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文艺群体中国画作品艺术样式的分析与研究

2020-11-09 05:37张裔昕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艺事业桂林中国画

龙 韵 张裔昕 白 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文艺群体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新形态和新力量。他们身为非公有体制下的艺术团体,活跃于社会各阶层,视野开阔,富有活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又善于利用新兴技术,具有旺盛的开拓创新能力,在中国文艺事业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及:“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两年后,在2016年11月30日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文联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

如今,通过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以全新的眼光、政策、方法去团结、吸引、引导新文艺群体,已成为当下文联等有关部门发展我国文艺事业的重要政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各级文联组织加强了对新文艺群体的重视,凝聚并鼓励千千万万的新文艺群体工作者创作出彰显时代印记、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文艺作品,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新鲜血液。

一、桂林新文艺群体的发展历程

桂林是一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吸引着大批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挥洒笔墨,接受着桂林山水的熏陶与滋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浪潮,桂林的文艺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的艺术产业尤其是中国书画艺术产业随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得以迅速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书画艺术需求量的增加不仅丰富了桂林的书画市场,建设了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还壮大了本土体制外的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的队伍,从最初不足千人发展到现在6万多人,其中有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曾多次入选自治区、全国的美术大展,成绩斐然。他们在各自的艺术追求中致力于求新求变,大胆探索,不甘平庸。有的坚守传统,从古法中吸收养分;有的兼容并包,紧随时代浪潮,赋予桂林山水新的生机;还有一些画家由传统走向现代,以现当代的理念与技法进行中国画创作,以全新的创作方式变革中国绘画创作理念。同时,身为桂林新文艺群体的美术工作者在自治区内与美术家协会、画院及各大美术院校等体制内艺术家相互交流,借鉴经验;或者走出家乡拜师求学深造,力求创作出高品质、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聚则是一团火,散则作满天星。这批来自桂林的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成为推动桂林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桂林新文艺群体中国画作品艺术样式的分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桂林新文艺群体中国画优秀作品展”是桂林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到了时代的前沿,深入现实生活中寻找并激发创作灵感。此次参加展览的百余幅中国画作品题材多样,有紧扣时事、壮美河山、乡土风情、民族特色等,整体呈现出桂林市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过硬的创作实力以及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其实力毋庸置疑。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居多,可依其艺术面貌分为“固守传统”“兼容并包”以及“推陈出新”三个大类:

第一类作品呈现出的艺术面貌是“固守传统”的,其作品的立意与技法汲取古人的营养,深耕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发展出艺术家自己特有的艺术面貌。例如从徐朝玉、周银志、管旺林等画家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画传统技法与理念有着深厚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表现方式上又各有千秋。

周银志的作品《云山高逸图》(图1),宛若一个超越世俗的理想家园,轻柔而渲淡的水墨情致蕴含着内敛而空灵的笔墨语言。山林与流霭在薄施多变的墨色浸润下虚实相间,犹如行云流水般细腻与酣畅。干湿映照下的画面中层叠累积的山石与左右顾盼的老松相互融凝,浑然一体,将画面烘染得厚润华滋。作者的笔墨中体现的古典意趣的艺术氛围仿佛带有一种天性般的自觉,使他笔下的山水形象经得起远望与近观的品味,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心境。

图1 周银志 云山高逸图 中国画 纸本水墨 180×96cm 2019年

徐朝玉的作品则另有一种风范,《春消息》在画面造境上多用高远法以及深远法。画面的近景以平远法铺开,山石与峡壁被间隙之中细腻而绵密的林木衬托得硬朗而雄浑,由近至远,顺着从远景冲流下来的山溪向远望去,远处的虚淡山石与林泉若隐若现,尽显重峦叠嶂且巍峨耸立的山势。画面整体呈现繁密厚重而统一;加之在氤氲、虚淡中若隐若现的远景或留白,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出丰富而含蓄的层次,画面的布局简洁肃穆,营造出博大而雄强的气势,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

第二类作品呈现出的艺术面貌是吸收、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秀技法与理念,在图式、线条、笔墨、意境上融会贯通,创作出兼容并包的作品。如仇智、尚原、徐坤胜、韦国春、黄顺辉、杨秀姣等画家的作品都是兼容并包的体现。

仇智的作品有着极强的创作能力且富有创造精神,其《成吉思汗》(图2)表现了铁木真仰天拉弓的豪迈姿态。画面中的成吉思汗一手持弓一手放箭,右手微微下垂,侧着身体仰望天空,这时所有的动作都是仰天朝上的,为了加深这种向上的动势,旁边士兵的朝向和姿态都向着成吉思汗靠近,营造出了极大的动势。在如此巧妙的构图之下,笔墨语言与造型注重展现人物活动瞬间的动感,洒脱中含有沉稳,率意中不失严谨,散发出浓厚而鲜明的个人风格。整幅画面的笔墨粗放练达,干湿浓淡适宜,人物形象大气简洁,体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图2 仇智 成吉思汗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48×248cm 2019年

从尚原的作品《谁家亭子傍西湾》中可知晓他对中国山水画有着颇深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别开生面的能力。画面中的山石、树木与水流,既不作为自然的再现,也不再是古人绘画语言的直接挪用,而是通过概括物象的本质对其符号化,进而凝练成为作者自我心中的绘画符号。浓郁的林木与简练的山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淡雅而古拙的色彩分染至山石与树木之中,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象征着画家对于自然、生命的热爱,从精神上折射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现代诗意。

