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杭州 311121)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1]。事实上,这种精神也是当代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集中写照。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营企业发展要不断破解难题”;“民营企业一开始确实是一片荒芜,但从夹缝中成长起来了。这也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筚路蓝缕开出的一条路”;“今天,民营企业发展到如此之规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如此之贡献,那是非常了不起的”[2]。民营企业正是通过自身的闯劲创造出了一番天地,其市场主体地位获得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里程碑”,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为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标”,标志着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3]。民营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在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完整准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要抓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发挥作用为目标,改进综合评价工作,重视年轻一代培养”[4]。
浙江作为沿海开放经济强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0月,浙江省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杭州调研民营企业时强调:“面向‘十四五’发展,浙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指示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希望各大企业继续传承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防范风险能力、把握国际规则能力,在迎接挑战化危为机中闯出新路、在育新机开新局中勇立潮头”[5]。杭州民营经济在数量和质量上领跑全省、领先全国,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可贵的爱国、奉献精神[6]。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全球疫情未完全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民营企业面临着多重压力。做到善抓新商机、寻找新蓝海,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是杭州民营经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杭州曾孕育民营企业的生长,瞄准了更新的目标: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在五个方面做到全国领先示范,建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与世界名城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做到“五个领先示范、六个方面发力”,关键就是促进和确保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杭州,就是对杭州创业创新的肯定,也是对杭州民企的鞭策和鼓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杭州经济的“铁柱钢梁”、对外的“金字招牌”、人民的“财富源泉”,提出要坚定不移依靠民营经济、坚定不移服务民营经济、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杭州民营经济贡献的是实力,积淀的是精神,孕育的是希望,体现的是情怀。对于杭州这样的民营经济大市和强市来说,稳住民营企业的信心就等于稳住杭州经济的“基本盘”,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就等于托住了杭州经济的“压舱石”[7]。民营经济兴则杭州兴,民营经济强则杭州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杭州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实力非常强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省入围96家企业,位列全国省份第一;杭州市有39家企业入围,连续十八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其中,吉利控股集团、荣盛控股、恒逸集团规模居杭企前三甲,较2019年均有重大突破[8]。发端于项目、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种高端要素的叠加效应,杭州已跻身中国创业创新第一方阵,涌现出了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海归系等“创业新四军”,以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在杭州都能扎根。杭州可谓是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天堂已然实至名归[9]。
一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总量上处于优势地位。2019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73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9378亿元,占GDP的61.0%,比上年高出0.5%。年末,全市私营企业6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0%;个体工商户61万户,增长19.6%。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15.1%,占GDP的24.7%[10]。
二是民营经济担起对外经济的重担。2020年1—8月,杭州实现货物进出口3773.6亿元,出口2347.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货物出口1633.9亿元,增长5.0%,占全市货物出口的69.59%[11]。
三是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口强。2018年,杭州市常住人口980.6万人,私企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342.2万人和95.8万人,增长9.6%和3.7%[12]。尤为重要的是,近两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首位,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连续5年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平均每天诞生602家企业[13]。
城市国际化、新经济蓬勃发展和政府扶持政策为杭州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带来重大机遇。
一是城市国际化。当前,杭州正处于“后峰会、亚运会、现代化”重要时间窗口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期,城市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也要求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谋划推进一系列大平台、大项目,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14]。
二是新经济。数字、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疫情期间线上经济的发力,正推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既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也为民营经济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提供了支撑[14]。
三是政府扶持政策。受疫情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六稳”、“六保”释放强烈信号:民营经济正迎来“黄金期”[15]。
因此,杭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平台建设、开放合作发展、绿色循环生产、现代企业治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并在全国领先示范[14]。
当前,杭州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也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在当前疫情形势下确实承担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考验[16]。
从国际市场看,风险正在加大,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自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惯有的透支消费模式使得经济修复与复苏缓慢,加上美国固有的经济政治霸权主义和逆全球化政策对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冲击,使得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的不确定性因素急剧上升。叠加海外疫情冲击,货物贸易进出口出现波动,外贸企业面临订单量骤减、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外部难题[17]。长期以来,杭州经济较大地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所以杭州民营经济受外部市场风险冲击较大,尤其是国外企业的破产风险、贸易欺诈和代理风险等。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短期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波动导致成本上升。受疫情影响,国内总需求下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这使得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大批基础薄弱,应变能力不强的民营企业生存面临生存挑战[17]。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总供给和总需在失衡与平衡中波动前行,既是总量相协调,也是结构相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发展动能正处于新旧转换期,经济内部压力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矛盾会增加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显性成本,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隐性成本的上升。
