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颖
2020年,宝坻区人民政府计划在文庙旧址进行宝坻历史文物陈列布展,挖掘宝坻历史,展示宝坻文脉。负责此项工作的文旅局同志于2020年7月到天津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辽金展陈列中发现了几件出土于宝坻大千佛顶村的文物,而宝坻的文物档案中对此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尹玉辉局长要求笔者对出土文物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还原历史,记录历史。
1988年冬天,天津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历博”)接到北京考古研究所电话,要移交天津宝坻出土的几件文物。历博接回文物后,与宝坻文化局共同派出工作人员对文物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对出土文物进行了鉴定。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上交文物的当事人王玉广家里不断有人上门求购文物,同时掺杂着奚落、恐吓,以及冒充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官方邀请”。听说王玉广已将出土文物上交国家,村里谣言四起 :一说国家为夫妻二人安排了工作,一说国家奖励了40万元。这种说法犹如重磅炸弹,打破了大家庭的平静,且旷日持久。王玉广兄弟二人,本来一样大小的房子在谣言的笼罩下价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兄弟二人就出土地房屋产权、赡养老人等问题产生矛盾,至今相关房屋仍没有完成产权确认工作。在调查这件事的过程中,王玉广多次感慨:“都说好人有好报,我这可倒了大霉了!”此情此景,笔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公民,王玉广是守法的。作为守法公民,王玉广的遭遇又是令人唏嘘的。
剖析大千佛顶村出土文物事件,笔者认为在基层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机构建设不力,职能不透明
宝坻没有独立的文物保护机构,文化馆承担文物保护职责对社会缺乏透明度。王玉广选择去北京上交文物,一是不知道宝坻有文物保护机构,二是其父当时在北京做木匠。这在整个事件中都造成了动机上的误会,天津方面起初认为出土文物是在北京缴获的,主动上交行为被误解为非法获利不成的上缴。
二、宣传手段单一,文物保护意识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法》)于1982年11月19日公布并实施,对文物所有权、奖励与惩罚措施都有明确规定。第一章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都属于国家所有;第七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国家和个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电视、电话都为奢侈品,一村未必有一台,传播面很窄。当时的宣传手段也比较单一,村内的广播是宣传工作的主要途径,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文物法》与人民生活看似遥远,宣传不足,人民对文物所有权和奖惩措施认识不到位。关于如何处理这几件文物,王玉广夫妻多次出现矛盾。而村内谣传的40万元奖励更是无稽之谈。
三、工作围绕业务本身,机构间缺乏合作
关于王玉广的初衷,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调查,造成了误解,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造成了方向性的影响。后经《天津日报》记者调查并在《天津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确认王玉广是上交文物,为其正了名。但在笔者向同事了解此事时,沿用口吻仍为“缴获文物”。王玉广上交文物后,很多文物贩子认为其还有文物没有上交,上门求购。求购不成,有人蒙面抢劫,有人冒充宝坻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上门“邀请”其到文化馆坐坐。家庭爆发矛盾后,王玉广曾找到文物部门要求为其说明现实情况,没有下文。
王玉广上交文物后人身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家庭关系被撕裂。目前仍有村民就此事对其进行奚落,其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这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如何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之外,延伸一公里,保护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公民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荣誉感,吸引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围绕近些年文物工作的开展,宣传力度的加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文物所有权有所了解,虽在文物权属和奖励力度方面存在讨价还价和交换现象,但总体趋向良性发展。为保护公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表彰规模,探索机制创新
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适时举办表彰大会,为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公民颁发荣誉证书,提高公民自豪感。探索机制创新,为主动无偿上交文物的公民参观博物馆开放绿色通道,享受尊贵特权。
2.加大机构建设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积极推进文物保护部门法人独立工作,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有温度、有情怀的文物保护队伍,试行文物保护部门垂直管理,在街镇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中建立职称评审制度,培养专业兴趣,提高责任感、使命感。
3.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文物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文物执法行政职能2016年底由文化执法大队承接,由专业部门负责,做到奖惩分明。
小结
建立有情怀、有温度的文物保护队伍,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公民境遇,加强机构合作,提高透明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氛围。
【作者工作于宝坻文化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