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刘群瑶( 通讯作者)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3)
2019 年一种源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广泛而迅速地传播,造成了一场急性传染性肺炎,截至2020 年2 月4 日,已确认有24324人感染2019-nCoV,中国31 个省产生了2019-nCoV,116678例确诊病例在湖北省[1]。世卫组织建议通过减少密切接触者和保健工作者中的继发性感染,限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等[2-3]。2019-nCOV 的爆发引起了公众恐慌和心理健康压力,病人和疑似病例数量增加,受疫情影响的省份数量增加,已经引起各国公众对感染的担忧[4]。而恐慌、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影响[5]。本调查旨在探索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居民的情绪反应变化,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从而为推动居民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 年3 月2 日—5 日对湖北居民进行微信问卷星调查,共回收213 份问卷,有效问卷211 份,问卷有效率为99.1%。
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居民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有亲属、朋友等确诊或疑似新冠状肺炎,是否独居,是否城镇居民、是否感到孤独);第二部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6],该问卷包含27 个题目,分为恐惧、神经衰弱、焦虑、疑病、强迫和抑郁6 个因子。按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来描述居民的情绪反应程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来描述居民情绪反应的频度,采用0 ~3 分四级评分,得分越高,情绪反应越异常。本次该调查问卷的Cronbach Alpha 为0.938,通过因子分析,将27 个题目重新分为4 个因子,26 个题目,其内容依据CCMD-3[6]的对应诊断标准,据其各题目包含的神经症样症状分别命名为恐惧因子、疑病因子、神经衰弱因子、焦虑因子,各因子得分等于项目得分数之和和除以项目数。
于2020 年3 月2 日—5 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微信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本次共回收问卷211 份。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情绪因子得分用(±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211 人,其中女性138 人,占总人数的65.4%;年龄在13~63岁,平均年龄为33.22±0.612岁;在婚状态135人,占总人数的64.0%;家庭月收入≥6000 元为主,共107 人,占总人数的50.7%;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为主,共147 人,占总人数的69.7%;职业以医护人员为主,共81 人,占总人数的38.4%;居住方式以非独居为主,共163 人,占总人数的77.3%;居住地以城镇居民为主,共167 人,占总人数的79.1%;以没有亲属、朋友等确诊或疑似新冠状肺炎居民为主,共186 人,占总人数的88.2%;孤独感以从未感到孤独为主,共103 人,占总人数的48.8%。
本次调查的211 名居民情绪反应各因子得分,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恐惧因子(0.97±0.68)分、疑病因子(0.76±0.61)分、神经衰弱因子(0.67±0.61)分及焦虑因子(0.36±0.49)分。
情绪反应某一因子评分大于均值加1 个标准差认为是“情绪偏离”,大于均值加2 个标准差认为“情绪障碍”,情绪反应异常因子的居民人数和构成比例见表1。
本次调查中影响居民情绪反应的单因素有:性别和感到孤独与恐惧因子、疑病因子、神经衰弱因子及焦虑因子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婚姻状态在疑病因子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独居在焦虑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根据恐惧因子、疑病因子、神经衰弱因子及焦虑因子的得分,将每个因子分为情绪正常、情绪偏离、情绪障碍三个水平,并以此为因变量,以性别、是否感到孤独、婚姻状态及是否独居为自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分析各情绪因子的影响因素。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
表2 ordinal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各变量的赋值情况
回归结果显示:在新冠状肺炎期间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恐惧、神经衰弱和焦虑等异常情绪(P<0.05);从未感到孤独的居民可能不容易产生恐惧、疑病、神经衰弱及焦虑等异常情绪,越是感到孤独可能越容易产生异常情绪(P<0.05);居民的婚姻状态在疑病因子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是否独居在焦虑因子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结果分析见表3。
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属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该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对全球公众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严重威胁[7],而卫生保健部门,除公共卫生干预外,还应当处理公共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进行心理危机干预[4]。
本次研究发现,在新冠状肺炎期间居民可能更容易产生的异常情绪为恐惧,面对本次疫情,我国采取了相当严格的防控措施[8],再加上各种舆论的影响,在居民中极有可能会造成恐惧等情绪。本次研究显示,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恐惧、神经衰弱和焦虑等异常情绪,可能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其情绪化和社会敏感性比男性更高,更容易被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影响,更倾向于产生情绪障碍[9-10];另外,居民越是感到孤独,可能越容易产生恐惧、疑病、神经衰弱及焦虑等异常情绪。孤独是常见的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11-12],孤独与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呈正相关,相互促进。有学者指出[13]:负性情绪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引起较多躯体症状。因此,在疫情期间,对于居民情绪和心理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鼓励居民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分享心理压力,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和朋友),消除与该流行病有关的污名,同时可使用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心理服务咨询,将心理保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以保障居民心理健康发展,达到遏制和根除2019-NCoV 的目的。
表3 居民情绪异常因子的 ordinal logistic 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