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核心凸现本质整体建构

2020-11-09 04:01王建荣
江西教育B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轴张老师小数

王建荣

在2019年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峰会上,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实验小学张祖润老师执教了“认识小数”这节观摩课,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张老师简洁有效的教学设计、干净朴实的教学语言、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大家都觉得这是一节朴实而有深度的好课。

一、情境引入,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小数

【教学片段一】

师:回忆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小数,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小数,随意写出几个认识的小数。

师:你能读一读这些信息,再想一想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都有一个小数点。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张老师开门见山,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小数,情境引入自然,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这样的特征,不仅复习了旧知,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一块橡皮):谁知道这块橡皮长度是几厘米?价格是多少?

生:长度是6厘米,价格是6角钱。

师:关于6厘米和6角,你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1.画一画:请你在学习材料上画一画,表示出6厘米和6角;

2.写一写:6厘米和6角还可以怎样表示;

3.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生讨论:为什么6角是0.6元、6厘米是 0.6分米呢?

生:都是把1分米和1元平均分成10份,都是占其中的十分之六。

师:说得真好!是把1元或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6份就是6角或6厘米,都表示1元或1分米的十分之六,所以都可以写成0.6。

师:你能直接填写分数和小数吗?

3厘米=[(   )(   )分米=(   )分米]

8角=[(   )(   )元=(   )元]

师:在这两个括号里填上什么单位,可以让它们相等:6[(   )]=0.6[(   )]。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无论后面的单位是什么,都表示把1个这样的单位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6份,也就是十分之六,就是0.6。

生:也就是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张老师没有直接讲授新知,而是巧妙设计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让学生通过画、写、说的方法,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理解了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理解小数。

二、数形结合,在抽象概括中深化知识

【教学片段三】

师:小数有时也存在图形中,你能在正方形中表示出0.6吗?

生:如图1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6份就是0.6。

师:怎样分?每份是多少?0.6里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

师:学习单上还有3幅图(如图2),请大家填一填、涂一涂,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特征后,张老师又巧用数形结合,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了形象认识,每一格是0.1,0.6里面有6个0.1,也就是有6个单位,体现了度量的思想。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度量与测量不同,度量知识也体现在数的认识中,这样可以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片段四】

师:如果一个正方形中10份都涂满了,就是多少?

生:10个0.1就是1了。

师:是的,满十进一。如果再增加一部分,继续往另一个正方形数2份,现在一共是多少?

生:1.2。

师:为什么是1.2?

生:一个完整正方形涂满了是1,加上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这样左边是1,右边是0.2,合起来就是1.2(如图3)。

师:说得很好,大家知道这些括号里应该是多少吗?

一支鉛笔的价格是1元2角,可以写成(   )元;

一本练习本的价格是3元8角,可以写成(   )元;

一扇门的高度是2米1分米,可以写成(   )米。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张老师精心设计图形,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带分数的知识,深化了“满十进一”的理解,并能结合图形深刻地理解带分数的含义。

三、数轴练习,在理解应用中提升思维

【教学片段五】

师:你能在图4中找出1.2在哪里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图5,如果接着往右边延长,你能填写方框里的数吗?

师:如图6,如果数轴上没有了平均分的痕迹,你还能找到箭头所指的数是多少吗?

师:如图7,再猜一猜数轴上这个点是多少?

生:在1.8和1.9之间,应该再分成10份,大约是1.85。

生:可能是1.84。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张老师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轴,巧妙地设计了这组巩固练习题,学生在数轴填数中理解了不同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张老师用数轴猜数的方式让学生猜测、估计,不断丰富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四、有效回顾,在总结中提升数学的育人功能

【教学片段六】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小数的发展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教师播放“你知道吗?”视频)

师:是的,我国古代科学家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真了不起!

师:今天同学们真会思考。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会观察的人,经常有发现;爱思考的人,总会有收获。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张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整理,并用课件的关键页面出示,产生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补充数学文化史料,丰富学生所学知识,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立德树人的效果。

【总评】认识小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此时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许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思考,从整体上进行知识建构。

一、巧设情境,抓住核心,直抵数学知识的本质

首先,张老师从生活中的小数入手,设计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回忆表达的基础上,寻找小数的共同特点,引出学习内容。其次,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张老师设计了一个橡皮长度和价格的情境,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再通过汇报交流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这里的情境设计都是学生熟悉的,没有故弄玄虚,直抵小数的本质。特别是橡皮的长度和价格这个情境设计精巧,一个是长度单位,一个是价格单位,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相邻单位进率都是十,通过单位进率的互化,利用学生对十分之几分数的了解,一位小数其实也就是十分之几,从而对一位小数的意义这个核心知识有了清楚的认识。

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设计教学情境,同时也要注意“去情境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排除情境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很快进入思考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深刻的。

二、利用抽象,显现本质,在数形结合中提升思维

学生在单位互化中对十进制的知识有了更多的理解,已基本明白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张老师没有就此停下,接着进行了两次抽象。首先是让学生练习给“6( )=0.6( )”填写单位,使学生思考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时即使脱离单位,学生也能明白,这种抽象其实是一种概括,也就是十分之几都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数。再让学生研究用图形来表示出一位小数,也就是在脱离单位进率的时候,如何表示出一位小数,由数的视角转向形,让学生在图形中更加清楚地理解小数知识,一位小数其实就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几份就是零点几。接着张老师又从图形巧妙变成数轴,并利用数轴进一步理解一位小数,以及小数的含义,这样就凸显了小数其实就是十进制分数的本质,这样的抽象显得自然、适度。

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没有抽象也就没有数学学习,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通过数形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解决了知识难点问题,这里的设计是科學合理的,也是匠心独运的。

三、重组教材,整体建构,在学科融合中提升综合能力

这节课,张老师遵循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进行整体建构,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进行,但也没有脱离教材,而是整合教材中的素材,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习题中的部分内容融合在教学内容之中。

张老师还运用播放视频的方式介绍小数产生的历史,让学生充分理解“你知道吗”,知道小数最早是由中国古代数学家提出的,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最后张老师还勉励学生:会观察的人,经常有发现;爱思考的人,总会有收获。他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做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人。

张老师的总结很有新意,让学生回忆小数的认识过程,将教学过程中思考的内容进行再现和梳理,为学生习得的知识进行整体建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既关注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引领儿童经历知识的发生、形成、演进的过程,也让儿童在深度学习的体验中习得高阶思维。做到了教师“有深度的教”和学生“有深度的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数轴张老师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数轴的作用
张老师喝茶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