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中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中华传统美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同时这部分知识的融入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灵魂人物,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师也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抓住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传播有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精髓,这才能达到两者相融合的作用[2]。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提炼出来,寻找两者相通之处,产生碰撞的火花,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知识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整个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历史的年轮中,有很多经典的名人事迹流传下来,且富有寓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情境重现,将这些具有趣味性的名人事迹作为教学素材融入课堂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产生兴趣,吸引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3]。例如,教师在将讲解"诚信"这一课时,如果仅仅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可能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很能重视,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比如小时候经常听到的狼来了,烽火戏诸侯等故事进行教学,在这些故事中提炼出"诚信"的概念,并能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对其有充分的认知,从而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传统文化与道德法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各个学校都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教师更是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主体由教师逐渐演变成学生,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且以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出发点,以问题探究分享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不断地对自己教学方向进行调整,不断地结合传统美德进行探讨。例如,教师在讲解"集体中成长"这一课,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集体中生活需要大家怎么做,怎么和别人去相处,以及大家在集体生活中都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然后进行总结大家的共同点,并进行查漏补缺。对待学生说的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公平公正、谦虚和尊老爱幼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进一步加深印象。比如孔融让梨,孔融在三个梨中选择了最小的那个,而把大的则留给了哥哥和弟弟,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一直被传颂,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意义。在三兄妹分蛋糕的故事中,让学生参与进去,相互之间讨论怎样分蛋糕才可以使每个人最后都得到,这种非常常见的生活情景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上,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和亲切感,更加平易近人,使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教育自然的融合起来,进一步的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又代表了祖国下一代的希望,传统文化需要他们去继承与发扬,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对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讓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