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11-09 03:55姚红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创新发展工业

姚红媛

摘 要:当今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中,面对国内外的重大机遇,沈阳到底怎么发展、如何改变,怎么样才能把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如何不负“东方鲁尔”的称号?如何树立自己的名片,打造沈阳城市品牌?如何探索一条“人·文”理念的开发新路径,以设计的角度来审视和总结工业文化遗产带来的美学盛宴?故文章阐述了沈阳发展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和意义,结合沈阳工业文化遗产文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为提升沈阳市的城市竞争力、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业;工业文化;工业遗产;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关于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SYSK2020-12-04)项目成果。

一、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的现状

(一)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

1.沈阳地理位置优势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副省级城市,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2.沈阳工业历史优势

沈阳的工业历史伴随城市的近代化演变而来,早在1896年就建立了东北第一家机器工厂奉天机器局。自1900年至1929年30年间,沈阳的民族工业中占了好几个第一,如第一个造币厂、第一个兵工厂、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个使用机械瓷等。在“一五”大建设时期,9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落户沈阳,三百余个“新中国工业的第一”在沈阳诞生。

(二)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在宣传营销的力度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对工业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居民对工业博物馆和沈阳各个区的工业文化遗存的了解程度不够,无人问津。

二是工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结合不紧密,缺少整体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导致市场定位不清或不准确。沈阳市的文化产业单位普遍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工业文化的规划和组织形式都只停留在商业规划或第三产业规划的一部分中,比较粗线条,自我发展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吸引力和集聚力,没有形成产业经济链,无法推动完整的地域链条式工业遗产文化项目集群形成。

三是没有把工业文化遗产真正形成沈阳名片,围绕工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周边产品,包括沈阳工业文化明信片、纪念品等的文创市场开发不足,工业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研究的意义

第一,沈阳人经常自豪地说:“没有哪个城市的人比我们对工业文化更有感情。”在沈阳人心中,工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融进了血液里的图腾。通过挖掘和保护沈阳丰富的工业文化遗存,记录沈阳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轨迹,留住其中豐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对于沈阳乃至辽宁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沈阳市应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依托特色工业文化项目,不断完善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策划和开展各种工业特色文化城市活动,打造成具有沈阳地域特色、洋溢工业文化气息、充满现代活力的工业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活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沈阳工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工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第三,使沈阳工业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对沈阳工业文化建设有着突出的作用。保存丰富的老工业元素,不仅是传承工业文化文脉,留住沈阳丰厚的文化底蕴,弘扬沈阳人拼搏向上的时代精神,还可实现工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使其成为沈阳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沈阳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加身为沈阳人的自豪感。同时,这也是一份活教材,对后代具有教育意义。

第四,“箫韶九成,有凤来仪”,城市有了文化和艺术,自会吸引有才华有朝气的青年人,而他们正是沈阳焕发朝气与活力的希望所在。沈阳众多工业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文化携历史而来,蕴城市风华,它们也应该成为沈阳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三、关于沈阳工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政府应鼓励工业遗产的原址企业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注重工业文化发展及工业历史的传承,在进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改造和再利用。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利用工业企业现有闲置厂地,在相应的政策扶植下,企业领导瞅准发展契机,对所属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实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其中工业遗址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及巨大的空间使用价值,成为了企业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企业转型升级目标的文化媒介空间,原址企业对于厂区会抱有更多的耐心和期待,并会对改造后的项目管理态度积极。这种带有“自我保卫”意识的工业原址文化创新发展改造设计将会在未来工业文化产业发展及工业遗址保护方面逐步凸显出其重大意义。

第二,高校带动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协同发展。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改扩建需求不断增多以及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从城市分离闲置了大量的土地及产业建筑,正好满足高校文化产业园建设需求。教育发展与工业文化创新相结合的思路可以解决高校教育空间不足问题的同时,又可以低碳绿色的方式利用和改善旧工业区的环境品质来适应高等教育文化层次及空间使用功能的需求。把“高校文化-城市文化-工业文化”结合的模式进行推广,无论是对高校的发展建设,还是对沈阳工业文化发展及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都是有重大意义。

第三,“工业遗址-城市经营-大旅游”相结合模式。沈阳市在工业遗址保护的前提下,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经营思维和手段,充分挖掘城市可经营的工业遗产资源,整合利用多样文化资源进行旅游的开发,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形成一条独特清晰的工业遗产保护开发路径。一是开展沈阳工业文化遗产特色设计,打造沈阳工业文化特色艺术景观。工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设计要以功能为基础,在原有工业遗址项目上,使用独特的手法进行改造设计,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通过艺术化的排列组合,延续工业遗址的历史文脉,从工业遗存中挖掘美感,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现实,让场地获得再生而焕发新的活力,再次给予场所文化新生命。二是工业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发展结合的研究。探索现代艺术与历史工业文化遗产结合的创意模式,会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与别样文化气息。同时这种文化开放及历史传承带来的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也会推动工业文化创新发展。三是创意体验理念。在“学习”和“回忆”中,展现沈阳工业文化的魅力。例如由沈阳市自行车厂改建的“奉天记忆”项目,通过行为、体验的触摸与记忆,最大程度上维护当地工业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成为具有独特人文精神和特定文化价值的区域特色文化地标。四是挖掘沈阳工业文化底蕴,建设沈阳创意文化园区。在文化园区中的景观设计要立足新旧文化的融合,展现工业文化遗产,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体现特色城市文化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创新发展工业
工业人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