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下形成高校就业工作合力浅析

2020-11-09 02:57贾春花黄鸷曲波赵陈心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合力高校

贾春花 黄鸷 曲波 赵陈心

[摘要]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中央提出“六稳”,第一位就是稳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一直是政府、高校、社会、家庭高度关注的焦点,高校就业工作一直处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更是高校“一把手”工程。2020年874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加之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群体及就业存量与就业增量严重不足等诸多因素,2020年的“最难就业年”已经实至名归。高校就业工作一直在探索与人社合力,与用工行业合力,与家长合力、与毕业生合力是高校就业工作机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高校走产教融合的外在表现。2020年,形成合力,抓实、抓细、抓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成为公共危机事件下就业工作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就业工作形成合力的必要性

公共危机事件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是可控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在稳就业“目标不变,进度不减”的要求下,“空中宣讲”“空中双选”“空中签约”“空中课堂”“空中就业手续的办理”等非线上形式变成了疫情以来主要的就业工作推进方式。公共危机事件下的高校就业工作要达到预期目标,国家地方政策合力、行业信息合力、技术平台合力、国家一学校一用人单位一家庭一毕业生合力、高校内部合力等多方联动已经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

2 高校就业工作形成合力的举措

2.1 形成国家地方政策合力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密集出臺,以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公共危机事件下,国务院鼓励地方综合运用社保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防止大规模裁员,稳住就业存量,硬核复工攻略力促就业增量。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政建议: “政府部门加强监测研判,客观客观理性评估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增强就业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人社部门发力组织系列网络招聘及困难帮扶,团中央积极组织系列“空中课堂”为毕业生就业指导,高校及时调整就业工作方案多措并举全力实施“互联网+就业”“院系二级就业工作管理”“一生一策”“个性化指导”等工作模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等也逐步实施公益计划加入到了“暖春行动”“国聘行动”等,为公共危机事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行业化、专业化、特色化、集中化、强针对性助力。

2.2 形成行业信息合力

公共危机事件下各行业协会精准发力,进行行业联合招聘,如互联网+、汽车制造、三医行业等集中招聘会。行业协会自发集成行业最新统计数据。行业协会一般会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结果。各高校有相同的专业,如果每个高校均对所开办专业的所属行业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高校就业工作一直在探索与人社合力、与用工行业合力、与家长合力、与毕业生合力是高校就业工作机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高校走产教融合的外在表现。行业协会信息集成,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因为行业已经整合的资源与高校共享,可以减少高校资源浪费,并精准研判市场走向,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大数据时代,可以集成全行业资源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与行业协调配合方能使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所需。

2.3 形成技术平台合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稳就业还需要融入先进科技手段。线下受影响,线上来帮忙。各级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手段,远程招聘、共享办公等。一方面各部门应加快就业工作技术平台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各技术平台纷纷因公共危机事件将平台技术分享给各高校、各政府部门、各用人单位,以方便沟通,这将是未来高校就业工作一大趋势。同时,这种合力的形成可以为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家庭节约成本的多赢模式,也必将在以后成为主流方式,促成“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就业”无缝连接。

2.4 形成国家—,学校一用人单位一庭家一毕业生合力

国家、学校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先就业再择业,就业观念的转变,应对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是国家和学校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大众教育”视阈下,用人单位方面希望招聘到岗位匹配度高的毕业生,毕业生家庭和毕业生则依然怀有“精英教育”的情结,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能够成为“二八定律”中的少数精英。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内动力不足”“等、靠、要”的同时,用人单位出现了“用工荒”“有岗招不到人”的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早已经耳熟能详,然毕业生及家庭却充耳不闻。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怀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报效祖国,然毕业生的就业事关整个家庭的利益,家长观念还停留在“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的功利层面上,而未考虑到毕业生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即使现实骨感,他们依然会一叶障目敦促毕业生追求“精英”目标,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工作受阻,这是一个复杂的伪命题,就好比心理咨询工作的既定事实,患者和患者家属均罹患心理顽疾,患者或患者家属单方面求医,而另一方却不自觉,而高校则充当着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或者机构或者医院,反复隔靴搔痒,始终不能药到病除。公共危机事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及高校应加强利用线上课堂、家长微信、家长QQ群、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家长探讨毕业生科学求职观,形成毕业生、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国家良性互动合力机制。

