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

2020-11-09 07:29李锐陈艳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抗菌药物

李锐 陈艳艳

【摘 要】  目的 : 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合理用药方式。方法 :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第一代头孢(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林钠等)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使用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西汀、头孢呋新)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将使用第三代头孢(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C组。对比三组药物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其药理作用以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 : 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结论 : 目前临床上对第三代头孢抗菌素类药物的药理特征比较明确,临床用药合理,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詞】  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药理作用;用药方式

临床上按照头孢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抗菌活性、抗菌谱以及其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进行分类[1]。因头孢菌素可分布于人体的各部位、抗菌谱广泛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但是,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存在着头孢类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这不仅容易导致人体细菌产生耐药性,还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医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得临床上的抗生素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诞生,进一步提高了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有着更好的体内药物浓度,能够提高对患者体内细菌的杀菌效果,并且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为了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保证患者能够合理使用药物,防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因此,为提高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本研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素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的病案资料。A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平均年龄为(36.45±3.15)岁;其中采用头孢氨苄治疗者45例,头孢拉定治疗者33例,头孢唑林钠治疗者22例。B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平均年龄为(36.35±3.25)岁;其中采用头孢孟多治疗者30例,头孢西汀治疗者40例,头孢呋新治疗者30例。C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平均年龄为(36.52±3.28)岁;其中采用头孢哌酮治疗者31例,头孢他啶治疗者38例,头孢曲松治疗者31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入选标准:1)三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规定该药物的治疗指征;2)三组患者均为成人;3)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听视觉障碍无法配合正常治疗者;2)合并其他及恶性疾病者。

1.2 方法

A组选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林钠进行治疗;B组选择头孢孟多、头孢西汀、头孢呋新进行治疗;C组选择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药物选用上应注意,同一给药途径的药物应选择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药品。

1.3 观察指标

根据WHO规定的临床疾病治愈好转标准,判断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3];观察三组患者恶心呕吐、过敏、肾损害、肝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三组药物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详见表1。

2.2 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

出现不良反应的37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7例,出现的主要症状为腹泻、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出现过敏类不良反应的患者4例,主要症状为皮疹;出现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主要症状为少尿;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主要症状为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降低。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应用率最高的即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以及头孢他啶[3]。成人使用该药物主要以针剂为主。临床上呼吸道、腹腔、生殖系统以及尿道发生感染常选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因该药物虽然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其对绿脓杆菌以及沙雷氏菌作用明显[4];临床上皮肤组织、胆道以及关节软组织等处发生感染时常选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因该药物既可以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杀菌、抗菌的功效。对于淋病奈瑟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治疗效果显著[5];头孢他啶与人体血浆蛋白合成的效率相对较低,因此不良反应较少,且该药物的抗菌谱比较广,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阳性菌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球菌等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显著。与前一代及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抗菌谱更广,作用更强,且其对G-菌的作用更为显著,β-内酰胺酶更为稳定[6]。为了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临床上正在研究如何将其合理地应用于疾病治疗。根据上述药物的药理特点可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物活性均比较强,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显著,用药后不良反应更少。但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加速[7]。加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的了解,在临床应用上根据其禁忌证以及适应证进行药物以及用药方式的选择,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多种类型所致感染患者疾病的控制,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均可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进行治疗。但是为了避免细菌出现严重的耐药性,需要加强对此类药物的应用管理,避免频繁使用此类药物导致变异反应的发生[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采用针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9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1%;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4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B组患者采用针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C组患者采用针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总 有效率为89.28%,不良发应发生率为3.57%。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并且在出现不良反应的37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7例,出现的主要症状为腹泻、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出现过敏类不良反应的患者4例,主要症状为皮疹;出现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主要症状为少尿;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主要症状为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降低。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对第三代头孢抗菌素类药物的药理特征比较明确,临床用药合理,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昕雯,张慕玲.3种奥硝唑用药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7,28(33):4664-4667.

[2] Yang Y Q.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Jingangteng,ofloxacin and or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Contemporary Medicine,2016,18(03):145-146.

[3] 马明芳.头孢菌素类与其他药物联合造成的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前沿,2016,06(22):165-166.

[4] Cui W.Observ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cephalosporins combined with other drugs[J].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2017,10(16):119-120.

[5] 邓建英,莫钟华,吴水生.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214-215.

[6] Riaz B,Khatoon H.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s[J].Journal of Applied Pharmaceutical Science,2013,03(04):63.

[7] 全雪靖,和紅锦.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14):119-121.

[8] Liu L Z.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J].Pharmacoeconomics of China,2015,10(02):76-77.

[9] 焦爱晶.探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合理应用方法[J].临床研究,2016,24(08):190.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抗菌药物
胡椒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羌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木犀草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美容用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