病变类型进行了分组,结果显示在骨侵蚀、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是因为在所有关节炎病变中通常均会出现关节腔积液、骨膜增生。对关节腔积液量和骨膜增生部位血流情况进行动态的检测,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关节炎的病情程度,以及患者关节炎症的活动度。相关研究显示,与MRI 比较,应用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情的检测以及后期的疗效评估方面更有优势[9]。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结果说明在进行高频超声诊断时可以将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情况作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特征性表现。痛风性关节炎在发病早期会出现尿酸盐沉积,其沉积的结晶会存留在患者的骨膜和关节腔积液中,高频超声检测时会呈现较为密集的点状强回声,回声改变为“暴风雪”样。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尿酸盐沉积到患者关节软骨表面和骨性关节面时,高频超声检测显示的回声为强回线声,由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线组成,临床上被称之为双轨征[10]。若患者在发病早期通过降尿酸治疗后,该双轨征会逐渐消失。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关节内的尿酸盐沉积会发展至关节周围,并发生钙化情况,然后逐渐形成痛风石,从而进一步破坏患者关节局部的骨质,出现骨侵蚀情况,使得患者的关节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早期需要高频超声进行精确诊断,从而给予针对性治疗,同时也需采用超声评估后期治疗的效果。患者在病发后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能检测痛风性关节炎足踝病变出现的尿酸盐沉积、双轮廓征以及痛风石,使得患者能够尽早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高频超声检测安全性高、没有辐射、费用便宜、能够重复检测,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足踝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也有助于评估患者后期治疗的情况,为医生精准判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