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初探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科学小学生

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实验小学

科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十分独特的学科,它既不同于语文与英语这类学科能教导小学生如何与人交往,也不同于数学这类学科让小学生学会许多生活技能,科学课程更多地是通过一些看似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实验教学让小学生培养基础的科学思维,让小学生懂得科学对生活的强大改善效果。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科学教学中,可让小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发散思维发展更加迅速。

一、丰富内容展示,训练科学思维

小学的科学课程中包含许多令小学生耳目一新的科学知识,这部分知识或是与小学生日常观察到的情景有很大不同,或是从小学生常忽略的角度解释某一现象,对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1]。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学生时常可以了解到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差甚大的科学现象,而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出来,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是无法使其得到满足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素材。

首先,在学习“声音”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金属音乐或是节奏鲜明的摇滚音乐,让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声音的本质是什么。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拿声音与生活中“摸得到”或“看到见”的一些事物进行对比,当小学生明白声音与这类东西本质不同时,教师则可将“声波”的概念传达给学生。

随后,教师可以再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让小学生观看地表裂开缝隙的过程,并让小学生思考这期间视频中的声音都由哪几种组成。这时,学生会说有大地裂开的轰隆声,风吹过的呼呼声,动物奔跑的脚步声。随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会在地震发生之前“听”到地震的声音,所以会提前离开将要发生地震的区域,而这种声音人类是听不到,并将声的可听范围等概念介绍给学生。

通过这一些列由信息技术配合的生动教学,小学生在感受真实感极强的“声”的相关表现形式时,也会丰富个人的科学思维。

二、改善授课环境,激发科学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够强,因此适应小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一定是层次丰富的,小学科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变换授课形式,才能持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愿意聆听自己的讲解[2]。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师常对小学生“开小差”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只能采用强硬的态度呵斥学生,最终导致课堂氛围的紧张。在新型教学模式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可以选择教学方法也变得丰富起来,授课环境也变得更加和谐,教师可以将更多地精力用在提升讲课效果上。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授课氛围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将一些本来只能在课本上观察的实验现象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小学生详细地观察整个实验的动态过程[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离不开的空气》这节内容时,小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内容很难想象出人类若是脱离了空气,来到真空中会产生审美后果。教师则可从科幻电影中剪辑一段人类在太空中脱离太空服的片段,让小学生观察视频中人类的身体变化,从而更加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科学能力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学科从现代科学发展的各个角度对小学生进行科普性教学,若是教学手段得当,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科学探究意识,则会真正培养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在借用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教学时,小学科学教师要看重演示内容的启发性,确保小学生在观看简短的教学资料后能顺利产生思考,而不是在惊叹科学的奇妙之后就将看到的内容抛诸脑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融合时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教师应抓住本门学科独特的性质,优先考虑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首先教师可借助先进科技展现科学的奇妙,让小学生对科技产生正面印象;其次,教师可通过课堂环节与授课内容的优化,让小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最后,教师应本着尊重学生个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科学世界。

猜你喜欢
教师应科学小学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