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困难的岁月,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经济生活上的困难时期;而对我来说,则是经济上和精神上双重的困难时期。下午吃过晚饭(我只买一碗稀饭)到晚上睡觉这一段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经常饿得人心火缭乱。
饥饿迫使我凭着本能向山野里走去。
县城周围这一带的大地上不像我们家乡那般荒凉,远远近近看见些绿颜色。
我在城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酸枣、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要是能碰巧找到几个野雀蛋,那对我来说真像从地上挖出元宝一样高兴。我拿枯树枝烧一堆火,急躁地把这些宝贝蛋埋在火灰里,而往往又等不得熟就扒出来,几口吞掉了。
节气已经到了秋天。虽然不很景气的大地上,总还有些收获的:瓜呀、果呀、庄稼呀,有的已经成熟,有的正接近于成熟。这些东西对一个饿汉的诱惑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总是拼命地咽着口水,远远地绕开这些叫人嘴馋的东西。我只寻找那些野生的植物充饥——这些东西如水和空气一样,不专属于任何人。除此之外,我决不会越“雷池”半步的!不,不会的!我现在已经被人瞧不起,除了自己的清白,我还再有什么东西来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呢?假如我真的因为饥饿做出什么不道德的行为来,那不光别人,连我自己都要鄙视自己了。当太阳快要落在城西那些大山后面的时候,野菜野果也已经把肚子填得差不多了。这时,我就像一个吃饱喝醉的富汉,满足地从城郊的山野吊儿郎当地往回走。
渐渐地,同学们对我的贫困习以为常。谢天谢地,这也就好了。在我的位置上,我还敢希冀什么呢?我只祈求让我的心灵能得到一点安宁,好让我全力以赴地对付那可怕的饥饿吧!
饥饿经常使我一阵又一阵的眩晕。走路时东倒西歪的,不时得用手托扶一下什么东西才不至于栽倒。课间,同学们都到教室外面活动去了。我不敢站起来,只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我甚至觉得脑袋都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为了不让尊贵的它在这个世界面前耷拉下去,身上可怜的其他部位都在怎样拼命挣扎着来支撑啊!
饥饿使我到野外的力气都没有了。因为寻觅的东西已经补不上所要消耗的热量。除去上课,我整天就蜷曲在自己的破羊毛氈上,一口一口咽着口水。白天是吃不到什么的,可晚上只要一睡着,就梦见自己在大嚼大咽。我对吃的东西已经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欲望,甚至都干扰得连课都听不下去了。上数学课时,我就不由得用新学的数学公式反复计算我那点口粮的最佳吃法;上语文课时,一碰到有关食品的名词,思维就要固执地停留在这些字眼上;而一上化学课,便又开始幻想能不能用随手可拾的物质化合出什么吃的来……
这情况终于导致了令人难堪的局面:期中考试时,我这个全县第二名一下子变成了班里的倒数第二!我早就知道会有今天的!但真正面对这个现实,痛苦和震惊简直叫我目瞪口呆。从我上小学一年级起,学习成绩还从来没有这么糟糕过!
那天下午公布完成绩后,大家很快都走了。我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我在精神上唯一的安慰被粉碎了,这使我第一次真正产生了自卑感。我知道这是极其可怕的。我丧气地想:我要是在考试前能有一顿饱饭吃,我引以骄傲的学习成绩也许不至于一下子跌到了这么不光彩的位置。考场上我饿得头晕眼花,在紧要时连一般的逻辑推理都乱套了。这的确是事实。可是,拿这样的理由为自己辩解,真不嫌害臊!
——摘自《在困难的日子里》,作者:路遥,“路遥书院”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12日,内容有删节
【作品赏析】
《在困难的日子里》是路遥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求学时与饥饿做斗争的故事。在困难的日子里,主人公不仅遭受饥饿的折磨,还遭受着来自人格尊严的煎熬。这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和匮乏感,尾随了路遥的一生。孩子们也许没法想象饥饿是什么感觉,但阅读文章时,就能感受到饥饿像一个黑洞,吸光了人所有的能量。饥饿其实离我们不远,联合国近期发出预警,受疫情以及接连爆发的蝗灾、极端天气等灾害影响,已经有多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今年新增饥饿人口数量达1.3亿人。今天我们重提节约粮食,不是说国内的粮食不够吃了,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有节约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绝对不能糟蹋粮食。对粮食和粮食安全,我们当永存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