同样是作为繁密而富有趣味的图式呈现,韦国春的笔墨面貌又与徐坤胜的不同。作品《山寺晴岚》乃是写意精神,在无人之境中所展现出的空灵之意即是此画最为直观的印象。画中树石屋舍以淡墨书写,层层渲染,水墨淋漓,亲切而又生动,朦胧中又显变化,描绘的方式不为形似,这既是作者构建的缥缈意境也是从传统文化中凝练而出的物象符号,在这山寺晴岚之中,那高耸的林木、回转的石阶以及若隐若现的寺院,将那清幽而空寂的氛围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把清雅平和、韵味绵长、文质彬彬的抒情意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黄顺辉的《圣源》是以虾为题材的作品,作者在充分熟知宣纸性能的情况下展现出了高超的笔墨技巧,将群虾灵动、轻盈的鲜活体态表现得惟妙惟肖。画中的虾寥寥几笔,形态质朴、活泼、灵敏、机警,形态各异,表现出或浓或淡、晶莹剔透的动感。在技法上,从头部至外壳至虾尾所用的笔墨是由粗渐细、由深到浅的,先用焦墨在虾头部位轻轻一扫作为触须,再以浓墨点缀出虾的两只眼睛;紧接着用略施一二绘出变化多端的虾头,再用笔中的余墨以连续的方式,一笔一节地将虾的身躯画出。整幅画面的布置与组合构成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也贴合这幅作品的主题。

第三类作品呈现出的艺术面貌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代艺术的理念与技法,在图式与笔墨上推陈出新,作品面貌大胆激进且富有创新意识,与传统的中国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在杨倩才、李富强、文进军等画家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特征。

《清夏》(图3)是文进军的作品,描绘了一片清雅悠闲的文人书斋小情调。作品的图式构成有别于传统中国绘画的层次分明、条理明确的讲究,而是将客观现实的元素提炼、组合、叠加,构成多层空间相互交错的视觉感受。在技法上以繁密复杂为特征,工致与写意交替进行,细腻幽雅的氛围跃然纸上。书斋的空间被两扇绘有荷叶图案的屏风分割前后,前景是一派书香,背景则是以石碑拓片的形式构成的装饰。画面的右边是一套围绕在荷叶中呈现古典式装修风格的桌椅,书案上有两本线装书册,一束荷叶插在带有冰裂纹的瓷罐上。整个画面文雅闲逸之气满溢。这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人情致,也有当下绘画作品中富含装饰性的一面,极富生活情趣。

图3 文进军 清夏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00×129cm 2019年

杨倩才在此次展览中展示的作品《一带一路》(图4)是一幅主题性创作,作品构建出一个个不同透视且相互通融的空间,以一种跨越时空的方式书写了一幅世界文明相互交流的赞歌。在技法上兼工带写,传统和现代的笔墨元素交织混合。图画以曲别针为界限叙述了两个故事情节,一是在画面的中心,一枚曲别针将宫殿、轮船、商队等元素集中于一处,体现着中国以丝绸之路的形式积极与世界交流的景象;二是在曲别针之外的四周,在一张写有“一带一路”的纸飞机带领下,时间跨越到了现代,大量的高楼大厦与高速公路拔地而起,丝绸之路并未随着历史的车轮而消失,而是一直保留了下来,在新中国政策的春风下继续成为沟通世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的桥梁。整幅画面装饰意味浓厚,形式感、空间感处理得当,给观者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图4 杨倩才 一带一路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20×129cm 2019年

李富强的山水画作品风格带有四僧中弘仁山水的造境意味,此次展览的作品《众妙之门》立意于老子著作《道德经》,艺术家内在的精神涵养决定了山水画审美的高低。作者在客观的真实中洞察出艺术的真实,并将其玄化、纯化,在最本源、最亘古的真谛中体味着博大的山水精神。作品在创作技法上通过线条与块面相互组合所产生的疏密关系成为这幅作品主要的创作方式。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元素一一解构并重铸,以往构建山水画的“三远”观照方式现在则趋向平面化、扁平化;以往需要皴擦点染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一笔一墨现在变成了由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几何形态相互咬合、穿插、堆叠所组成的具有构成及装饰意味的画面元素。山石与山石之间的组合好似在不停地变化与运动着,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永恒的意义,却能感受到构成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量存在于这种玄之又玄并永无止境的构成样式之中。

通过此次展览的观摩与回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桂林新文艺群体中国画优秀作品展”在思想上紧贴时代,立意深远,在艺术技艺上涉猎古今,形式精湛,在创作上一丝不苟,制作精良,是一次展现时代脉搏、彰显艺术魅力、风格多样且意义深远的展览,不仅为桂林本土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创作平台,也为桂林的美术事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参展画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志向以及对艺术作品“精湛、精炼、精良”的追求溢于言表,他们满怀豪情,以百花齐放的方式,从传统与现代的多种角度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展现了作为桂林新文艺群体中国画创作者稳健扎实的实力,丰富了桂林文艺事业的多元及多样性,讴歌了对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结语

新时代发展,催生出各种新的生态业态以及新的群体组织和新的身份类别。新文艺群体是顺应时代发展,在文艺领域产生的一支新生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印记,反映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新现象、新情况、新趋势,彰显着中国文艺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本质。作为岁末年初桂林美术界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桂林新文艺群体的艺术工作者受桂林的山清水秀的滋养与孕育,这些非体制内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在此次展览中有目共睹,必然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必然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生力量。党和政府及各单位部门以及各文艺组织团体加强对新文艺群体的团结、组织和引导,有利于凝聚新文艺群体的力量和能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文艺创造创新能力,为推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切实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不可或缺的文艺力量。

猜你喜欢
文艺事业桂林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桂林行
民族出版中的文化导向和民族精神透视
《远方》中国画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贯彻“两学一做”精神做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的先锋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