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青 石海林(通讯作者) 吴锟 谭忠良 潘天落( 上海市金山区医疗救护站 上海 20054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此引发患者出现血管腔阻塞或狭窄,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引发心脏病,即“冠心病”[1]。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目前冠心病疾病已经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态势,并且我国每年有超过50 万患者出现冠心病。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如若患者发病后目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心脏复苏,那么就能够为医护人员的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3]。基于此,本文对冠心病救治中应用急救电话120 指导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对我站在2018 年2 月—2019 年11 月以冠心病为报警状态的120 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是否进行医疗指导进行分析,参考组患者(n=40)未进行急救电话120 指导,只派遣救护车前往急救现场,该组共有男性患者20 人,女性患者20 人,年龄范围在48 ~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5±1.44)岁。其中,心绞痛患者23 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 人,急性左心衰患者7 人。研究组患者(n=80)进行急救电话120 指导同时派遣救护车前往急救现场,该组共有男性患者43 人,女性患者37 人,年龄范围在46 ~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67±1.69)岁。其中,心绞痛患者38 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 人,急性左心衰患者17 人。
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参考组患者未进行急救电话120 指导,只派遣救护车前往急救现场,
研究组患者进行急救电话120 指导同时派遣救护车前往急救现场,包括指导目击者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指导目击者对于急救药品的使用以及对于初级生命支持的详细操作,直到院前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高级生命支持进行患者转运。
对比两组患者病死率,包括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心脏骤停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主要从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急救满意度三项指标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均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急救反应时间(min)现场救治时间(min) 急救满意度(分)研究组 80 11.14±8.27 15.44±5.74 94.36±3.24参考组 40 15.79±9.48 21.26±11.92 81.68±3.17 t 2.9189 3.6176 20.3539 P 0.0142 0.0004 0.0000
研究组患者急救后病死率7.5%低于参考组患者急救后病死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n(%)]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中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国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冠心病疾病的发病概率逐渐增加,甚至已经成为导致人类出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将急救电话120 指导应用于冠心病救治中,即通过急救电话指导目击者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告知目击者如何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如何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从而缩短医护人员现场施救时间,提升患者存活率[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救治中应用急救电话120 指导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急救满意度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