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但是,古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里面蕴藏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智慧,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而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重文言轻文化”“脱离文言空谈文化拉不动”等问题。文章针对其中的问题作了相关尝试,以期能够顺应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与发展,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教学;尝试
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文言文本身的原因:它离学生有点远,写的是古代的人和事,用的是现在生活很少用到的文言词语写作。第二,学生的问题,学生因缺乏文史知识和文言知识读不懂课文而在文言文门前却步。但是,古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里边蕴藏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智慧,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而课标里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统筹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里面。“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中华传统花纹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但我们目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第一,重文言轻内容;忽略了文言文本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课堂就是理解字词和浅显解读。在学生看来,学习文言文就是抄笔记,无聊透顶。第二,脱离文言分析内容,没有基于理解文意的解读都是一言堂,因为学生没读懂,教师怎么拉也拉不动。说到这,也许会有老师会反驳,如果落实好字词后再深入解读,教材的课文那么长,课时不够用啊!是的,如果每篇文言文都串讲字词,并在课堂上把知识点归类整理,解决好字词后还要将该古文的内容脉络、表达技法、精神内涵、文化价值等等都说清楚并落实好,那样的话,课时的确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又不是只有一篇文言文,为何要将一切东西都压在一篇文章上?不是还有很多文言文吗?这是对单元知识能力甚至是整个文言文阅读教学缺乏规划的表现。
一、 目标先行,有的放矢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没有目标的尝试是空头乱撞。教师要先理清文言文阅读教学该教什么。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文言文教学应该体现文言文的“一体四面”,即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文言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即解决文言字词和句式等文言基础)。文章,是指其功能,文言文承担着在“载道”“言志”的责任,学习文言文应理解寄寓在文言间的情感和道理。文学是指其表现形式,重点是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和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文化就是指蕴含文中的民族的东西,包括民族的语言,传统思维方式,记载的文史文化常识,古代贤士的情意与思想等等。
二、 选好教材,而后定教
文言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课文教材的选择,选好了教材,才能进一步确定具体教什么,教材一般分基本篇目和拓展篇目。
(一)基本篇目
基本篇目怎么选?选经典的,知识点全,文化内涵丰富深刻的。哪里有?教材啊!经过这么多人思考筛选的教材不用,而去别处寻找,无异于挖井挖剩最后一铲却投向另一处挖。当然,也不是说每篇课文都可以。这就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爱好和经验来选择。而拓展篇目可以选择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章,可以是内容相关,同一人物,或同一主题;也可以是技法相关体裁相关,依據基本篇目的特色来定。
确定了内容接下来就是如何教学的问题了,可以将之分为字词课、文意分析课、拓展阅读课、群文阅读课、知识归纳课等,不同的篇目可以选择不同的课型组合。
如基本篇目中的《项脊轩志》,它短小,字词不复杂,注释够清楚详细。又如《荆轲刺秦王》也是不长的文章,注释一样详细。但“项”文的特点是以情动人,于细小处显深情。而“荆”文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善于利用长短句和环境氛围来营造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所以这两篇文章,都只需要两节课就够了,第一节课让学生读熟,梳理字词,教师再补充必须的文言知识。第二节课主要针对文章特色,巧设任务,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探究。如《项脊轩志》可以这样创设“在文中选取你感受最深的小事,谈谈它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细节小事,再分析作者情感和相关技法。
下面说说怎样确定文章需要补充什么(下面以《项脊轩志》为例):
1. 对课文进行教学解读,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关键点
高于学生原有水平(学习经验,包括生活经验、语文经验)的地方,也就是学生理解和欣赏的盲点,就是这篇课文最要紧处。
(1)初读课文,结合助读材料,对课文教学要点有一个整体把握。
老师用好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敏感度,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发现、发掘教学着眼点。同时,离不开教学资源的辅助(借助历代解读成果和当代解读意见)
(2)细读课文,从文本的具体段落、语句中确定文本要紧处,解读的关键点。(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区分不同类型的文言现象,确定“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特殊语句为教学重点。
①难点难句。(理解上有难度,文中出现较少,有注释的,无须讲解。如“迨诸父异爨”)
②同中有异,课文中已有注释的是关键,应抓住时机予以提醒指导。如“凡再变矣”的“凡”和“再”,“而母立于兹”的“而”,“大母过余曰”的“过”等等。
③同中有异的课文未作注释的(学生理解上有困难,需调用知识储备的)应成为教学设计重点关注的对象。特别是重复出现的,词义不同的。需引导学生加以特别的关注,并作归纳整理,加以积累。如“归”和“归宁”“胜”“时至轩中”的“时”等等。
2. 把握学生阅读该课文的学习经验状况,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
(1)把握学生的学习经验状况(生活经验状况和语文经验状况)可以列举学生学过的文言句子,用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
(2)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这要求教师准备好相关的知识内容,梳理该词句的“前世今生”。
以上的几种类型都是要求老师对其进行补充强调的。
(二)拓展阅读
新课程标准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教材是不限于课本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古文来进行教学。当然,这必须在课程理念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也要兼顾知识点的全面和各种能力的提升,并对其进行教学规划。让学生乐学,教师也乐教。如《项脊轩志》如果要拓展,可以拓展有相关细节的古诗词,(如送友出使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如深秋修书时“行人临行又开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又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也可以扩展归有光自己的另一名作《寒花葬志》。
还有一类型的文章,它是非常适合拓展成群文阅读的。如《鸿门宴》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以项羽为主角,进行群文阅读设计。可以结合《项羽本纪》,可以结合成语故事《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破釜沉舟》《沐猴而冠》《妇人之仁》《一决雌雄》《四面楚歌与江东父老》和诗歌《题乌江亭》《夏日绝句》来让学生多方面了解项羽,甚至可以节选《史记·高祖本纪》中有提到项羽的地方来进行阅读比较,全方位认识和评价项羽其人,掌握一分为二地有依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能力。《鸿门宴》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这次阅读教学了解古人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展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烛之武退秦师》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章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并让其从人物语言、行为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析,进而总结相关写作技法。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确定群文阅读的方向,可以由基本阅读带动拓展阅读。
三、 先学后教,科学有效
我们老师常常感叹文言文不够课时啊,拉不动啊!串讲太闷太累,不串讲怕学生基础不扎实。这都要求我们要彻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不能老把学生定位在被动地位。为什么是你讲呢?为什么是老师教呢?不是学生学呢?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难题症结点在学生身上,那么我们就要从学生身上入手,这就涉及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先学后教原则。
先学后教即学生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地开展阅读,自行解决能夠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习得更应该是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解决自己能解决的字词,或借助字词读懂文章的大意。虽然由于个体差异出来的效果会不一样,但这种差异是课堂后教和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若还停留在老师一味地讲,就会出现同一字词出现在课外就不会的问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道理谁都懂。但是该怎么做呢?完全放开,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是最好的。但是若学生仍未形成习惯,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学前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设计一到两个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如教《鸿门宴》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阅读完后画出文中人物关系图并标出其性格特点。从课堂展示中看到,学生是能理解该文大意的。我再在课堂上对一些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点拨就行。因为点在关键处,学生也很认真,印象自然深刻。
四、 无须全面覆盖,关键要有亮点
文言文教学真的不用什么都讲清楚,该放的就放。文言知识不在多,点到为止,忌讳让学生抄到厌烦。文章分析不在全,亮点讲透即可。每篇文言文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教师若能根据自己阅读的体验,抓住文言文的趣点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魅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喜欢文言文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4-9.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150-159.
作者简介:康淑芳,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