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昕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活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都出现了快速深入的收缩,整个社会、商业、每个家庭都处于半休克状态。疫情之下的建筑产业粗放式发展已无法应对危机带来的诸多问题,供需变化也倒逼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需求侧人们对房屋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供给侧疫情的发生让工程质量提质增效、节本降耗的压力倍增。如何追回失去的时间,是每个企业都要回答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也不断的扩大。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201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8445.77亿元,同比增长5.68%;完成竣工产值123834.13亿元,同比增长2.52%;签订合同总额545038.89亿元,同比增长10.24%;实现利润8381亿元,同比增长9.40%。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城乡建设居民的民生改善等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目前整个建筑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靠要素的投入和大规模投入带动,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水平还很低,生产方式粗放、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建筑业的传统建造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走出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
从当前形势来看,无论是快速提升建筑品质,还是工程项目提质增效,都离不开以数字化手段的有力支撑,深化数字化变革,以全新面貌驱动产业发展,将成为建筑业焕发生机的最佳途径。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统计,数字化使全球建筑业的生产力提升14%-15%,成本节约4%-6%。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矛盾日益凸现,可以说建筑产业数字化升级是必然选择。要想转型升级,唯有解放思想,进行认知升级,应用平台思维重构产业生态,应用数字思维重新定义商业创新。应用闭环思维扎实落地数字化变革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优化生产关系,优化生产效率,顶住危机压力,助力建筑行业在蜕变中走向成功。
为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12个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保护效应显著。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表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不断发力:一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行业重大的变革,有利于推动建筑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要推动装配式建筑为基础的标准化、信息化生产水平,持续推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建筑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充分发挥建筑性能优越,平面布置灵活,绿色环保的优势。在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等公共建筑,以及大型场馆、客运场站等建筑,要有利优先使用钢结构,以及钢结构在住房、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应用。
二是要加快研发机器人,逐步用机器代替人工,提升建造水平。建筑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市场巨大,已经成为全球建筑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在通路机械施工设备,智能化装备研发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在部件的工厂生产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非常显著。但是在通用、普通的建筑施工现场,一些建筑设备应用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
因此要推进自动化施工机械、3D打印机先进制造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等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集成和推广应用,探索批量应用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以工厂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关键环节为重点,不断提升工程质量的效率。
三是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工厂智能制造与现场智能建造全流程,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建筑产业互联网是推进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也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政府层面正在加紧制定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从而引导设计智能建筑互联网平台,推动建筑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应用,融合开发建筑领域的技术,加快推进应用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利用维护建筑技术标准化,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维、护理等阶段的信息互通和交互共享。此外,还要试点推进报建审批等模式,推进以城市为模型,提高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为智能建造和建筑协同发展建立支撑,要建立智能平台的培育机制,打造多元化的培育平台。不仅要打造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人才、管理人才,提高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要培养既懂得土木建造又掌握数字化建筑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大力加快培育数字时代建筑产业功能队伍,提高建筑功能建造技能,加大混凝土、钢结构建筑紧缺工种的培育力度。此外,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鼓励引导高等院校开设装配式专业,鼓励高等院校提供人才培养。
推动建筑和智能化发展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要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建造和智能化建造协同发展的工作。要继续推动智能建造,发挥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被各界广泛共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先导,建筑业商业模式变革,价值主张和价值链已发生变化。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转型诉求也愈发迫切和强烈。
据统计,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达到31.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将迎来加速的爆发期。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血液,也为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建筑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粗放的传统产业,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建筑业必须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路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规模。
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不仅让建筑数字化,集成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因素和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贯穿于建造的设计、建造、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贯穿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主体,实现以项目为中心的数据全流通,从而促进建筑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数字化转型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广大建筑企业提供了以数据为核心的内驱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筑业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拥抱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将其视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不断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坚定信心,通过建立自己的核心引擎,突破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发展瓶颈,摆脱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发展窘境,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行业从大到强高质量发展,重塑中国建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