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政德思想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是对中国传统政德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其科学内涵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政德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为党政公职人员政德养成阐明了具体路径,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指明了方向,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关键词:习近平;政德思想;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政德思想的形成
(一)理论来源
(1)中国传统政德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从“官制”形成说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政德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了政德的最高境界,以德振朝纲。随至唐朝,《唐律》中也提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朝在《官箴》中也说到,“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政德”发展到明清时期,则概括为“律己以立品为先,佐人以尽心为尚,俭为立品之基,勤为尽心之实”;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习近平政德思想的形成正是以中国传统政德思想文化为积淀,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是在历史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和发展的结果。
(2)马克思主义政德思想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德建设规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党政公职人员必须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精神,这是必然要求。习近平政德思想也是从其行政伦理建设规律出发,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理论遵循和党政公职人员加强政德修养的途径,从而引领整个社会道德风气。
(3)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与发展
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国家领导人对于治国理政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自身政德操行。”随后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告诫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之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看来,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十分关注政德思想和政德建设,其中许多建设性的理论和思想为习近平政德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政策方针上面也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党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和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习近平政德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明大德,听党话
明大德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时刻在政治上保持清醒。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从政为官最高最大“德”,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灵魂,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且永不能背弃的崇高理想。
(二)守公德,干实事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对于党政公职人员来说,要自觉践行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承诺,踏踏实实为人民干实事,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调查研究,了解民众生活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够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尽其所能为群众解决难题,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三)严私德,守底线
严私德就是谨严品行操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党政公职人员要严格控制自己的品行和操守,做到不该触碰的坚决不触碰。严私德的要义是守底线,要时刻保持警惕。党政公职人员的私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品行和修养,更代表的是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的形象,切不可疏忽。小事小节若不严守谨修,保持警惕,必然会造成大义的损失,私德不严谨往往会演化成为社会公德的缺失。
三、习近平政德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
习近平政德思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政德建设的新要求,构建了政德思想的有机理论体系,党政公职人员政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只有在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党才能在国家大政和政策方针的制定上减少失误。
(二)为党政公职人员政德养成阐明了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首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重中之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其次是学习和自省。党内之所以会出现腐败变质现象,一些官员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关键因素就是没有加强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因此,只有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抵得住诱惑,经得起风浪,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
(三)为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指明了努力方向
如何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又迫切的任务。以德施政,德政为先,我们党进行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是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只有端正党风,才能以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到达新境界。
(四)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1)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鲜明标志就是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这是党带领人民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在信息化发展如此迅速和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部分党政公职人员理想信念不坚定,自身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和侵蚀,行政理想和信念意識逐渐淡薄。因此,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从政道德建设。
(2)提升黨的执政能力和增强执政本领
党政公职人员道德素质和素养的优劣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对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党执政理念的贯彻、执政要求的落实、党执政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中可以看出,政德对于党政公职人员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影响,党政公职人员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时刻以公平正义为先,增强务实品质,为人踏实,肯干实事,努力成为人民心中的好干部。
(3)推进反腐败斗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提倡反腐倡廉,打击贪污腐败,因此,党和政府要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斗争的理念和思想,加大反腐败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良好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民风都到了很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把立政德摆在重要位置[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www.cpcnews.cn,2019-04-09.
[2] 俞小和.论习近平的政德思想[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18-21.
[3] 李锦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重要思想[N].安徽时报.2018-05-12.
[4]蒲冠州.试论习近平道德建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46.
[5] 李克海.略论习近平“立政德”思想[J].唯实,2018(07):55-57
[6] 必须切实加强党政公职人员政德建设[N].中青在线,2019-03-07.
[7] 习近平之江新语:多读书修政德,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N].思想政治研究工作杂志,2014-08-10.
[8] 王歆.习近平政德思想的鲜明特征[J].理论与现代化,2018(04):7-10.
[9] 习近平给党政公职人员上的“公开课”[N].www.chinanews.cn,2019-1-30.
[10] 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思想[N].重庆日报,2018-03-19.
[11] 邵景均.学习习近平同志反腐败思想[N].红旗文稿,2019-1-24.
作者简介:刘晓媛(1998- ),女,汉族,甘肃永昌人,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政府制度及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