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松风图》的艺术特征和对时代的影响

2020-11-09 02:53唐正
锋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承前启后李唐新风

唐正

摘 要:南宋画家李唐是中国古代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画家之一,他处于宋代山水画变革时期,被认为是南宋山水画新风开始的标致,是一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在继承前人画风、画技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创造,使得中国山水画得以转型和升华,对当时时代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万壑松风图》是他盛期最具代表之作,本文通过分析李唐的人物生平,《万壑松风图》的艺术手法、艺术特征、笔墨组合和构图章法等,来探究李唐对时代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李唐;新风;承前启后;《万壑松风图》

李唐是一位生活于南宋山水画变革时期的画家,他的创作经历了北宋晚期的大厦将倾,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和南宋初期的家国重建等不同阶段。李唐出生于河南三城,早期生活于宋哲宗时期,后来于宋徽宗时期入画院,据说李唐早年师从荆浩、关仝,再加上李唐早年居住地离太行山很近,所以太行山石极有可能影响李唐对于山石的理解,所以李唐早期的画充满了北方山水雄浑的气魄。在当时的南宋画院,画家们大多追求细腻的画风,但李唐用他简约有力的笔法,打破了这种追求,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致大小李一变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又一变也。”所以李唐可以说是南宋新画风开始的标致,他在继承了前人的画风的基础上开创新风,对当时的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唐的作品既有千山万壑,气势恢宏的雄山涛林,也有俊秀的江南风光。他晚年完成的《万壑松风图》以及他早年的《烟岚萧寺图》都是描绘的雄伟壮阔的中原山水。《万壑松风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有不仅有风格断代的意义,同时《万壑松风图》还是宋代少有的一件有着准确的纪年信息的作品,具有时间标尺的参照意义。《万壑松风图》是李唐画作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作纵188.7cm,宽139.8cm,绢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其画面主峰左侧远峰上可见淡墨隶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的提款,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幅画作应当是创作于北宋徽宗宣和六年,即,公元1124年。

《万壑松风图》画于双拼绢本之上,以水墨为主,设有浓重的青绿颜色。从画面的布局上来看,画面取法五代全景式山水构图,与范宽、荆浩一脉相承。中部绘制巍峨的主峰,上留天,下留底,远峰七八座,白云袅袅,若动若静,类似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郭熙的《早春图》一类,是北宋典型的表现大自然雄伟之美的全景式山水。《万壑松风图》的画面主要描绘了高大雄峻的深山,幽僻的深谷,茂郁的松林和潺潺的泉水。山石危岩,悬崖峭壁,从远到近。取高远之势,画面中下部重点描绘了一排长松古柏,这些古松或三两株,或四五株交差相生,树干用鱼鳞皴,结巴浓重,树根大多露在外面,右下侧有崎岖的古道伸向远方,左下有一泉轻盈灵动的溪水,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

从技法上来看,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北派山水大师李成、范宽的影子。其山石外轮廓线笔力雄强刚劲,山顶松林浓密团结,皴法上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等诸家技巧斧劈皴、钉头皴、雨点皴都有运用,但总体以斧劈皴为主,使得山石显得坚硬方直,棱角尖锐,雄壮的气势扑面而来。米芾《画史》中提到范宽师荆浩特点:“…却以常法较之,山顶好作密林,自此趋枯老的水际作突兀大石,石自此趋劲硬劲…”这些特点,在《万壑松风图》中皆有体现。树木的画法多以双勾为主,皴、擦、点、染都十分细腻。在水口的处理上,《万壑松风图》以线勾勒水纹脉络,加上局部的留白,疏密有致。明人曹昭在他的《格古要论》中提到:“李唐山水画除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李思训的山水画主要是用略带刚硬的线条去勾勒石头的结构和外轮廓,靠青绿颜色去表现质体,而万壑松风图虽然有浓厚的青绿色彩,但是确实以水墨潑染为主。水的动态与浓重的山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激活了画面。

比起李唐之前的画家,《万壑松风图》对于山体的阴阳向背,树木、流水的刻画更加细腻,南宋画院代表皴法,李唐创造的大斧劈皴的雏形在这张画中也得以体现,清代李渔在《芥子园画传》中提到:“本自刘松年、李唐,唐寅学之深的其奥。周东树、沈石田皆用之。”斧劈皴实际上确实成于李唐,刘松年、马远等进行发展,至明唐寅、周东树等达到极致。这种笔法虽然简单,但是却更加有利于表现山石的棱角和层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水的结构、动势全靠线条表示,用水边的重墨来衬托流水的走势,节奏丰富,体现出了泉韵的意境,与松风的主题相得益彰,这是李唐所开创性的成就,并且对其后的刘松年、马远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结语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独立发展,经过隋唐的青绿与水墨,到北宋时已经发展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而以李唐为代表的两宋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转型时期,他在继承魏晋唐理想化的基础上,把自身绘画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在地域因素、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传承南北之长,并加以个性化创造,使得中国山水画得以转型和升华,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给后人积蓄了许多有生气的活力。并且奠定了元明清文人山水画主观把握客观对像的表现技法的基础,明代的戴进、吴伟、唐寅等画家都或多或少的接着李唐的衣钵。

参考文献

[1]《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

[2]南宋四家的艺术,刘正,国画家,1998,(04).

[3]论李唐《万壑松风图》的艺术特征与时代面貌,张丽娜、张青青,美术大观,2017,(03).

[4]从巨嶂高壁到松溪洲渚——地域因素影响下的李唐山水画,潘潇漾,书画世界2010,(01).

[5]《万壑松风图》艺术形式的探究,马鹏翔,美术研究教育2017,(04).

[6]《画史》,于安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3):1.

猜你喜欢
承前启后李唐新风
站在“TOD”新风口
李唐&萧照:徒儿,放下屠刀吧!
庭院中的童年
丹青不渝新风入卷
青岛峰会承前启后,硕果累累
承前启后的摩托罗拉 Motorola Cycling Team
爱心义诊
夏日清新风
夏日清新风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