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智慧校园基于新的信息技术,把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有机连接在一起,逐渐在教育信息化2.0时期进入动态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智慧时代。为了能够满足教育信息化2.0更注重智慧教育顶层设计的要求,配合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在地方普教智慧校园能够规范建设,基于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模型,对智慧校园的顶层规划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研究,并且挑选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智慧校园;框架顶层规划;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7;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2-0109-04
Abstract: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the smart campus is based on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cally connecting the information space and the physical space,and gradually entered the intelligent era of dynamic big data intelligent analysis during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period.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op-level design of smart education,in conjunction with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smart campus can be standardized in the local general education smart campus,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smart campus overall framework,the top plan of the smart campus is combined with actual needs research,and select more typical cases for specific analysis.
Keywords:smart campus;framework top level planning;typical case
0 引 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提出的框架思路基于云计算架构,强调了顶层设计思维的重要性,注重规避“信息孤岛”现象,侧重“数据信息”层面的贯穿性规划和设计。总体框架按照“四横两纵”,由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组成。该标准对适用范围也做分级要求,包括基础型(基础教育院校)、拓展型(中职教育院校)、高级型(高等教育院校)。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基于基础院校教学及管理特点,在具体项目结合实际需求中把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基础型要求应用到普通教育以及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把校园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和资源按照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进行顶层规划,把校园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整合到一个整体中,为智慧教育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1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概述
1.1 校园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基础院校不同于高等院校,在前期信息化建设中往往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直接影响到学校后续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部分学校虽然有信息化顶层设计,但也存在着对师生个性化需求考虑较少,导致一些学校部门师生对学校内部的信息化系统满意度不高,学校业务数据流失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1)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总体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2)应用系统硬件资源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3)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4)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
1.2 智慧校园顶层规划设计思路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顶层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在对智慧校园进行顶层规划设计时,不仅需要对国标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必须要结合不同的学校在智慧教育方面的需求,参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建设思路,为学校智慧校园的架构提供人性化的建设方案。在进行整体智慧校园规划时,结合上文所分析的现状,在顶层规划中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1)整个规划中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拓展性;(2)整个智慧校园平台应采用统一的平台、认证、接口和数据;(3)各个系统应能够实现联通,实现资源服务共享;(4)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管理;(5)整個规划必须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的核心,保障支撑与服务;(6)在前期规划中要求应能够软硬件一体化集成、无缝对接第三方硬件或应用并实现深度融合。
1.3 智慧校园顶层规划的实现
通过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问题和规划思路,智慧校园具体架构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去规划,针对基础院校的智慧校园总体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基础设施层,各种基础设施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智慧校园规划中考虑了各类基础设施的智能交互与数据采集,尤其校园各处终端设备中嵌入的校园服务基础设施、教学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资源基础设施、数据库、网络系统和服务器等多种不同的设备收集到的数据是智慧校园的工作基础;在支撑平台层,随着大数据和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这方面的技术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实现对校园内的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配,对校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在应用层中,统一的智慧平台使学校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在展示层上,对信息的整合和展现,将更便于学校管理人员对校园内部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此外在用户层面还有教师和学生,教师口译通过智慧校园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预约和管理,学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平台校内生活环境设生活设备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保修,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获取自己在学校的全部学习信息和校内学习资源使用情况,最后,在总体框架顶层规划下进行建设,还必须同步考虑信息安全体系和技术规范,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建设效果。
2 典型案例举例
2.1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分析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具有时间紧且任务量大的特点,对硬件设施的考虑,首先需要确定学校构建智慧校园所需的基础设备类型,主要是对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校园机房设备、安防监控主设备、标准化考场主设备、校园广播设备、常态化录播设备、多媒体系统主设备等设备进行选型规划和线路的铺排设计,公司在项目中完成设备型号的确定和设计工作的同时,必须满足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要求。在数据和应用方面,需要同步考虑师生个体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便捷性体验设计,提升师生智慧教育服务体验,确保师生能对学校信息化的评价体系进行反馈,使师生的个体应用诉求得到满足。
2.2 学校智慧校园实践应用
在智慧校园的实践应具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思维,也拥有自下而上落地的可靠性和精准性,确保学校的师生可以在校内享受到更为完善和快捷的校园服务。
在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上,网络方面参照国标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要求,整体规划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网络覆盖,以便于师生可以在任何场所通过多种多样的设备实现多媒体教学任务,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快捷化和简易化。在服务器资源建设上,学校通过云平台和虚拟化的技术完成了虚拟的数据处理平台的架构,构建专门的数据智能化分析系统,对所获取的师生教学教育信息、学校设备运转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升学校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学校决策的难度。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支撑平台的设计上,采用单点登录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信息平台中的身份认证,保障学生和教师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传输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在身份认证的过程中,具有一致的编码规则、技术规范和流程安排作为支持,师生在校内具有唯一的用户名,并且个性化地设置自己的系统密码,实现在智慧校园接口、数据、应用等多個层面的统一身份认证。
在智慧校园服务中,通过硬件软件系统搭建一卡通平台,简化学生在校内生活过程中不同证件的使用,将学生的用餐卡、图书卡等证件的功能实现在一张卡上,提升学校的服务水平。在具体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本公司结合华侨中学对一卡通系统的具体实际要求设计了一卡通信息系统的架构,具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
在安防监控方面,对学校的不同场所进行监控设备的安装,构建学校统一的监控平台。在餐厅、图书馆、实训室、教室等地方设置监控有助于记录学生和工作人员的活动轨迹,为特殊状况发生时学校管理人员的调查提供线索和依据,为师生在校内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在智慧校园管理上,通过统一的智慧校园平台对学校的不同业务需求统筹建设管理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入口,串联内部应用、第三方应用和第三方设备,将学校的不同资源进行实时有效的整合,实现对后台数据内容进行统一审核,简化学校的管理难度,实现学校集约化管理,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
在智慧校园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上,与展示层结合起来,以教学交互终端、学生终端、校园屏显终端、数字教学环境终端等作为基础保障,以信息化教学、师生评价、校园评价、设备管理等作为应用支撑。学校管理人员、教务人员、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可以通过网络门户、移动APP、互动教学大屏、录直播终端、学生终端等不同设备去使用智慧校园各类应用和功能。最终能在业务端涵盖教学、学习、评价、管理四个维度,形成智慧教育业务的闭环,为整个学校智慧教育,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3 结 论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应只是为完成信息化任务,我们最根本是要回归到支撑教学的本质,任何的信息化顶层规划首先要基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其次是结合学校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最终是一定要运用教育信息化成熟技术来为教学服务。我们提出基于国标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做智慧校园顶层规划与分析,并不是要简单套用标准框架,也不是限制学校的个性,目的只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孤岛林立的问题。在执行国标、国内相关智慧校园标准的前提下,我们从拓展性角度去结合实际需求去给学校做顶层规划,最终实现学校教育发展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周南平,贾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8(9):75-80.
[2] 蒋东兴,袁芳,吴砥,等.我国教育云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1):16-20.
[3] 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 [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2):112-118.
[4] 吴浩.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的误区 [J].教育现代化,2019,6(22):254-256.
[5] 耿珍.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J].计算机时代,2019(2):76-79+83.
作者简介:吴自强(1985—),男,汉族,广东茂名人,项目经理,网络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在职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