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精神批判:从“启蒙”到“启蒙的辩证法”

2020-11-09 07:28赵思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启蒙

摘要:《启蒙的辩证法》是一部对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全书的主题就是对近代以来启蒙思想的反思与批判。本文主要梳理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启蒙”思想:肯定“启蒙”与否定“启蒙”,肯定“启蒙”是指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树立人性自主、摆脱自然恐惧、脱离宗教束缚,实现人的多重解放;否定“启蒙”是对启蒙精神的反思与批判,对启蒙精神的反思、批判、解构并不意味着启蒙的结束,恰恰相反,它旨在重构人的现代性,帮助人走出现实生存困境。

关键词:《启蒙的辩证法》;启蒙;启蒙精神

启蒙本来是想启迪人心,摆脱愚昧状态,实现人的自由,为了沦落到被哲学家批判的地步?带着这个疑问,认真通读《启蒙的辩证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学习认识。在著作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先讨论了“启蒙”的基本概念,无论是康德、培根,还是后续的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对“启蒙”都做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开始反思批判启蒙,通过现实和历史的双重分析,认为启蒙具有极权主义性质。

一、启蒙运动:一种崇尚启蒙的人文精神

一直以来,“启蒙”在西方语境中都是一个现代化的话语,意指“18世纪发生的对传统权威和偏见尤其是对宗教质疑,强调普遍的人类进步思想,个人主义倾向,科学上的经验方法的哲学运动、智力运动和精神态度”①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是什么?通常而言,“启蒙”是一种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个人态度,启蒙不相信,也不崇拜任何权威,启蒙相信个体自由,相信自我判断。培根是“经验哲学的始祖”,他阐明了启蒙运动的目的。因为培根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他曾说:“知识总是傲岸不屈的”,“人的理智与事物的本质是协调的”,“人的理智能战胜迷信,控制自然”。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恢复人的世界、人的时代、人的精神。

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康德给出了“启蒙”的基本概念,并进行了理论阐释,即“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②换句话说,这种不敢运用自己理性的“不成熟”状态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然界给我们的,而是个体不敢,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启蒙就是让人们敢于相信自我判断,主动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去判断,从而获得思想自由。启蒙运动的进步之处正是在于对宗教世界、神话幻想的批判反思,人的理智可以战胜宗教迷信。

但是,正是由于启蒙的发展和作用,个人理性逐步演化成社会的工具理性,理性在社会生产领域获得合法性,理性沦为一种工具,即理性创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现代社会陷入一种现实困境之中,之所以会造成现实困境或者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困境,是因为启蒙理性本身走向了对立面,启蒙理性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俘虏,理性与资本、启蒙与权力陷入合谋了。比如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启蒙理性臣服于工具理性,启蒙理性被权力专制统治,启蒙理性就是权力,或者启蒙理性具有权力的性質,开始反过来奴役人、压迫人、统治人,人性原本的光辉在启蒙理性面前变得荡然无存。当曾经这种启蒙理性进步观遭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哲学精神的拷问,启蒙沦为神话,对启蒙的解构就成为本书的核心主题。

二、《启蒙的辩证法》:一种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启蒙就是对启蒙精神的启蒙,就是走向启蒙的对立面。

当人们沉浸在启蒙精神带来的理性之中,理性已经偏离人们的控制,转变为工具理性,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启蒙的辩证法》的主题就是论证:启蒙运动的目的总是在于使人们摆脱恐怖,确立其统治权,但是被完全启蒙了的世界却处于福兮祸之所伏的境况中。换言之,启蒙开始走向了一种“自我毁灭的启蒙”。过去,启蒙的目的就是反对神话、破除迷信,现在,启蒙逐渐陷入神话迷信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拜物教”就是其显著的表现。过去,启蒙教会人们开始逐渐运用自己的理智认知这个世界,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启蒙使得现实世界发生扭曲,启蒙运动取消了个性,成为一种抽象的工具,启蒙被异化了。比如,文化、艺术都成为了一种商品,成为资本阶级获取利润的工具,这是文化或艺术的堕落,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文化丧失了人文精神,艺术丧失了美学功能,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背后的个体独立性被消灭了。

更甚一步,启蒙导致资本主义统治的合理化。启蒙运动让人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智,获得人的理性,增强人的能力。而现在呢?目前人类所表现出来“软弱无力”,“并不只是统治者的策略的产物,而是‘启蒙的逻辑结果”。正是由于启蒙的存在,导致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合理化,使人变得软弱无能。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启蒙理性变得理所当然、变得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普遍存在着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启蒙理性被普遍化、工具化了。这也就意味着启蒙丧失了原本的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启蒙走向了极端、走向了权威。

启蒙精神陷入了自我摧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把整个人类文明作为自己批判反思的对象,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危机和“启蒙”结合起来,突出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启蒙的消极面到了巅峰,也是启蒙程度最高的文明社会。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启蒙精神的自我摧毁”的必然结果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启蒙是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相伴随的,要重新开启启蒙,关键不在于维持过去,而是要保持历史的开放性,从而让过去的启蒙得以继续实现。所以,新的启蒙既不是对未来持悲观主义的看法,也不是对过去进行虚无主义的否定,而是要对历史的未来保持乐观、开放的态度,保持着“对完全是另一种东西的渴求”。所以,启蒙与神话一样,具有控制、压迫人的一面,但是它也与神话一样,具有成就人的一面。新的启蒙就是要继续释放初次启蒙中的潜力,将历史向未来敞开,因而这是一种现代的历史意识。

通过梳理分析《启蒙的辩证法》的思想,观照当前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可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得到大量的发明和应用,但是科学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处于主导地位,追求最大化的利益,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等自然可见的破坏,也给人类的文明、人文精神造成了巨大创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进步和财富,我们对科学技术不能全盘否定,要积极地正视它,力图对其长善救失,发挥科学技术最大作用并避免被控制、奴役,使其在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人们实现自由地生产生活,挣脱现实的枷锁。

总之,从霍克海默、阿多诺对启蒙精神的分析批判中可以看出,揭露出启蒙是不可阻挡的进步,同时,又是不可阻挡的倒退。由此可见,我们需要从过程论的角度看待启蒙、思考启蒙运动,我们这个时代尚处于启蒙的时代,需要继续启蒙国民的思想,同时需要对启蒙本身保持反思的过程,从而保证启蒙的批判精神,只有这样启蒙才能不断的为理论发展创新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   陶伟文“.启蒙”概念东渐之失及其方法论批判[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   尤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   詹姆斯?施密特.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M].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   张双利.理性何以沦为权力的纯粹工具?——论《启蒙辩证法》对自我保存理性的批判[J].学术月刊,2014(3)。

[5]   刘森林.三种“辩证法”概念:从< 启蒙辩证法> 到< 资本论>[J].哲学研究,2018(3)。

注释:

①陶伟文“.启蒙”概念东渐之失及其方法论批判[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②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3)    。

作者简介:

赵思佳(1999年 8月 -),女。汉族,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启蒙
谈幼教音乐启蒙教育
鲁迅弘扬木刻版画的原因探析
关爱幼儿 律动快乐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正字起步,初墨启行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五四”时期蔡元培爱国思想的启蒙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