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燕
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也会有自卑心理。民国女作家张爱玲在《天才梦》中写到她的母亲,说母亲教她如何适应环境,除了教她洗衣做饭等生存技能,还要教她练习走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等等,可到最后母亲还是很失望。于是张爱玲说:“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母亲的否定和失望,给张爱玲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后来的张爱玲敏感自卑,与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主持人董卿在谈到自己的童年经历时说,她的父亲是一个特别严厉的人,对待自己近乎苛刻,从小不让她照镜子,不给她买新衣服,中学时每年寒暑假都让她去宾馆打扫卫生锻炼自己。董卿说:“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种教育方式的问题是,我经常出现一些自卑情绪。我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很多,心里才踏实。如果我觉得跟别人差不多,或者只好那么一丁点儿,我就会很没安全感,我会觉得我不行。所以我付出很多很多,我要拿命去搏。”
还有我们熟悉的演员周星驰、梁朝伟等等,都谈到过自己的自卑心理。每当他们曝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我们总是很吃惊:“这么优秀的人,还会自卑吗?”有人认为,自卑源于童年的经历,根深蒂固。据说,心理学上也把自卑的原因归结为幼年经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自己被否定的过程,原生家庭可能是否定你的第一个因素。严苛的父母吝惜赞美之词,甚至用严厉的惩戒来对待你。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我很笨吗?我为什么总是被惩罚?”一次次怀疑自己,一次次否定自己,自卑心理就形成了。
还有一些人,不是没有经历自我否定过程,而是来得迟了一些。譬如你遇上温柔慈爱的父母,原生家庭环境相对宽松,家庭给你的都是和风细雨,你享受的都是温柔的爱抚。但这些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人总是要经历人生的各种滋味,家庭没有给你的打击,别人会给你,社会会给你。人不可能一辈子只生活在家的小圈子里,当你融入到更大的圈子之后,你面临的自我否定可能会更多。没有谁是常胜将军,也没有谁可以在人生的战场上所向披靡;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会暴露自己的短板和软肋。于是,一次次被打击会让你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我怎么这么差劲?为什么谁都比我强?”自卑之心就这样产生了。
这样说来,自卑心理就像人的喜怒哀乐一样,是正常的。自卑心理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如何驾驭它。前面说的张爱玲、董卿等人,他们在自卑的土壤中开出了绚烂之花,令我们赞叹,而有些人却被自卑吞噬了。
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卑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任何人都有自卑心理。即使是伟大的人,他们的光环后面也有黯淡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灭人;自卑也是一块跳板,当你纵身一跃之后,可能跳起连自己都惊讶的高度。
自卑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愿我们都能在自卑的土壤中开出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