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谭玲
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主题进行绘画,不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能从美术学习中学到什么,更不会去欣赏、感受、创造美。具有审美意识的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美切实地形成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本文将从审美兴趣、丰富情感、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策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出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呢?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
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白,这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画出来。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带学生来到校园中,让学生先欣赏一小部分大自然的美景。在学生欣赏美景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在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再带学生回到教室,并将一些优秀的描绘大自然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待学生欣赏完,教师可以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大自然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请一些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的大自然的景色画在纸上。因为学生在掌控颜色方面并不是很熟练,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之前看到的景色、欣赏过的作品选取颜色。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审美,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审美兴趣。
语言可以给人带来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获得奇妙的体验与感受。例如,在教学“七彩生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知道,教材中提供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韵味的,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蕴含着一定的深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将一些与“七彩生活”有关的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深意,感受其中的美。
又如,在教学“春天的色彩”的时候,因为每个学生眼中的春天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具有很多色彩的,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给自己想象中的春天上颜色。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学生会画出丰富多彩的春天。不过教师在增强语言感染力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才能让学生具有更好的审美。
游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学“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图样,上课时将这些图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与自己手中图样相同的“朋友”,然后快速地手拉手排队站好。因为这样的游戏较为有趣,教学方式也足够新颖,所以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这个游戏后,会产生一定的参与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学生上课的疲劳,还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审美观念,也会逐渐形成不同的看法、见解,而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
如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生活中的事物,借助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将上述提到的三种简单、有效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此外,教师还要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认知,使其自主增强美术审美意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事物不同的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