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婕 李英琳
【摘 要】“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代表与体现,其强调的是以天、地、人的自然融合之道,遵从自然之序的理念。通过对“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内涵分析,探讨“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汉代深衣服饰的影响以及分析“天人合一”造物思想所体现出的礼教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汉代深衣的研究力度,从而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天人合一;深衣;汉代;造物思想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天人合一”之道看上去是一个深奥莫测的抽象观念,但其实它以物化的形式显现,借助象征的意义,传达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自然秩序”的审美情趣。“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传统服饰产生的影响,更像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思想在对服饰影响着的同时,服饰也对造物思想作出诠释为后人所学习研究。
1“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内涵
“天人合一”造物思想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思想产物,其最初诞生于政治理论当中,逐渐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造物与生活,成为审美的基本标准。“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天”泛指自然、世界和社会,“合”字表达了“天”与“人”之间的结合,即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或共同性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影响。
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指导人们在从事造物活动时遵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衡共生,造物活动为自然所容纳的行为准则。這一观点不仅反映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密切性。从某种意义来说,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结合是古代“天人合一”造物思想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2“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汉代深衣的影响
深衣是继“上衣下裳”服式之后的另一种“上下连属”的长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本文以两汉时期为时代背景对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深衣的影响做研究分析。随着汉武帝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儒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从而使深衣成为“礼”的规范;董仲舒说“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钩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以服制法天之象;服饰穿着的标准并通过不同的色彩、面料、纹样以及头饰和佩绶等区分身份的尊卑高下。儒家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精神贯穿于包含造物活动的几乎所有的领域。
2.1“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深衣款式形制的影响
深衣之所以流行数百年,在于其寓含的意义。儒家“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对汉代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深衣》记载:“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此中之意是为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交领处相交矩形以应“方”象征地道方正,寓意为人处世、行揖礼让要合乎规矩;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带下垂直至脚踝以应“绳”,寓意行事要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这些关于深衣的人文解释,于天道,于人道,于地道,无不是儒家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对于汉代深衣深刻影响的体现。深衣在汉代十分普及,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都着深衣,连王后的吉服也都是着深衣,它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包容万物的美德。
2.2“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深衣裁剪结构的影响
同样地,儒家“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对汉代深衣的裁剪结构也影响深远。在《礼记·深衣》中载:“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深衣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这是古人崇天意识的反映。深衣虽是上下连属式,但剪裁时仍是上衣与下裳分别裁剪,最后再连缀在一起的,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造物思想。在周锡保所著《中国古代服饰史》中详细地解说了深衣的裁剪法,证明了深衣的“十有二幅”在剪裁实践中是切实可行和利身便用的。
之所以要将深衣的裳幅剪裁为十二幅,除了腰间与上衣相缝缀的利身便用之外,还体现了汉代的造物观念“以应十有二月”。这表明:人所穿深衣的“十有二幅”与“天”的“十有二月”是相对应的,这种对应的关系表明了天与人的对立统一,也可以称为“天人合一”。
深衣这种特别裁制的十有二幅,正是以物化的物质形式隐喻象征着天地间运动和变化着的一切。深衣的十有二幅以服饰审美文化特有的隐喻形式,企盼其蕴涵并顺应着深衣所包裹着的人的个体生命自身和外部宇宙的否泰安危的一切变化。
2.3“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深衣色彩的影响
儒家“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对汉代深衣的色彩也影响深远。那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复杂,尤其是服色规定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所以人们赋予色彩的意义也更深刻,还将其作为“分贵贱、别等威”的工具。东汉时正式制定了“章服制度”,各层官吏的服装从颜色到图案都有了严格规定,不得越雷池一步,以达到天呈人以象、人承天以行的“天人合一”境界。
汉代深衣的色彩与自然变化相协调,早在西汉时期,帝王顺应四季而采用四季之色,形成“四时衣”,到了东汉,师法五行思想,改为“五时”,对应五行的五色,既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和冬黑,汉服遵循着五行五色体系一直延用到清代。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天道,师法自然,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
2.4“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深衣纹样图案的影响
以“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为初衷的汉代王权,自秦始皇时期废除章纹制度后,东汉时期再度恢复十二章纹,朝服以深衣制,绣有十二章纹,天子十二章,章纹等级依据官位递减。汉代时期,日、月均为圆形,而圆中以乌为日,饰以蟾蜍或玉兔代表月;星,取其光明;山,取其人的仰望,代表云雨或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四方;华虫,即华丽的鸟取其文,表示有文章之德;火,取其明;宗彝,是宗庙的彝器,上面画彝虎;龙,取其祥瑞之意;藻,系水草之有文者,象征冰清玉洁之意;粉米,取其善人主义,象征有济世之德;黼,画斧形,取其金斧割断之意;黻,有解释为君臣离合之意,将自然之物赋予象征意义以体现出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
3总 结
综合来看,“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思想的分析研究和对以物化形式呈现的汉代深衣的探讨,认识到上衣下裳的形制与上天下地的宇宙之间是共通的。衣不仅存在于人的外表、存在于物质世界里,同时还与人的思想相联系,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里。并由此引发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化一”的造型观,且这样的造型观处处传达着儒家观念强化王权思想的特征。现代设计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作用价值,实现自身设计思维的进步,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戴雅婷,“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
[2]付丽娜;谷联磊,浅析传统汉服中的“天人合一”的造物文化精神,[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
[3]兰宇,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J],理论导刊,2007.
作者简介:
孟凡婕(1998.11—),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传统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
李英琳(1967.12—),男,汉族,籍贯:山东寿光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传统与民族服饰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