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新圩镇第二初级中学
引言:数学是初中必修的基础学科,有很强的理论逻辑性,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死板,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枯燥复杂。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效率不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对整体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模式不合理、形式不完善等现象,教师应付性的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导致教学活动处理不当,教学方案可行性比较差。教学阶段存在理论性教学比例大的现象,很多学生整体学习能力随之下降,甚至出现抵触的心理。在初中数学课程中,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快速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直截了当地展开教学,教学方法单调老套、缺乏新意,大多是灌输式教学[1]。此类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数仍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评价学生的行为,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在无意间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所以非常不可取。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经历、实际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2]。初中学生呈现出差异性明显的现象,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组织教学形式的具体要求,完善教学组织,落实有效的对策,达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不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数学课堂效率低的又一原因。鉴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大部分初中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不太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严加管教,课堂氛围紧张、压抑。当课堂学习中存在困惑时,学生出于种种顾虑不敢提问,不懂装懂,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教师继续加强管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而且,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同学之间不沟通更是限制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识的。在学习中,学生应自主学习,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情绪,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从消极的状态中走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提倡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有异议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合作探讨重难点,必要时进行补充;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4]。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存在的目标设定不合理的现象,在实践阶段必须根据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将目标落实到实处。在数学课堂教学阶段学生多是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的,被动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因此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能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学到《几何图形》,涉及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此外涉及到扩展类知识,以几何体为主,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和三角体等,由不同的点、线、面组成的,在具体教学阶段,需要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各自构成要点是什么?此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结构,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3]。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改变传统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灵活可行的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扩充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将数学中的抽象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做到因材施教,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由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及时对知识进行学习。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现象。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思考问题,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限制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
初中数学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案,突出教学重点,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定,教学方式必须保证灵活性,内容贴近生活,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也要对教学现状进行了解,根据教学组织的要求,对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落实有效的教学举措,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