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

2020-11-09 03:11刘新新闫程程
现代交际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内在联系全面发展

刘新新 闫程程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历史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契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使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随着美好生活的逐步实现,必将更进一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做了简要的概括,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全面发展 美好生活 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8-0205-0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的一个重要观点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研究并得出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出现了新情况,并对现实社会提出了新问题,集中表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把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仅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助推器;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会进一步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

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并且脱胎于旧理论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首先,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了“现实的人”,這也是马克思毕生所有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归宿点。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厌其烦地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从而也是自己理论的逻辑前提,并不是任意提出的,“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状态下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73“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1]67“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1]71-72“现实的物质活动着的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和旧哲学的决裂线,标志着马克思独立探索“现实的人”这一哲学命题的开始。随后,马克思发现“现实的人”过着“非我”的生活,被自己的对立面奴役驱使,这种现实的人的真实处境为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指明了方向:异化劳动。

马克思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用解放生产力来糊弄民众,把现实的人牢牢地束缚在生产工具,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机器上,《摩登时代》中那个搞笑又让人心酸的工人的一天就是贫苦大众被异化生活的真实写照。资本主义对社会的解放做出的贡献不可否认,就像马克思用抒情诗意的语言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2]274,“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277;但是资本主义丝毫不值得赞美,因为这些看似伟大的成就是使人处于异化状态的根源,并没有从实际上使人获得解放。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人的经济事实,并且用异化概念的四种突出展现形式,揭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异化劳动的事实:劳动者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劳动者和其类本质的异化、人和人的异化。(见下图)

这四种异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非人化和反人类的性质。“工人生产的越多他就越贫穷”“工人越来越成为商品”,等等,马克思用这样朴实无华的句子描述着工人的悲惨生活。针对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中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异化现象,马克思提出了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除异化,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从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在精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了人类未来社会必将实现共产主义,而马克思在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是把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2]120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再一次宣称,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 1877年,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将共产主义理解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4]。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抽象玄奥的概念,而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123,并以其深刻的内涵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价值来源;而美好生活的具体内容,不仅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更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并且在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演绎为生动的现实。

1.美好生活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具有内在一致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站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密钥。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6]21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人民。《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 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自党的十八大,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是习近平同志坚持的从政理念和坚定信念。以人民幸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民生疾苦,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属于人民。

2.人的劳动的全面性与美好生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美好生活为人的劳动的全面性的实现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空间,而劳动的全面性是美好生活实现的内在动力,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美好生活不是镜中月、水中花,辛勤劳动和努力奋斗才是创造并实现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8]而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劳动的自主性和全面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劳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为劳动全面性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而马克思笔下的劳动的全面性指的是把人从单一的、带有压迫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形式,这和美好生活的内在生活旨趣是一致的。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或批判者。”[1]85这也就打破了劳动活动的单一性、片面性、固化性,而变得丰富、完整和可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不再被非自愿的分工和单一的职业所奴役,兴趣、特长、天赋、爱好将会给每个人自由选择职业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体力劳动不再是人的劳动的全部内容,脑力劳动、管理活动、科学艺术创造活动及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活动也被自由而广泛地选择。

3.人的需求的全面性是美好生活实现的内在动力

需要,不仅作为人的本性之一而存在,同时也不断促使一个又一个活动开始,而且,最终所有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9]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之一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随着需要的全面发展,生存、发展、享受等需要层次越来越成为一个丰富体系,并指导着实践活动的发展,其显著表现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因为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是以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人类历史上从未中断过,从对最初的衣食住行、吃饱穿暖等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追求,到现在期盼有更高的收入、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更好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生活要求的变化不仅是人的需要发展的全面性,更是促使美好生活实现的内在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6]12

三、结语

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生活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美好生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人的全面发展能有力地促进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内在联系全面发展
论传承红色家风与雷锋精神的内在联系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