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 郑建杰(通讯作者)
(1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1)
(2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IHD 包括粥样硬化病变造成的冠状动脉梗阻、狭窄,MVR 是该疾病的多发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出现的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有较大关联,导致患者的乳头肌以及邻近心肌受累,造成乳头肌出现纤维化合并功能障碍[1]。IHD 合并中度MVR 的心脏负荷增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重大威胁[2]。CABG作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的手术,得到了较多临床医生的认可。关于该手术同期是否能够进行二尖瓣手术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文将对CABG 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治疗IHD 合并中度MVR 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选取2017 年4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IHD 合并中度MVR 患者80 例。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年龄45 ~74 岁,平均(59.35±10.29)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42 例,Ⅲ级23 例,Ⅳ级15 例。
首先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后开始手术。在患者的胸骨正中位置进行手术入路口处理,将其皮肤、皮下组织进行逐层切开,充分暴露心脏,显现左胸廓内动脉、大隐脉;给予患者肝素静脉注射,0.5 ~2mg/kg,于上下腔静脉、主动脉行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的变化状况,确定进行搭桥的部位和后续整个手术的顺序;将患者的升主动脉阻断,将冷晶体氧合血高钾停搏液进行顺性灌注。针对主动脉无法完全关闭者,将升主动脉切开,从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进行灌注,将心包腔放入冰屑;在心脏停止跳动后,首先行冠状动脉、大隐静脉吻合,再进行瓣膜置换,同时进行病变冠状动脉、左胸廓内动脉吻合。然后将升主动脉、左胸廓内动脉松开,心脏恢复跳动,行升主动脉、静脉桥血管近端口吻合;同期进行二尖瓣手术,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后,实施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
统计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3]。
手术、术后情况: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例数、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后ICU 住院时间。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在术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二尖瓣反流面积均小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指标、二尖瓣反流面积(±s)
表1 心功能指标、二尖瓣反流面积(±s)
时间 例数 LVEDD(mm) LAD(mm) LVEF(%) 二尖瓣反流面积(cm2)手术前 80 58.85±13.35 47.18±11.36 43.38±9.62 5.85±1.36手术后 80 47.69±11.21 36.25±10.42 58.51±10.75 0.79±0.21 t 5.726 6.342 9.381 32.8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1 例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94.21±18.86)min,心肺转流时间(122.65±16.82)min,手术后ICU 住院时间(30.27±7.22)h。
CABG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近端建立通道,促使血液能够顺利达到远端,来改善缺血状态[4]。当该疾病患者并发二尖瓣反流后,加重了患者左心房的负荷,促使LAD 水平上升,降低患者心功能[5]。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取得成功,无1 例死亡,患者在术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均减小,表明CABG 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治疗IHD 合并中度MVR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效果显著。二尖瓣手术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反流状态,进而减轻了心脏负荷,促使心输出量提升,有利于减少并发的发生,加快了患者心功能的恢复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CABG 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治疗IHD 合并中度MVR,能有效促进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能显著改善早期二尖瓣功能,术后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