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每一家民营企业都渴望成为一艘“轻舟”,卸去辎重轻装前行,冲破重重关山阻隔。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三座大山”却横亘于前,让不少民营企业步履沉重、踟蹰不前[7]。民营经济如何在“挑战—应战”和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根本在于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的同时,通过创新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为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在资源配置效率、要素使用效率及产品和服务的实现效率上。因此,可从以下方面拓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在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中实现民营经济的价值增值。
党建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给民营企业家的回信,是对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一分莫大鼓舞,也为市委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要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以党建引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优势,当好“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排头兵,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提供坚强组织保障。[9]
一流的营商环境造就一流的企业。“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入攻坚期,其关键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政府在边界内积极作为才是有效作为,系统全面地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做好商务成本、时间成本、制度交易成本“三个减法”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文明文化“三个加法”。[7]具体体现在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等六个方面。通过营商环境的提升,增强杭州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推动民营经济要素投入质量高端化。
民企的最大挑战在自身。面对风险与挑战,敢于作为。民营企业家要传承好“浙江精神”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实现自我进化,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并实现竞争的主动权。以“机器换人”实现企业装备升级,加快智能化改造实现产业数字化,全面提升企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实现从生产“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化。顺应市场需求、消费升级,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工业设计,为产品注入智能元素。[18]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并为产业(行业)生态圈赋能,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样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大有作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万企帮万村,是广大民营企业家勇于担当、自觉投身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也体现了民营企业家“先富带后富,同走富裕路”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9]民营经济作为杭州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时,通过创新和合作,能够对国家、社会、股东和员工有利,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积极反馈社会,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员工的收入,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14]
在开放中实现企业数字化,并依托数字经济实现更大的开放。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更广阔的舞台中开放发展,在竞争中实现向跨国企业转型,促进资源要素的全球流动。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在商品与服务交易中具有交易成本的绝对优势,从而成为新时代新一轮发展阶段的制高点。充分发挥杭州数字资源的先发优势,依托“三化融合”把数字资源变成产业新蓝海。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得杭州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赢得业绩和口碑并拓展新市场,在自我发展中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惠互利。
创新创造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最好途径。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创新潜力,提高民营经济创造活力是促进杭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在创新中实现企业升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和创造新品的主战场。全面开展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互联网+、企业上云等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数据中心、行业大数据中心。在“智造”新时代,向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看齐,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机器人在制造领域的运用,提高企业自动化生产率,信息化数据管理覆盖率,从而提高智能个性化定制生产效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杭州民营企业融资以内部融资为主,难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亟待拓宽。积极研究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和政策性担保公司、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优质民营企业。[7]通过加快现代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政府扶持力度和协调机制,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在“凤凰行动”计划实施即将期满时,及时总结该计划成功做法及有待改进之处,提高下一“计划”的成效,助力杭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高海外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海外市场覆盖面,增强民营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愿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启动信保机构快速理赔通道,以高效、专业的理赔服务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同时,要强化民营企业家的风险意识,改变当前海外买方大而不倒的观念。尤其是全球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对当前传统零售商带来了负面冲击,外贸企业要密切关注海外传统零售商风险异动情况,例如关店、裁员、债务结构等风险。[19]提高企业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专业水平,在国际贸易合同中设置物权保留条款以降低风险。通过风险防范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国际竞争水平。
加强海外市场研究,设立“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机构。开放经济仍然是杭州经济的底色,扩大民营经济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先行,加强海外市场研究。国际贸易与投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力量,是杭州民营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及时总结和用好杭州企业在国外投资建设工业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并设立“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机构,加强沿线国家新市场和潜在风险的研究,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借船出海并形成新优势,助力杭州深化“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