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情感表达
——心象表现与意境

2020-11-09 05:37ZhuFe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物象主观中国画

主 峰/Zhu Feng

主峰 憩 纸本设色 68×45cm 2015年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画家强调从宏观上把握对宇宙的认识,很早就摆脱了对自然的如实描绘,并大胆突破时空的束缚,从而获得艺术表现上的极大自由。“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理论,归根到底就是要让自然合人意,让画合己意。“夫画者,从于心也”,阐述的是绘画作品与作者之间要有心境相通的关系,绘画作品表现的物象体现着作者的心象,即作画者的精神境界和心灵情感,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作画者借客观物象来表达超乎意象之外的主观情思。中国画注重情感表达,中国画的情感表达是含蓄而又委婉的,是通过笔墨来表现个人精神的一种方式,一切客观的意象都是通过作画者主观的感受通过心象表现转化为一种意境。本文关注中国画的情感表达,结合自身在写生时及作品创作中如何就构思、构图、设色方面进行视觉表达,通过笔墨的技法,将抽象的心象转化成视觉上的意境之美,进而表达出自身的心境。

一、心象表现与意境

(一)心象的意味

心象在我看来是一种感悟,是一种心灵体验,是随心而动的意境,是一种情绪上的表现,心象表现的意义是:透过形式表现作画者本身的最深的心灵体会,通过形象的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类伟大的心灵活动。心象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在客观物象组成的自然中体会到心象之美,就需要主观地从思想上构建一个“象”,有效地结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方式,以此表现出中国画的心象。

在中国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心象审美,心象即是根据自身心灵所想所表现出的物象,将客观的“意象”和主观的“自心”联系在一起,形成心与象相融合的一种表现。

(二)意境的概念

在中国,“意境”之说早已有之。唐代王昌龄的《诗格》最早出现“意境”一词。在我国第一部画史专著《历代名画记》中,出现了“得意深奇”一说,在《林泉高致》中也出现了“境界”一说,直到清初笪重光在《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在《词源》中,称意境为文艺创作中的情调、境界。这里面指“意”为情调,“境”是境界。在《辞海》中则说,意境是文艺创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两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使欣赏者深入其中,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就是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所产生的境界之美。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意境”是这样解释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其实,意境是中国古典的美学范围的重要核心,是在我国古代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哲学思想的营养和孕育下生成的。境是由意来触发的,中国画的意境,就是创作者本身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进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形成的艺术的境界。意境能使欣赏者通过视觉上对作品的欣赏进而联想,产生与创作者的共鸣,感染观赏者的思想感情。

“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意旨、意味、意想,是通过情意、诗意,创作者本身所产生的隐力,通过这种隐力的驱使,观赏者依据自己的生活中的经验、为人处世的阅历、修养和学识以及个人的秉性还有爱好,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共鸣。

意境是我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文心雕龙》中说“窥意境而运斤”,这是对物象的感受,不同的联想,也是画家对其进行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运用绘画的手段将这种体会表现出来,即表现出那种情感共鸣。中国艺术之意境是作者对客观的意象进行改造,然后通过感情修饰记忆中的物象。这种境界是审美中最高明的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

(三)心象表现与意境的结合

心象表现的意义在于通过主观的表现形式来发现自我的最深的心灵,通过客观的意象来发掘人类最高的心灵。中国画情感表达是含蓄而又委婉的,经由对事物、环境的细腻观察和体会,运用富有美感的线、协调的色彩,运用工笔、写意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将创作者的心境在画里表现出来,惹人联想。在意境的表达上,通过对不同意象如人物、山水、花鸟的选取,构成不一样的意境,来作为感情的寄托,以此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

取物之表象,心表于迹也。中国画通过简洁的表现手法,将画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描绘出来。为了更好地把自身思想表达出来,笔墨成为中国画的点睛之笔,情感表现则是其灵魂所在。在绘画创作中,创作者必须根据客观的物象来反映主观的思想感情,这必须通过对充满丰富无穷无尽变化的自然界进行认真而深入的观察。

一切景语皆情语,绘画与诗文相通,情景交融的意境是贯穿于绘画创作始终的,创作是在浩如烟海的生活与自然中吸收的情景而创造的动人之境。“万物静观皆自得”,在观察自然空间变化与规律的同时,观其本质,世间万物无不蕴含生命律动之美,天地间日月盈动,唯有用心静观,才能透过真实的事物表象去领悟大自然之本质,进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东方绘画精神。以造化为师,对大自然无穷尽的变化时时参悟。造化和心源同意象情景一样互为表里因果。画面具有抒情性,营造了一种情境,抒写了一片情怀。

艺术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重要的是以心灵来把握,凭借胸中意想和创构来表现艺术境界。人格涵养了意境,意境又呈现了人格。艺术所表现的意境呈现着理想化的人格,理想化的人格又表现了艺术意境。

二、个人创作中对于心象表现与意境的体会

我对创作的认识是,要以心交天地,以情动造化,万物与心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是主体,物是客体,情感是沟通二者的纽带,主体精神依附于客体得以展现,客体渗透主体的情感得以升华。

