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低碳生活的不断推广,相较工业造纸的污染结果,“再生纸”则能够以其可循环、无污染的环保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结合课堂中的实践活动,以优质课“草稿纸的神奇变身”——手工再生纸为例,聚焦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以“草稿纸再生”为主线,围绕如何让草稿纸变身精美花草纸的实践问题,探索在学习古法手工造纸技艺基础上,进行课堂手工再生纸制作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草稿纸变身;手工再生纸;走进课堂
一、 课堂活动的主题目标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体认
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我国造纸、用纸现状,指导他们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古法造纸技法,用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优秀的责任担当
通过带领学生研究草稿纸再生的实践过程,真正做到珍惜纸张,避免浪费的行动原则。以此传承古法造纸技艺,不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社区服务的活动形式,大力宣传当今时代的环保意识,有效增强学生们的服务意识。
(三)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带领学生反思日常的用纸习惯,从中发现存在已久的不良问题。在纸张再生相关理念的指导之下,通过小组协作的活动形式,培养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效实现废纸巧利用的发展效果。
(四)实现草稿纸的创意物化
通过开展小组探究、讨论和合作等多项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自制花草纸,并实现花草纸多功能用途的活动原则。从而能够让学生通过花草布局的构图设计,逐渐提高自身审美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 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
(一)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校园用纸研究性调查
1. 活动任务:带领学生完成研究性调查图表统计,以调查结果为主要数据,绘制相关的饼状图,用于探讨节约用纸的必要性及废纸再造的意义。
2. 活动准备:选取初二各班级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研究性调查图表,采用调查、记录、统计等相关方法。
3. 活动过程:
(1)将学生分为1-6组,分别对应7年级1-6班展开纸张浪费情况统计。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引导学生保持客观中立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记录相关调查结果。
你在用草稿纸时,是否有以下习惯?
①只用一面就不再用了:
是( ) 否( )
②在草稿纸上写的字比较大:
是( ) 否( )
③经学随意涂画几下就扔:
是( ) 否( )
④使用练习本:
是( ) 否( )
(2)在调查过程中,统计每项人数,根据班级总人数求出所占比例,保证数字计算及绘制过程的准确性,绘制出与其所对应的饼状图,有效了解我校用纸现状。
(3)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共鸣,引出校园纸张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以此让学生在互相分享过程中,掌握节约用纸的必要性,以及造纸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充分认识到手工造纸的重要意义。
(二)实施阶段:指导学生自由制作花草纸并实现其不同用途
1. 活动任务:探究花草纸的制作步骤,独立制作花草纸。以“落花有情,传递爱心”为主题,用花草纸进一步制作成不同礼物,实现花草纸的不同用途。
2. 活动过程:
(1)探究古法手工造纸流程
让学生观看古法手工造纸视频及古人制作流程图片,锻炼学生提取视频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古文,感受传统文化和技艺的魅力,总结出手工造纸流程:制浆—抄纸—晒纸—揭纸。
(2)手工造纸初试探
小组成员根据总结的手工造纸流程动手制作再生纸,注意记录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并分享解决方案,然后总结制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填写“手工造纸初试探”表格。
(3)添加花草出新意——再造制作花草纸
根据初探造纸总结的制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增加挑战难度,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填入花草素材,制作更为精美、富有新意的花草纸。
(4)“落花有情,传递爱心”——探究并实现花草纸的不同用途
以“落花有情,传递爱心”为主题,用制作的精美花草纸制作实用的爱心礼物送给福利院老人。小组长到讲台抽取一个盲盒(内分别放置扇骨、灯座、书签穗子、纸质袋子提手、相框等),根据盲盒内提供的材料及工具实现花草纸的应用。然后展示并分享各组作品,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部署,注意考虑作品的实用性。
(三)总结阶段
带领学生总结传承民族文化和技艺的重要意义,树立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1. 活动任务:评选并奖励最佳制作小组,让小组成员代表分享自己的活动心得,总结传承民族文化和技艺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 活动准备:选取教室为活动场地,指导学生准备动员横幅等相关材料,学习有关伐木造纸的知识内容。
3. 活动过程:
(1)评选并奖励最佳制作小组
每个小组根据评价量规的具体要求进行自评,然后分别给其他小组打分,总分最高的小组成为本节课最佳制作小组,作品将作为礼物送给福利院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肯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秀表现,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鼓励其他小组成员继续努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与自信心。
(2)分享感受与收获
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总结的机会,让其分享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内心感受和收获。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技艺的重要意义,唤醒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同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
(3)开展“拯救那棵大树”行动
A. 观看伐树造紙的视频,自觉加入“拯救那棵大树”行动中,并在动员横幅上签名。
B. 发出“拯救那棵大树”倡议,小组讨论并撰写“拯救那棵大树”倡议书,准备“拯救那棵大树”绿色宣传资料。
C. 分组深入社区,分发环保宣传资料、张贴“拯救那棵大树”环保倡议书、宣传绿色环保知识。
而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适当渲染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且自愿加入到“拯救大树”的行动中,践行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理想信念。
三、 结语
现阶段,“手工造纸”已经被列为一些学校的教育计划中,能够使这种古老工艺得到技艺与精神上的双传承。而作为教师,则应当注重问题的引领作用,不断明确活动内容的任务要求,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手工活动,努力将手工业的文化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未来手工业发展为一个新兴时代的标志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雯.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手工纸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2]谭显珍.小学纸艺手工课的教学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3]侯倍楷.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4):153.
作者简介:
夏颖,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