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晓明
以前只知道丰子恺是个有名的大画家,让人肃然起敬,当与他的文字亲密接触时,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形象跃入眼帘,我读到了家的味道,读到了他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包容,更读到了他的那颗童心。《我们这些大人》是丰子恺谈孩子教育的一本书,语言朴素得像是一位老者在讲故事,于是书中的画面放大:冬日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日月楼,一群孩子簇拥着他们的外祖父,听他讲画、讲理、讲故事,这个孩子摸摸外祖父的胡須,那个孩子半坐在外祖父的腿上,猫儿阿咪挤不进来,只能跳到外祖父的头顶上。丰子恺和他的外孙、外孙女的欢笑声飘出窗棂,也飘进了我的心里。
有童心才会知孩儿心
都说三岁一代沟,何况是隔代呢?丰子恺和孩子们怎能有共同语言?“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丰子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他初尝世味,看到了当时社会里的虚伪矜持之状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而他憧憬儿童生活,崇敬本真之态,所以就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儿童的世界,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
“空间是什么?”女儿刚学说话时也曾问我这个问题。这样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个思维朦胧的孩子明白呢?还记得当时,犹豫须臾,我灵光一现,指着周围空旷的地方告诉孩子:“天地之间都是空间。”孩子有了答案,不管懂不懂,还是点了点头。幸好孩子没有追问“空间到什么地方为止”这个问题,要是问了我可不会有“天像一只极大的碗覆在地面上”这样的妙答。因为我是一个成年人,有着一颗成年人的心,习惯了成长,向上看,却没有想到有一天还需要蹲下来,向下看看,从儿童的视角去看问题,想问题。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被我一个个“高大上”的回答给泯灭了:反正也听不懂,那就不问了吧。
最近听了几节一年级的课,令我惊奇的是,一个月前蹦蹦跳跳、叽叽喳喳来上学的小朋友,已经能安安稳稳坐好一节课,而且已经学会了举手,老师让说话才说话。一节课上会多次出现孩子们还在高举小手、跃跃欲试,老师却以一句“我们就交流到这里”作结,孩子们失望地慢慢放下小手,就像被霜打的茄子那般。经常这样失望、失落,怪不得到了中高年级,有不少孩子失去了举手的兴趣。于是,就有了学生年龄越大,课堂气氛越难以调动的现状。
做家长也好,当老师也好,特别是孩子还处于童年时,家长、小学老师一定要拥有一颗童心,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想他们之所想,才会像丰子恺那样赢得孩子们的心。
知童趣才会成为有童心的人
“一个戴着铜盆帽好像苍蝇戴豆壳,一个蒙住红包袱好像猢狲扮把戏……”这竟然是孩子们眼中新郎和新娘的扮相。多么有趣的想法呀!笑过后想想,还真是想得在理呢。这样有趣的想法,时间也无法荡涤,会成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一位友人在朋友圈晒了一段微视频:把孩子装扮成红孩儿站在柜子上,肩挎呼啦圈代替乾坤圈,手握擀面杖代替火尖枪,脚穿溜冰鞋代替风火轮,利用动作回放的软件制作而成。当他回忆当时和孩子玩耍的过程,还禁不住嘴角和眼角上扬,问起孩子,也说太有意思了。据说,孩子们都希望有这样有趣的父母,那些和父母一起干的趣事一定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值得留恋的风景。
教了多年初中,再来教小学,起初我真是不适应。当看到邻班的老师让学生帮她吹吹不小心被桌角碰疼的手指时,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心想:真是卖萌!可是当我一本正经地和小学生相处时,经常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我教初中的那一套不管用了。于是,我也试着放下身段,用孩子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没想到通了!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丰子恺企慕儿童生活的天真,认为只有孩子们能保住天真。细细想来,还真是独具慧眼。
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回软语……孩童的世界是美好、新奇、生动、有趣的,想要教好孩子,就要懂得他们的语言,能猜到他们的小心思。拥着童心,携着童趣,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做一个像丰子恺那样拥有孩子缘的长者和师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中心完小)
(图片来源:昵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