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经开区海城第一小学
美育在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其文化底蕴的深厚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睥睨的。而作为文化底蕴载体的语文课程教学,其内在的作用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教材中内容及形式方面带给我们感官的刺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审美的规律,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审美能力。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美育教育有其特殊性,语文学科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承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将美育加入其中是语文教学的分内之事。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才能将美育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学生即将步入中学时代,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等都需要得到质的飞跃。在六年级的语文学科中进行美育渗透,可以达到陶冶情操、审美熏陶,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语文教材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进行教材的编改。其内容即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要求,其内部也存在丰富的审美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学习美。首先,教师可以将美育加入到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以语文教学大纲为基本的框架和思路,结合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生情况等等进行适合到具体班级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围绕其进行拓展,在课堂中也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其中的美育因素,同时也达到了对学习知识的深刻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旦形成,终身受益。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作,每一学期的课程中的都有诗词歌赋、散文叙述文、外国名著及近代诗词,方方面面的向学生传达文学的魅力。每一方面的教学都是通过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审美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加之理性审美的指导,让学生对审美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也是由感性到理性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是一种器官的感受,审美鉴赏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教材中所讲的内容,掰开揉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其中的真善美因素提取出来进行重点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情感,学生理解教材的过程中情绪也会随着文中的内容而起伏,在情感得到升华的同时也能达到“吃透”教材的效果。在课文的分析中,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移情共鸣的能力唤醒,结合情感因素,展开想象,对作品进行扩展丰富和研究。在分析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要忘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产生的疑惑和错误进行积极的指导和纠正,只有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目前创新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一方面,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高效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培养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小组之中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都不同,互相之间的碰撞和结合产生的反应是相当高效的。总结出最优化的答案,小组之间进行提案互评,无形中将学生的想法都综合到了一起得到最优的结果,这也是“头脑风暴”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总结,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开启发现美的能力,拥有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展览和交流,把教室变成一台晚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优秀观点。这时,教师从原来的课堂引导者的身份变成了一位观众。他能更清楚地看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气氛中也会不断地拉近,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更自由、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镜。对于即将步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而言,其生活中需要美来进行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责任,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美育与语文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