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奉节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600)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受季节性影响,其患病人群主要为5 岁以下儿童。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且传染速度快,因此会对患儿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学习带来一定影响[1]。近年来,该疾病患率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本文将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 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选取2019 年1—9 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患儿52 例,随机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1b 联合炎琥宁治疗方案。其中常规组有男患儿15 名,女患儿11 名,年龄区间为5 个月~5 岁,平均年龄为(2.53±1.17)岁;研究组常规组有男患儿16 名,女患儿10 名,年龄区间为8 个月~6 岁,平均年龄为(3.32±1.0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科室确诊标准;②患儿均出现程度不一的发热、手足掌部疤疹等症状;③患儿家属已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协议;④患儿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与其他重大脏器疾病。
统一对两组患儿安排检查,针对其疾病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接下来对于常规组给予利巴韦林(10 ~15mg/(kg·d))进行治疗,将其与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进行静脉滴注1 日1 次,5 天为1 个疗程。对研究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20 万U/kg·次)1 次/d,静脉滴注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先将10mg/kg 的炎琥宁与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进行静脉滴注1 日1 次,另外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进行肌肉注射也是1 日1 次,5 日为1 个疗程[2]。利巴韦林,干扰素的剂量按说明书。
1.3.1 治疗效率:依照院内治疗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为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溃疡症状已完全愈合、皮疹大量消退;有效为患儿体温呈下降趋势,各类临床症状有减轻迹象;无效为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所变化。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临床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在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概率。
以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常规组61.54%,治疗效果更好,P=0.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率比较[n(%)]
研究组患儿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均少于常规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患儿手掌、足部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并伴有发烧情况。该疾病易传染,病情变化快,如若延误治疗时间,会对患儿生命安全带来影响。临床上多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但药物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状,反而会延长治疗时间,降低疗效[3]。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率更高,其相应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也比较低,治疗效果较好,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传染疾病其主要有道病毒 EV17 等病毒引起,虽然临床上常用的利巴韦林功效较强,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但是其在抑制病毒扩散的同时,会相应减少患儿体内白细胞数量,从而对其免疫系统产生影响[4]。重组人干扰素α1b 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其生物相容性较好,在进入患者体内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结合,从而抑制病毒活性,阻止其进一步复制,有效降低了患者体内病毒数量。炎琥宁是一种临床常用药物,在进入患儿体内后,能有效刺激其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分泌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与重组人干扰素α1 一起杀灭病毒,缓解患儿症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5]。
总而言之,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1b 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