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工程教育合作大有可为

2020-11-11 10:22王春桥廖勇
神州学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精英工科

文|王春桥 廖勇

图|图虫创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到学习,再到内化的发展历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持续发展,完成产业升级,实现从追随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顺利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保障就是人才培养,而能培养出引领产业发展的跨界精英人才是其中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如何纵深开展中法工程教育合作办学,并探索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跨界精英人才的可行方案,以及如何为两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地位提供战略性人才培养保障。

法国工程教育影响力及引领型人才培养

法国工程教育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其工程教育体系是在文艺复兴、欧洲科学革命、法国鼎盛时期国家资源开发和军事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法国工程人员培养可追溯至16世纪,如成立于1571年的阿库勒斯海事学院,是一家专门培养军事工程人员的院校。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法国成立首批工程师学院,如1747年成立的皇家路桥学校,是法国第一所被授予正式工程师文凭的学校,随后相继成立10多所为工业部门培养具有领导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干部的工程师院校。19世纪20年代,在法国工业革命背景下,1829年创立巴黎中央艺术制造大学,1848年成立法国工程师协会,之后成立多所工业领域的工程师院校,如巴黎中央理工学院、里昂中央理工学院等,逐渐成为法国高等教育中独具特色的院校。二战结束后,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航空工程等领域,该时期的工程教育紧紧围绕法国工业发展展开,为法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量引领型精英人才。

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顶尖理工科大学的创办提供借鉴。法国工程教育体系对欧洲及美国工程教育产生了许多影响。以1794年成立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为例,该校是法国最顶尖的工程师大学,被誉为法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巅峰。该校建立后,很快成为现代工科学院和理工大学的学习榜样。1815年,美国军事工程师希尔瓦尼·赛耶访问欧洲,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是他的考察重点。1817年,作为西点军校校长,他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为典范,对军校进行多项改革。1824年,位于纽约州的伦塞勒尔综合理工学院开始招生,成为北美高等理工科教育发展的里程碑。19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提议在波士顿建立一所综合理工学院,经过努力,1861年MIT正式建立。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北美地区,有历史学家指出,之后的一个世纪,该校成为整个欧洲工程师学校的典范。在法国之后,德国也相继建成一批高等技术学院。当时尚未统一的亚平宁半岛也陆续建立多个综合理工学院,这些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法国工科教育体制的影响。

形成引导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法国工程师院校培养的各类产业精英人才是实现法国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的主体。尽管工程师院校的学生数量占全法在校大学生比例不高,仅为5.2%左右,但全法近2/3的科技领域硕士都是由工程师院校培养的。这些人才绝大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国工程师院校培养了大量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和设计师,如设计埃菲尔铁塔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等。作为法国最顶级的工程师院校,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毕业生中有多位法国前总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以及法国铁路网公司、法国第一大玻璃厂、标致和雪铁龙汽车公司的董事长等。

法国工程师院校培养的精英人才是法国在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汽车等行业占据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保障。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图|图虫创意

国内新工科教育改革现状

国内高校围绕新工科教育改革目标,从多个层次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和新兴产业建设探索,一些理工科专业已初步建立工程教育体系。当前,新工科教育改革的主要形式如下。

依托某个专业,进行学科扩展,在本专业内部开设新的专业方向。这是国内开展交叉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以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专业为例,依托原专业建设“生命科学+医疗+智能”的专业模块及课程体系,形成新的专业方向,通过4年时间培养学生交叉复合的新工科能力。该培养模式可扩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培养他们的复合型能力,但对学生专业深度、跨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仍显不足。

学校内部跨学院成立新专业。这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的另一形式,如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依托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和信息学院、数学学院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积累,整合资源而设立。该模式下,学院师资通常是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兼职教师,在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交叉复合能力培养的系统性、专业深度和专业宽度把握上可能存在一定缺陷。此外,要在4年内培养卓越的交叉复合能力,显得时间不足。

学校内部建立双学位机制。这是国内高校比较普遍的交叉复合能力培养方式,但该方式培养中,两个专业学习在不同学院独立开展,其专业能力的系统性可能不好控制,此外也存在培养时间不足的问题。

虽然国内已开展新工科多层次、多维度改革,并不断推进和寻求新的出路,但尚未完全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跨界精英人才培养体系。

中法合作培养引领型跨界精英人才

中法建交50多年来,教育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自2015年以来,中法两国签订700多项校际合作协议。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后首次访华,开启了中法合作新篇章,两国计划在核能、空间技术、人才交流、航空、商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与此同时,国家为顺应新经济和新产业发展趋势,先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建设”等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并开展科教结合和产学融合,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改革,以培养具有开创意识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人才。

在这一契机下,中法两国可纵深开展工程教育合作办学,探讨引领产业发展的跨界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为两国未来产业的领导地位提供重要保障。要成为行业引领者,必须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法国有先进的工程教育体系、一流的工程院校、开放且具创造力的文化氛围,在航空航天、核电、医疗、汽车、先进制造、交通运输、艺术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导力。

在中法科教合作的新契机下,我们可选择与法国优势专业合作,在优质国际环境下纵深开展中法工程教育合作办学。

另外,国内高校一些专业经过40年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一定优势和特色。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在2018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前10名中有4所中国学校: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前30名中有10所中国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均在列。此外,国内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也形成一些产业优势,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应用产业领域,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更具优势。

立足于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与趋势,基于“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原则,中法双方可探索4+2或4+2+3跨界协同培养模式。即国内某优势专业按照新工科模式培养。通过4年完成第一专业学习并通过法语能力测试,在国内获得第一个优势专业的学位;培养过程实行严格选拔、考核和淘汰,最终选择具备厚实基础,具有跨界潜力、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长足发展潜力的拔尖学生,赴法方合作院校的优势专业完成跨界培养,通过两年获得第二个优势专业文凭;如果学生还有进一步深造计划,可再读3-4年,可获得法方合作院校其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优势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立足下一代航空产业发展,选拔组成“中法工程师跨界精英人才班”,在国内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随后,前往法国工程院校进行跨界培养,如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学专业,或在法国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学习航空专业等,并在法国国际知名企业(如空客)内实习,完成产学协同培养,获得机械学专业或航空专业工程师文凭,毕业后可继续跨专业深造或在实习企业完成职业发展。

通过立足产业发展牵引,优势互补、强强复合的跨国跨专业联合培养,可打破单一专业领域界限,在专业内部进行交叉复合,专业外部进行跨界融合;保障完整培养体系和充足培养时间,既确保专业深度,又确保专业宽度;学生就业后可在双方顶级校友圈层、一流产业地位的生态环境下发展,为将来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跨界精英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精英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江苏理工学院
它们都是“精英”
常熟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简介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