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是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状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斑块破裂糜烂、破损处形成血栓、冠脉痉挛及小血管栓塞导致的心肌供氧减少[1]。其特征为心绞痛的症状进行性增加,表现为新发作的心绞痛或出现持续时间延长,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适当,很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有猝死的风险。阿托伐他汀钙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调节血脂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阿罗洛尔是一种新型的β 受体阻断剂,而且同时具有α 受体阻断作用,常用于心绞痛、原发性震颤、原发性高血压病、心动过速等疾病的治疗[2,3]。本文旨在观察阿罗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104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执行。排除标准:①近期曾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他心血管药物或者抗凝药;②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脏手术、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③不明原因的肌酸激酶(CK)升高;④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⑤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患者、感染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 例。治疗组男32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67.12±2.78)岁;平均病程(4.23±2.02)年。对照组男 30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66.78±2.94)岁;平均病程(4.37±2.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0 mg/片)100 mg,1 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0 mg/片)40 mg,每日清晨服1 片;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5000 IU 皮下注射,每12 小时1 次;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罗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阿罗洛尔[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规格:10 mg]10 mg/次,2 次/d,口服(根据病情调整剂量);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20 mg/次,1 次/d,口服,治疗2周。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并监测hs-CRP 以及血脂等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进展,并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各项指标(心率、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hs-CRP)、血脂(TG、TC、HDL-C、LDL-C)水平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80%,心电图显著好转;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约50%~80%,心电图显示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显效31 例,有效16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0.38%(47/52);对照组显效20 例,有效18 例,无效14 例,总有效率为73.08%(38/52)。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率、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hs-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心率、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hs-CRP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组TG、TC、LDL-C 均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各项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各项指标对比 ()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表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的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高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的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的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导致病变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塞。根据心电图上是否有ST 段的持续性抬高,可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分成ST 段抬高和非ST 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患者为Q 波心肌梗死,非Q 波心肌梗死只占少数),后者为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NSTEMI 中非Q 波心肌梗死占大多数,只有少数为Q 波心肌梗死。见图1。
图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类和命名
不稳定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常见事件,是冠心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继发改变,如斑块内发生出血、斑块的纤维帽出现裂隙、斑块表面血小板聚集、刺激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出现了不完全堵塞,使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心肌急性供血不足。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不当发展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心梗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室颤动及猝死。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血清C 反应蛋白(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和斑块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标记物。hs-CRP与CRP 相比,重复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程度。阿罗洛尔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hs-CRP 浓度[5],更利于稳定斑块,抑制炎症细胞和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阻断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过程[6]。
阿罗洛尔是一种具有α1受体阻滞作用的第3 代β 受体阻滞剂,既能通过α1受体的阻断作用,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又能通过阻断β 受体,来达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脏耗氧的作用,而且适度的α1受体的阻断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和解除冠状动脉的痉挛,α 受体与β受体的阻滞作用比值约为1∶8。阿罗洛尔口服吸收完全,在肝脏无首过效应,连续给药时无蓄积性,临床主要用于(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和原发性振颤。阿托伐他汀是HMGCoA 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HMG-CoA,使肝脏的HMG-CoA 减少向甲基二羟戊酸的转化,从而降低内源性总胆固醇的合成,并降低脂蛋白水平,使 LDL-C 降低,使载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减少,并能升高 HDL-C。临床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脂及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本研究表明,阿罗洛尔能明显减少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次数,缩短持续时间。阿托伐他汀作为广泛应用的他汀类制剂,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血浆CRP,能有效减轻血管炎症,阻止各种炎性因子的形成。通过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稳定逆转板块,进而减少患者体内生成氧自由基,降低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7]。与阿罗洛尔进行联合治疗,可更好的发挥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选择阿罗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次数与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阿罗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