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中,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影响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是全国“戏曲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七十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始终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践行“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国戏精神,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戏曲人才,支撑起新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成为新中国戏曲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戏曲教育领域的引领者与示范者。
学院现有“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14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京剧表演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国家和北京市两级特色专业、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学院目前设有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下设附中,形成了包括戏曲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在内的层次基本齐备、具有鲜明“国戏”特色的戏曲人才培养格局。
“三个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揽发展全局,立足“三个中心”(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全国戏曲理论研究中心、全国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戏曲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的建设。
“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建设成果丰硕
学院尊重戏曲人才培养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陈出新,创造性继承“富连成”等传统科班人才培养经验,形成“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的现代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戏曲表演人才已涵盖京剧、昆曲、粤剧、藏戏4个世界非遗剧种和包括评剧、豫剧、川剧、越剧等国家非遗剧种在内的26个剧种。学院培养的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共229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成为活跃在当今中国戏曲表演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青研班为现代戏曲表演拔尖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益范式。学院作为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为行业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以艺术实践推動教学改革
学院按照“教学实践、创作实践、社会实践”三层次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以毕业演出、毕业展览为内容的“青春国戏”实践教学品牌。以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实践和创作充分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活力与能力,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是学院办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
2.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京剧“科里红”人才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京剧人才培养规律为纲,以培养高精尖京剧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普遍培养的基础上,推进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实现“科里红”的人才培养目标。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中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奖”是全国公认最具权威性的戏剧戏曲艺术大奖。在迄今已举办过的15届“文华奖”评比中,学院教师及培养的学生有近80人次获得该奖项。在已举办过的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中,学院教师及培养的学生获得“梅花奖”的人次占京剧演员获奖比例的65%。在3届“梅兰芳金奖”大赛共决出的29位金奖得主中,学院毕业生有16人获得金奖,占55%。在已举办的7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学院教师及培养的学生获奖人次占最佳表演金奖总数的80%。11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如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等院团中的领导、骨干演职员和主演,大部分为学院历届毕业生。
3.“青研班”开启新中国戏曲教育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
“青研班”自1996年创办至今连续举办六届,涵盖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越剧、湖北汉剧、川剧、赣剧、豫剧、黄梅戏、秦腔、粤剧、北路梆子、广东汉剧15个剧种。其中,第一届(1996年)、第三届(2002年)和第四届(2004年)共计招收27名地方剧种的优秀青年艺术家。通过在青研班的学习深造,很多研究生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文华奖”等国家级的重要奖项。可以说,当今中国京剧界诸多知名中青年艺术家,都是从中国戏曲学院青研班走出去的。因此,众多京剧界的老艺术家和理论家都称京剧艺术已经进入了“青研班时代”,受到全国戏曲界的一致拥护和赞誉。经过多年的实践,“青研班”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艺术院团的迫切需求和青年演员的热切期盼,形成培养、造就高端京剧表演人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