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颖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不仅给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更是对群众的心理健康形成了威胁。面对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难免会对人们的心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即将面对社会生活的特殊学生群体,更是急需增强心理健康建设,从而更好的适应疫情下社会形式的转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就主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进行探究讨论,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使大学生群体能够顺利地度过疫情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策略
0 引言
心理健康可以说奠定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基础,且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整体的适应度。如何正确的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思想价值观,是当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重点探讨的话题。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1.1 缺乏对新冠肺炎的具体认知
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到我国疫情发展的现状,但是仍然存在对于新冠肺炎认知不够明确的现象,并且对各种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了解的也并不够详细,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在了新冠肺炎爆发的初期阶段,了解的过于片面,因此对肺炎病毒抱有极大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情绪的长期影响之下,学生很可能会产生焦虑,多疑等现象,过分担忧肺炎疫情对自身健康的影响,难以思想健康水平。
1.2 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真假难辨
在疫情期间,各种社交媒体上对疫情状况都进行了报道和跟进,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之下,也导致了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微信公众号文章、朋友圈以及微博之中都难以避免有负面新闻和虚假报道的存在。而大学生作为当下网络社交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这些虚假新闻和官方报道鱼龙混杂,使得学生很难进行区分,极容易引起恐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线上学习压力较大
在疫情期间,各大高校的教学方式纷纷转变为了线上教学,而学生对于突如其来的教学转变难免会显得手足无措,一时间难以适应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线上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背负上了过重的思想负担,经常会担忧自身的学习成绩是否出现下滑。并且在线上教学期间与教师和辅导员的沟通交流难度有所增加,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居家情况,难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况进行调解,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1.4 就业难度增大
疫情的突然爆发将企业的招聘活动和相关的招聘计划打乱,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非常消极的信息,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并且由于疫情的出现,企业的发展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侧面增加了就业压力。线上招聘的形式使得广大的毕业生一时间难以适应,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对未来选择的迷茫给大学生蒙上了巨大的的心理负担,极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方案策略
3.1 理智清醒看待社交媒体信息
对于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息,大学生必须要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作为受教育群体,需要明确信息的真实性,切不可盲目跟随大众“一边倒”,以讹传讹更是错误的行为。家长和学校对于这种现象也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防止学生过度的沉迷于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居家教学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空间,让学生认知疫情,积极调整自身心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2 強化疫情防控教学
学校方面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渗透疫情防控知识,在日常的学校线上宣传工作中多添加与疫情防控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居家生活中必备的防疫知识点,从而防止学生因疫情的快速传播而产生恐慌心理,正确面对疫情发展,紧跟国家防疫的脚步。同时也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在疫情期间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3 加强教学转化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对于线上教学工作,教师和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实际需求,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线上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快速地适应线上教学。同时还需要重视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工作,为学生的复课工作做好积极准备,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
3.4 重视就业动员工作
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找寻更多的就业资源,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线上招聘的新模式,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和思想负担,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4 总结语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即将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突如其来的疫情难免会使得学生的心态出现波动,学校和家庭都要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关怀,再配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大学生顺利的度过疫情期,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静.大学生抑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47-52.
[2]李晶晶,蔡翥.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9).1419-1420.
[3]李奕慧,刘小珍,邱玥,等.大学生受挫情境下心理弹性对认知偏向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2).208-211.
[4]辛小林,葛秀杰,施春艳,等.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