(一)在写生中对于心象表现与意境的体会

在艺术创作中,我认为需要找一些“原始”的东西,要对大自然的花卉草木进行长期观察、写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再进行创作。仅靠模仿别人的图式和风格去进行创作,是无视真实存在的行为,表现出的艺术语言也会是空洞和僵化的。如果主观地编造画面,则无法表达出真实的感受与情感,表现出的作品也会不生动,并且缺乏意境。写生可以使创作具有意境。首先,写生可以培养视觉观察力,训练造型能力,进而培养主观的视觉感受力,对事物特性进行表现,从而使主体的感受和客体的属性相融合,最后表现出和主观感受相符的、有创造力和意境的超越事物本身属性的物象。

写生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观看,从而获得视觉感受,进而进行创作。在写生时,需要运用视觉对客观事物主动地组织、归纳、简化、修正和建构,是一种主观的选择。写生不是简单对着物体描画,而是涉及客观物象的性质又关系到主题的反映,是充满意象的真实而极具个人特色的结果,写生中包含画家的观念、情感、趣味、个性等等因素,并且与已有的视觉经验相融合,通过吸收、改造产生自己的创作。

写生可以使画家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形式语言来表达新鲜的事物,因创作者本身的不同性格会注入其中。在写生中捕捉和强化个人视觉感受的同时,运用想象力对物体形状去进行塑造,它表现的好与坏、质地的高与低则是无法用明确的语言表达的,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品味,最后落于纸上的是作者的情感表现。在写生中,需要通过观察自然,来寻找适合自己个性与表达意象的色彩结构和布局,使其富有感情。同时还要捕捉生命中偶然呈现的诗意瞬间,用色彩进行表达。王维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谓的诗情画意,就是意境的追求。花鸟画的意境与诗人相似,也是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识记,因此须从写生中来。感官和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作画者本身表现出来了,是将眼前的“物象”转化为“心象”,通过真实地体会自然界的美,化为一种心性上的大美。

我创作的《憩》(图1)这幅作品,其灵感的获得,是秋天在郊野的路边,看见水畔盛放的红蓼,轻盈而又富有意境。我对红蓼做了深入的写生,对这一自然界的物象进行取舍、提炼、概括,通过这种深入体会对象的过程,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地。

(二)在形式美感角度上对于心象表现与意境的体会

构思是创作的灵魂所在。工笔花鸟画在创作上,是通过花卉、翎毛、草虫生动而富有灵性的形象,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富有诗意的情趣,从而形成一种意境。在创作中,大自然是基础,意境构思是灵魂。在花鸟画中,构思往往强调自然美的感受,在画中追求诗境的美,也有的借花鸟明志,通过将其人格化来寓意人的高尚情操。对于相同的物象,不同的艺术家表现出来的画面也不相同,清代八大山人画鸟,通过将其拟人化,反映出画家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八大山人笔下的场景,透露出他的心境和思想,使观者产生一种共鸣和震撼。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绪下,对意境构思上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向往的花鸟世界,我一次次地走到大自然中去,画了大量的速写,写生稿都真实地记录了大自然,创作时则要进行意识的过滤,画面的营造与写生稿截然不同。

构图是体现意境的重要环节,与构思密不可分,通过疏密、层次、虚实等处理手段,调整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围绕着构思的要求来处理。在创作《憩》的过程中,我从意境出发,想表现出一种安静、悠远的氛围,选择红蓼作为配景,因为其柔软、轻盈的形态十分适合画面的构图。一只小鸟站在水畔的石头上,运用红蓼长的线条将整个画面穿起来,虚实相生,将虚处表现得更加空灵,使画面表现力更为丰满,产生朦胧虚幻的意境。画面中的景物处于空蒙之境,从而使得斑鸠和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产生互动互静的一种意境。通过这种立意和布局,来表现我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体验,以及我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三)在色彩表现上对于心象表现与意境的体会

工笔画的设色十分讲究,也因此容易被限制,这就更加需要作者情感的高度投入。通过对自然的美做出迅速反应,并进行深入的体验,才可以显示出作者对细节的描绘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工笔画设色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与体悟,用属于自己的审美来追求工笔画的材质和性能的统一。我通过研究前人画作得出设色经验,进行花鸟画作品《憩》的创作,首先根据不同的物象所表现出来的质感,用不同的浓淡的墨色来勾勒画面整体,再用淡墨将斑鸠的羽片晕染出层次,用墨加花青来晕染红蓼的叶片,用墨加胭脂来染出红蓼的花梗,从而分辨物象的冷暖关系。在整体的结构都染出来后,通过墨色的打底,在一种沉稳的色调基础上,用石色来表现和突出不同的物象。最后运用分染和罩染将画面进行反复调整,通过层层的渲染与叠加,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这种设色方法,对色、线、形和背景进行推敲,来达到一种清幽的意境。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想表现出自然之境,运用笔墨将其表现在纸上,通过这种浅淡的色彩来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才有意境。情景交融贯穿整个创作过程,展现自然空间的变化与韵律。

三、结论

作画贵在摄情,“抒情”“写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主要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艺术对主观感受的看重。“感物”“寓情”,把自己的人格感受与生命意识转化到纸上,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升华。

中国画的情感表达,重点就是表现画家内心的情绪感受,运用笔墨的形式,构建一个主观的精神层次,以这种方式来和客观世界进行沟通。情有物情和我情,形就是客观的物质世界,通过情感作为载体,以情写形来突出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情感是抽象的,内在的,只可感受而难以言表的,艺术创作则通过笔墨的技法,将抽象的心象转化成视觉上的意境之美,进而表达出作画者的心境,从而具有永恒的意味。

猜你喜欢
物象主观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远方》中国画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