2.5 形成学校内部合力

在学校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从行政职能部门到各院系他们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宿舍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高校各级党政行政部门应与实习管理部门、后勤部门、保卫部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从而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在信息建设与安全方面,信息部门要加强与就业部门沟通,确保学校信息布局与管理能及时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所需,尤其是公共危机事件下,确保能满足就业部门线上“就业指导”“线上招聘” “线上签约” “线上办理就业手续”等软硬件所需。各部门要加强与就业部门的沟通,从而为积极配合各项就业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就业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学校、就业部门、学院、各系、班级的良好运行与反馈机制,总之,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合力将就业工作做好。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出口”,但教学的先期保障是前提,因此教学先行,生涯前置是重要的保障环节。假定毕业生是商品,那么教学环节就是生产商品的环节,教学环节保障产品的质量与特色,而生涯前置则是科学开发与设计产品的过程。商品一定是在生产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精准市场预估,以保证优质产品能符合市场所需,故学校内部合力过程中,尤其要保障生涯前置、教学先行。

3 形成合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各力目标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合力过程中要贯彻目标一体化的原则,消除社会惰化现象。”而高校就业工作形成合力过程中,同样需要贯彻目标一体化原则,同样需要消除社会惰化现象。在高校就业工作合力形成过程中,各力均应该以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价值为前提,各分力密切协调配合,合力达成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但是社会惰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却会影响和分解合力,比如某些家长认为毕业生就业是根据家长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切合用工市场实际需求情况;某些家长却认为孩子就业是学校的事,是畢业生自己的事而与自己无关。

3.2 分清主次

在公共危机事件背景下,形成合力是高校就业保卫战的最佳实现路径。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合力处理好供求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成才观的缺失之主要方面毕业生及家长的观念问题,高校就业保卫战将迎刃而解。从供求关系来看,就业工作的根本目标是高质量就业,既要解决“质”的问题,也要解决“量一率”的问题,从“就业率”和“对口率”两个指标去进行衡量,因此在解决质和量的问题时,需要兼顾“就业率”和“对口率”两个指标,并分清主次,即要提供与毕业生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数。从意识决定行动的角度来看,毕业生的主观求职观是影响毕业生能否如期、积极求职的重要变量,将变量的值增大,从而提升合力效果。

3.3 各力内部重心下移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力内部均需要重心下移,均“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精准发力,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布相关政策,引导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层面将行业、企业等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人才相结合,一方面学校需要调研市场了解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行业等也应该主动合理释放需求信息,形成单位、学校人才培养与输出的联动机制;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尤其要突出教学环节对毕业生的培养,培养出社会用得上的人才,在就业管理工作中,更要重心下移,形成校院二级管理模式,逐层落实。

3.4 减少外部摩擦阻力

在创新开展高校就业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重视使用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华为welink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工作,同时要加强学生及家长自我防范就业陷阱意识,注意保护学生信息安全以及对就业舆情的把控等。

毕业生及毕业生家长的就业观念守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飞跃,为了全面提高就业者的综合素质,为各行各业培养出高技能型的劳动人才,但部分毕业生家长的观念守旧对就业形势研判不足,不与时俱进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以及对毕业生的就业干预太多等因素,均可能构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摩擦阻力因素。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毕业生合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及时、广泛调研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减少毕业生就业外部摩擦阻力。

3.5 各力之间形成拉力,构建人才战略共同体

教育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而培养人,高校既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也是为用人单位培养用得上的人,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还为家庭培养负责任的人。高校把毕业生培养得好,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和谐,用人单位蓬勃向上,国家更是繁荣昌盛,各力之间互相形成拉力,构建国家人才战略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杨仑答好疫情试卷一就业考题很关键[N].科技日报,2020 (03).

[2]刘占祥.新形势下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浅析[J],科教导刊,2011(05).

[作者简介]贾春花(1984-),女,四川巴中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黄鸷(1973-),男,四川成都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曲波(1987-),男,四川成都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赵陈心(1987-),女,河南濮阳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合力高校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合力套纸杯
合力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思考
论辅导员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