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在意象”

2020-11-08 01:54陈葳胡映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7期
关键词:意象

陈葳 胡映雪

【摘 要】叶郎以中国古典美学为起源,“形象”作为中心内容,其含义是美的主体。他讲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融合贯通,并且渗透和启发了东西方美学。叶郎的“美在意象”主要是为了解答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美。另一个是美的基本含义。本文主要分析叶郎的《美学原理》,深入分析“美在意象”理论的理论内涵和核心,将其在叶郎美学中的应用和体现结合起来,并且对叶郎的《美学原理》进行分析,并了解透彻其意义和思想价值。

【关键词】叶朗;意象;审美意象;人生境界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和核心范畴,也是创造和欣赏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思路。在中国,以“意象”为主体的美学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叶郎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美体系时,将中国传统的“意象”审美范畴提升到了美的地位,并明确提出“美在意象”,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东西方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碰撞。在他的《美学原理》一书中,“美在意象”作为一条红线得到了已经被彻底地解释和实现。

中西文化体系的区别决定了中西美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具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全面研究“美在意象”理论有助于我们掌握叶朗的美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找到美学的前进方向。

1.美在意象的理论渊源

首先是儒家美学,儒家非常重视美育,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孔子主张通过礼乐教育来改善人性和精神境界。叶郎先生指出:“儒家认为人类应该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以“仁”为内涵的审美境界。”

第二是儒家美学对叶朗的影响。儒家强调人们应作出贡献,但也应追求美学。叶郎先生完全同意儒家追求的人生境界。他认为,“在这种最高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认了他们的存在。”叶朗格先生的美学思想始终充满着人道主义和对生命的沉思,并充满了诗意和精神。

第三是禅宗美学。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这是由预定条件引起的,并且由于预定条件,它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消失,所以所有东西都被清空了。因此,禅宗强调“悟”。当人们不隶属于该实体时,放开对它们的迷恋,他们就能体验到“到处都是禅”的仙境。叶朗的“美在意象”附着于存在的不再是自我,而是自我与世界之间的障碍。最后是王夫之的美学思想,王夫之提出:“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所以“情”与“景”是属于辩证关系。叶郎的“图像美”概念是指场景与场景融合在一起的图像世界。

2.1“美在意象”的内涵

美是什么?历史上有很多人给出了很多答案。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客观的一些特征,如均匀、小、光滑等等。有些人用主观的心理方面和精神本体论来描述美,例如:“美是理念”——黑格尔。休谟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实际上,美是一种意象,是外物在你的眼前呈现时,被人的意识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美在哪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美是离不开人的,同时,美在不同的人心里是有差异的。在南禅宗看来,一切事物的基本面貌都在非实体的“心”中显现出来;同时,正是因为“心”显现了一切事物的基本面貌,所以“心”才存在。也就是说,非实体的“心”与万物本来面目的显现,不是单方面的谁决定谁,谁影响谁,而是双向的。中国美学给出的答案是“美在意象”。意象世界是人与万物融合的世界,是最原始的体验世界,有景,有万物的出现就必然会有人的出现,有人就必然会有情感。也就是说,意象世界时一个带有人的情感的世界,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意象世界就能被我们创造出来。

在《美学原理》中,叶朗向我们分析了美感,美感不是认识。审美活动不是要感知什么是“外来物体”,是要通过体验把握“生活世界”的整体,其最根本的是人与世界的交融。美感是体验。“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心目所及”是最原始的体验感,即当下的直接感觉,即“现在”。

2.2“美在意象”的主要性质

首先,感性的绽放。梵高所绘画的农鞋是在展示一个有意义而又充满情感的世界:它充满了农民的辛勤工作和收获的喜悦,它表明生活的孤独和生活的恒心,它还展现了农民妇女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人类最原始的生活,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第二,精神的回归。叶朗提出: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对“事物”的超越、对主客体的超越。其次,他认为意象世界是对原始存在状态的回归、对自然状态的回归、对生活家园的回归,因此也是对生活自由的回归。人们通过精神的复活,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后,真善美的统一。叶朗指出“世界已经像它最初存在的那样出现了。” “意象世界就是真实世界。”意象世界是真实、善良和美丽的统一世界。美丽是真实的,真实是美丽的。当向我们展示充满趣味和意义的意象世界时,人们将获得审美享受以及超越和自由,从而我们可以找到更高的生活状态。这是真实,友善和美丽影像的统一世界。

3.“美在意象”的推论演绎

3.1审美领域

自然美在于人与自然结合所创造的审美意象。鼓励将美作为独立和目标之一。大自然的美是大自然的美和“呈于吾心”大自然的创造的审美意象。社会上的美主要是在美的作品中找到美的乐趣,即传递实践思维和视野,进入精神自由的境界,体验美的幸福。

艺术本体是审美意象,那就是一个充满理解感的完美世界。

技术美的基础是功能美,即产品生物学和美学功能的整合。首先,工作应适合人民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社会的精神需求。其次,作品不仅应反映产品的内部结构和结构,而且还应反映产品质量的外观。技术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身体上的愉悦,美丽和精神享受。

3.2审美范畴

优美是古希腊文化中培养的一种文化形式。崇高是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所丰富的一种美。当由超人力量造成的灾难需要负责任的人时,这就是一场悲剧了。

丑的审美价值有两个主要问题。一种是它可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但丑总是反映个人的特征。在中国美学中,大约有四种情况下丑成为审美意象:一种是展现“一气运化”的力量;另一种是限制內在精神和力量;第三种是涉及艺术家的痛苦和怨恨;第四种是发现丑恶的人格并显示出真实生活的真实面目。

与“沉郁”有关的文化是儒家的“仁”,即对世界大事件的深刻体验和对生命苦难的深切同情。“飘逸”可以理解为是道教的“游”,它的内涵是精神自由和超越,以及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融合。

4.“美在意象”的价值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叶郎以“意象”作为本体论,探索了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之间平衡对话的基础。这也旨在为建立和传播中国文化形式,以及构建现代的提高审美的计划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美不是已经发生的固定现象,美是出于审美目的而产生的,美不再是一种独立的、有目的、综合的,带有认识论思想的研究的存在。这就把美的问题变成了美如何存在的问题,这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叶朗先生从“美在意象”的角度对当前许多热门话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预测,包括: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艺术的终结,自然美学以及日常生活之美等一系列问题。

5.结语

儒家文化对叶郎先生有很强的影响力,他对自己的研究并不满意,因为他一直突破自我的学术研究,以及不断的探讨美学与人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感。这种精神必须继续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