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晓菲
朱家河村位于勉县武侯镇以北的深山,属深度贫困村,21个村民小组,503户、1357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93户832人,贫困发生率52.6%。该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林地面积3.26万亩,耕地面积仅有4720亩,均为200亩以上大坡地,制约发展因素诸多。由于该村地形地貌复杂、村民居住分散,导致交通出行十分不便。面对复杂现状,朱家河村在三方面迅速完成“蜕变”,最终在2019年顺利实现整村高质量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18%,且以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为强劲引擎,带动整村走上欣欣向荣之路。
2016年,“撤村并镇”后朱家河片大、人多,村情民情都很复杂,加上连续的三任支书都考上公务员,人事变动频繁,导致班子合力不够、工作滞后,群众认可度较低。县委为切实解决深贫村攻坚能力问题,在朱家河村推行了脱贫攻坚联合党委试点,由牵头帮扶单位负责同志担任书记,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急事共商、难事共助”的原则开展工作,涉及范围包括扶贫重点项目申报、建设,村级产业发展;安排帮扶单位资金投入、干部入户帮扶、“八个一批”政策落实协调;上级部署的紧急性、重大性工作;重大突发性事件、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依靠村级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困难和其他需要共商共助共解决的工作。同时,武侯镇党委找准“关键少数”突出问题,动员刚刚考上公务员的徐小青回村当好群众“领路人”。自此,联合党委带领村民,披荆斩棘,解决疑难杂症,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村“两委”和驻村力量的服务意识持续增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思想成为主流。2019年,“联合党委+扶贫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成,总投资208万元,建成钢结构厂房550m2的仓储室8间,购买了衔接整村扶贫产业的配套烘干、装袋和粉碎设备,现整体租赁第三方经营,每年村集体分红收益达8万元。随着园区的投用,同步解决了周边易地搬迁户务工和收入问题,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中再下一城;新冠肺炎疫情后,县委副书记史邦俭去朱家河参加院坝会,从晚上6时开到10时都结束不了,发言依旧踊跃,不是因为鸡毛蒜皮、矛盾纠纷,更不是有苦诉、要告状,而是每个村民都想发表建议,为村上下步发展贡献力量,表达美好期盼和祝愿。
一是聚焦基础补短板。2017年前全村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村集体没有经济积累,无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类问题。脱贫战斗打响以后,徐小青带领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紧抓脱贫攻坚历史机遇,争项目、要资金、谋支持,先后争取上级资金980余万元,新建道路10条、15.7公里,新修水泥桥3座,争取油返沙项目385万元、改扩建通村路11公里。为了发展要修产业道路,因为涉及农田、林地,矛盾纠纷多,十七组中药材基地道路要占用部分田地和树木,徐小青利用晚上时间,不遗余力讲发展、宣政策,最终做通大家工作、形成共识,没有一户讲条件、要补偿,还主动义务服务施工单位,2018年11月产业路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心系民生解难题。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在平均海拔1000米的朱家河是大难题,摸底时全村土坯房占80%以上。下定决心要干时,因为山高地稀,选址又成大问题,最终选定的原乡政府院子,需拆除12户村民房子,难度很大。对此,镇村组成12个小组,一对一、多对一轮番做工作,干部半夜了还在拆迁户家成常态,凌晨两三点回家也不稀奇,最终真情实意感动了拆迁户,安置点建设正式启动,全村累计投资2400余万元,解决216户贫困家庭安全住房问题,住房差问题成为了朱家河永远的历史。作为有河之村,朱家河2017年前部分群众“吃水”还很难,但作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村上克服冬季水管冰冻困难,实施人饮工程15处、投入资金150万元,让330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三是群众之事无小事。除了住房,村上通过各种渠道,筹措200余万元,安装路灯47盏,夜晚村道不再漆黑;安置点修葺河道200米、硬化道路200米、绿化美化500m2、新增变压器3台。2019年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和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用,使整村面貌和服务能力更上一层楼,极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鼓舞了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镇村和“四支力量”在村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号召力都大幅提升。
思想能力提升了、发展基础改善了,如何让朱家河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成了新挑战。朱家河紧扣自身发展优势,鼓足勇气和干劲,下足真功夫,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主线,党支部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万花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万春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大合作社,经过三年多苦干实干,实现了整村发展由靠山吃山向“1234”齐步走的转变,即:一个园区,“联合党委+扶贫产业”园区主导整村发展;两个增长,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集体与农户收入共同增长;三个综合,围绕“土地资源+产业项目+扶贫资产”的综合利用,加快整村扶贫产业发展;四个联动,联合党委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村“两委”带头推动、解决具体问题,合作社(企业)具体落实、发展产业,贫困户积极参与实现产业发展、收入增长。
朱家河村的实践再次证明,乡村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朱家河“蜕变”过程中,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有联合党委、村党组织的论证和引导,每一项主导产业的发展,都有村“两委”成员的动员和组织,因此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产业经营能力、创新机制能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规模化、长期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其次,想发展必须优先考虑民生问题和基础设施问题,在“后扶贫时代”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兼顾2016年以来的非贫困村,将朱家河此类点的突破连片成面,最大限度消除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的区域差异。最后,在产业发展上,各村资源禀赋不一,必须因地制宜、辩证看待优劣势,朱家河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发展林下经济条件,有利于中药材、食用菌、花椒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很好地解决发展、技术与销路等问题,必将成为村级集体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微小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困难,镇村在发展时要聚焦“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充分考虑让利、微利合作,在合规合法框架下完善现有利益联接机制,确保永续互惠、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