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辛旭
摘要:党和国家对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重视,以及传统教学面临的严重挑战,使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师智慧为主导,以生成学生智慧为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将思政课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有机融合,以增强学生获得感。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政课 传统课堂 智慧课堂 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8-000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清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其规律;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对思政课教师寄予厚望。
(二)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面临挑战
1.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吸引力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信息量少,缺少吸引力。“00后”的学生本身就是网络“原住民”,传统授课方式对他们来说难以适应。在课堂上,老师是“满堂灌”地讲,学生是被动地听,师生缺少互动,学生的知识面难以拓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大班授课课堂难以管理
思政课大多为大班授课,人数较多,课堂难以管理。一是考勤困难。人工考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师也难以一一确认。二是管理纪律困难。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自控力较差,加之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公共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生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听课者居多,老师既要完成授课任务,又要管理课堂,难以兼顾,课堂纪律管理十分困难。
3.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参与率不高
主观上,很多学生对思政课有一定的偏见,加之民办高校生源特殊,能主动学习的人占少数,甚至还有些学生对学习有逆反心理。客观上,大班教学,人数过多,老师难以兼顾,师生交流受限,只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模式,即便是采取提问方式互动,也只是个别人参与,参与率不高,难以产生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二、智慧课堂构建及其价值
(一)智慧课堂含义
“智慧课堂”一词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充满智慧的课堂,在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由教师的智慧生成学生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生成学生的智慧;因此,智慧课堂实际上是过程性与目的性紧密结合的课堂。
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智慧课堂的理论构想阶段、技术实践阶段和价值认知的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符合其所处时代的特点。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都离不开新的信息技术,这点毋庸置疑,但智慧课堂并非是简单地将新技术纳入教学,而是借助新技术,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智能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智慧课堂的特点
1.以信息技术做支撑
最早研究智慧课堂的外国学者罗纳德·雷西尼奥曾提出,智慧课堂是传统课堂嵌入个人电脑、交互式光盘视频节目等信息技术的课堂,这些技术在当时来讲,是符合其时代特征的。目前,智慧课堂的构建也是借助当今时代的信息技术、利用云、网、端来实现的。
2.以教师智慧为主导,以生成学生智慧为目标
构建智慧课堂重在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决定了学生的思考与反应方向。智慧课堂并非是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与叠加,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云、网、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智慧,为生成学生智慧提供保障。教师无论对教学过程采取何種方式,借助何种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成学生智慧。
(三)智慧课堂的价值
1.提升教学效果
智慧课堂是顺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国家政策所向,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必然趋势,代表着未来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对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生本身就是网络“原住民”,相对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他们更易于接受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发现,90%的学生认可这样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2.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思政课多为大班授课,人数较多,无论是课上签到,还是课后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统计分析成绩、考核评价总结,等等,都需要大量时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随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3.有助于生成学生智慧,提升学生获得感
教师有针对性地发布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关注学习中的难点。这种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便捷。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学习情况即时可见,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提升,不断生成学生的智慧,增强了学生获得感。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融合的路径
思政课本身有着政治性、理论性强的特点,如果脱离课堂讲授,一些内容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更难达到入脑、入心。民办高校生源特殊,学生自控力较差,过多依赖网络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把思政课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增强学生获得感。
(一)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三点”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整体框架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厘清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并有针对性地将这三点融入传统课堂和智慧课堂之中。以笔者所在学校思政课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在教学改革中,依据重点、难点,对该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把其划分为六大专题。课前,把本专题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教学资源推送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数据,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掌握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对学生存在的疑点或者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在传统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关于热点问题,教师在课中可利用平台上的活动环节,以讨论或者是“头脑风暴”方式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既避免了传统课堂上枯燥的泛泛讲解,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穿问题链教学
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关注点的结合,找到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链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它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问题意识,以问题引导教学,着眼实效性,增强针对性。二是抓住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避免面面俱到的铺陈和罗列。三是追求理论彻底,以问题链导引教学,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唤醒学生,生成学生智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在上学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借鉴了中央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经验,将该课程的专题教学内容以问题链形式呈现出来。第一专题回答了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为以后几个专题做了铺垫。第二专题回答了面对近代中国出路,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尝试。第三至第六专题则是回答了历史和人们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在每一个专题中,又设置多个问题。首先,在课前,教师将相关问题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布置小组任务,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根据平台上学习及课中小组汇报的情况,集中1—2节课,采取追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讲授。最后,在平台上设置拓展性问题,学生课后进行巩固、自主探究,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的模式。
(三)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在传统课堂中,往往是由教师在学期期末采取“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看来,只要期末突击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绩。因此,应打破这种考核方式,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侧重于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参加的各项活动给出中肯的评价。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也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加大智慧课堂学习成绩分配的比例,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另外,形成教师、学生组长共同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获得感。
四、结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思政课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新技术引入教学,构建智慧课堂;同时,还应考虑学生和思政课本身的特点,积极寻求策略,做到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姜岩,吴林.现代化学教学中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及反思[J].科教导刊,2019(3):142-143.
[2]黄仕友,弓潇然,余亮.“四新”视域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5):16-19.
[3]张军,刘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思修课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4):104-106.
[4]李艳如,唐莹.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9(1)41-42.
[5]李勇,雷宇,高海涛,等.浅谈教师驾驭智慧课堂的“三个改变”[J].教育現代化,2019(5):76-78.
[6]贾晓宇.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主要形态及其实效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7]王天平,闫君子.智慧课堂的概念诠释与本质属性[J].理论探讨,2019(11):21-27.
[8]黄东桂,吕晓凤.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结合模式探析:以思政课堂“手机现象”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8(4):71-74.
[9]汪彩梅,李正茂.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J].软件导刊,2019(11):196-202.
[10]李国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课堂管理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39-40.
[11]沈震,杨志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3):69-74.
[12]李娜.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的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277-280.
[13]封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拓展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08-14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