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如何应对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

2020-11-09 03:04王育军
今日财富 2020年32期
关键词: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率

王育军

2018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发〔2018〕16号《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的发布,对建筑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一个大的挑战,特别是规模在较高增速状态下的企业,将面临工资总额不够用的挑战。那么国有建筑企业将如何应对这一风险和挑战呢?笔者将从以下进行分析探讨。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的特点

(一)劳动密集。2018年底,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77586万人,其中,建筑业从业人数5563.30万人,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17%。

(二)利润率低。近10年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一直在3.5%上下徘徊。2018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3.45 %,为近10年来最低。

(三)规模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808亿元。自2009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18年达到了6.87%的较高点,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依然稳固。

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增人不增资的挑战。随着建筑业产值规模不断增加,从业人员会不断增加。2018年建筑業总产值235085.53亿元,比上年增长9.88%。2018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73187元/人,比上年增长7.40%。尽管2018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有所下滑,但仍然呈现增长趋势,随着产值规模的的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必然增加,而人员的增加就意味着工资总额的增加。

(二)效益指标的挑战。意见要求: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主要选取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经济效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指标。2016年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开始下滑,已连续两年下滑,由2016年的3.61%下滑到2018年的3.45%,为2009年以来最低,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而意见要求: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调整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外,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这对我们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人工单价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2017年,15-59岁适龄劳动人口同比减少607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5.9%,分别连续第六年和第七年出现下降。虽然自2016年初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并不会明显增加未来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2019年,受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生育政策调整影响有限等因素影响,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仍将继续下降。同时,建设工程综合人工单价在不断增长。2018年11月30日,陕西省住建厅对我省建设工程综合人工单价进行了调整。综合人工单价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由原90.00元工日调整为120.00元工日;装饰工程由原100.00元工日调整为 130.00元工日,增涨幅度进过30%,所以就是企业不增人,工资总额也会不断增长。

三、应对措施

面对挑战,企业为何应对?这将是企业今后一个时期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总体思路是:企业要紧紧围绕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提升企业效益为中心,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创造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此应对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的挑战。

(一)提高利润率:利润率是工资总额决定机制的关键指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工资总额的问题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利润率,使工资总额保持足够的增长。

1、提高自营项目的占比。自营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提高自营项目比例是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大趋势,是提高企业利润率的有效措施。

2、承接EPC总承包项目。单一的施工项目利润率低,而EPC总承包模式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其中设计、采购环节的利润率明显高于施工阶段。这是提高施工企业利润率的新的增长点。

3、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利润率。成本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于同行的成本水平,既能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也能提高企业的中标率,承揽更多的项目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要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健全集团、基层单位、项目部三级成本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分析,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之一。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是考核生产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经济效益指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积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不断改善职工生活的重要条件。建筑企业要发展生产,一是靠增加职工人数和设备,一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前者往往受到政策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效果是极有限的。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没有止境的。

1、承接大项目,提高人员利用率。1亿元以下的项目、1亿元—5亿元的项目和5亿元以上的项目对人员的需求和配置并不是成比例增长的,所以大项目有利于节省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生产率。因此,企业又树立大项目战略,努力承接大的项目。

2、提升员工能力素质。通过培训、学习等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员工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因此,要建立企业生产标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4、提升员工有效工作时间。加强计划管理和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在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工作,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窝工现象。

(三)科技创新,实现人员替代、减少人力使用。减少工资总额或保证工资总额不超出标准,减少人员使用也是一个方法,如何减少人员使用?减少人员使用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加强科研投入,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科技创新的转化,减少人员的使用。比如:装配式工艺技术、成型材料的使用,减少构件加工所需人工;清扫机器人、全自动抹墙机等人工智能和新型机械的使用,替代人工解放勞动力。与人工对比,北京程工研发的全自动抹墙机一台可以代替7—8个人工。机器一上一下墙面就可成型,既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又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了工资支出。而且这些人工智能或机械做为企业资产可以进行摊销或折旧,可以在税前抵扣,还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多元化用工方式转嫁工资总额。

1、对部分业务进行外包。比如: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整理、后勤服务、预算造价管理等业务。通过业务外包,减少或者节省这些业务所需人员,减少工资支出,从而转嫁工资总额。

2、劳务派遣。对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员工,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予以解决。比如卫生保洁员、经警安保人员、后勤食堂等工作岗位员。

3、变革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对相关部门或经营管理机构,采用合伙人制,人员由劳动关系转变为合伙人关系,这部分员工将不再拥有原企业的编制。如北京中原地产实行“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的管理模式调整。事业部、项目事业部将全部采用合伙人制,这部分员工将不再拥有北京中原地产的编制。

4、员工变“老板”。大力推广劳务班组化,减少分包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水平,引导劳务班组成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员工成了“老板” ,劳动关系转变成劳务分包,员工的工资成了企业的利润,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一定限额的免税政策,同时还可以给企业开具发票,转嫁了工资总额,也降低了成本。

以上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前三个,这三项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从用工方式的变化转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限制。业务外包,一些业务外包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甚至形成依赖;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因此不能大量使用;合伙制、员工变“老板”,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员工的国企情结阻碍着改革的推进,改革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等。

总之,面对工资决定机制的改革,企业要充分理解政策的要义,以提高企业经注效益为中心,不断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利润、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才是应对改革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率
国有环保企业工资总额分配体系设计探索
辽宁葫芦岛市郭天放问: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周期最长不超过几年
基于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模式研究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乐视网盈利能力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