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
在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是幼儿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的一项游戏活动。为了保证幼儿有充足的建构空间,我们选取了班级午睡室作为建构场地,并提供了大型积木、纸杯等材料供幼儿操作。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间有分工、合作和语言交流等互动,也会出现排斥同伴参与游戏的现象,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建构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表现,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对此次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镜头一:
区域自选游戏开始了。依依、汉堡、考拉、陶陶选择进入到建构区进行建构游戏,他们把装有木头积木、纸杯、颜料瓶的筐子都搬了出来,靠床放置。游戏一开始,依依、汉堡、陶陶自发地聚在一起,形成搭建三人组,以合作的形式搭建。他们先用两块半圆形积木拼成了一个圆形的底,然后在上面围上了一圈纸杯。考拉独自坐在另一边,用积木块搭了一个简单的斜坡,嘴里念到“没人和我一起搭”,看起来有点不开心。
当考拉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时,汉堡对考拉说:“等一下我们连接吧。”考拉回答道:“可是我不会搭房子。”这时,依依对自己的伙伴说:“我和考拉再搭一座房子,好不好?”在得到同伴陶陶的回复“好的”后,依依走到考拉身边说:“考拉,我教你搭好不好?”考拉说:“好的,我要搭很大很大的城堡。”依依回复他:“哦,那你自己搭吧。”然后回到了原来的伙伴那里继续参与搭建,同时考拉一脚把自己搭的小斜坡踢倒了。依依回到三人组搭建后,陶陶去帮考拉了,他一边走,一边说:“我去帮考拉。”当陶陶从筐子里拿了好些纸杯给考拉时,考拉接过后嘟囔了一声:“嗯,我还是想搭木头房子。”陶陶听了,也回了自己原来的小伙伴处,考拉又一个人坐在那里。
镜头二:
依依、汉堡、陶陶三人一起将纸杯以层层叠加的方式往上搭建,嘴里还不时地哼唱一些歌曲小调。当汉堡把纸杯搭建到陶陶前面时,纸杯突然倒了一个,陶陶赶紧调整补上,依依看了看说“好像歪了”,汉堡又去小心地调整了一下。与此同时,考拉从地上站起来,走向搭建三人组看他们搭。
这时,依依走到考拉前,对他说:“你能不能过去,不然会把我们的长城弄坏的。”然后她走向积木筐看了一下,回来问小伙伴:“你们有没有想好用什么材料搭建长城?”汉堡一边搭建,一边回答:“用纸杯。”依依说:“用颜料瓶吧!”说完,依依拿了一些颜料瓶,以两竖排的形式摆放在圆形建筑前。
考拉用三块长方形积木搭了一个立体门的形状,没一会儿就倒了。陶陶看见后,走过去帮考拉搭,可是长方形积木立起来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太小了,站不稳,又倒了。于是,陶陶又回到自己的队伍继续搭建纸杯建筑。
鏡头三:
三人组搭到第十层时,杯子倒了。考拉过来指着说:“你们这个边上搭的都是歪的。”于是陶陶和汉堡开始调整。考拉回到自己的地方继续搭建积木,他用半圆形、长方形积木以平躺叠加、站立等结合的方式搭建了一座简单的建筑,但是又自己把它推倒了。汉堡问道:“考拉到底在搭什么啊?”考拉看了他们一眼,然后把推倒的积木往旁边又推了一些距离,重新搭建起来。期间,他尝试过用单独叠杯子和积木组装的形式搭建,可是当积木加上去时还是会倒。后来,他只用积木,以平躺叠加的方式搭建,终于搭建成了一座建筑。
三人组把杯子叠加到十二层时,汉堡和陶陶没有再继续搭建,而是帮助依依搬运颜料瓶进行竖排连接,考拉用长方形积木以十字交叉的方式把自己搭建的建筑往三人组的长城建筑连接。在连接时,三人组发现颜料瓶不够了,于是汉堡拿了一个半圆的木头积木做门,然后和陶陶一起用长方形积木替代,以搭马路的形式和考拉搭建的路相连接。到此,两座建筑成功连接。
1.明确建构目的,萌发决策意识
在本次案例中,参与建构区游戏的四名幼儿从始至终沉浸在自己有目的、有计划的搭建中。三人组一直在进行计划中“长城”的搭建,而且同伴之间分工明确,考拉从始至终在调整、搭建自己想搭建的木头房子,他们共同的搭建目标是要连接两座建筑。整个活动中,他们都专注于自己有目的的搭建,会依照自己的需求挑选、更换合适的建构材料,有自主决策意识,尽可能地按自己心中所想去完成作品。比如为了让建筑有形更平稳,三人组一开始就采用半圆形积木围合成圆形做底,然后将纸杯倒扣进行叠层搭建。考拉在搭建木屋时,起初采用独叠杯子和积木组装的形式,后来调整为用长条积木以平躺叠加的方式搭建。
2.挑选游戏同伴,显现合作行为
中班幼儿在自我意识以及对他人的认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会挑选自己的游戏伙伴,并出现合作行为。在本次案例中,依依、陶陶、汉堡三人的建构水平相当,他们一开始就自发约定共同搭建长城,且分工明确,建构过程顺利。由于考拉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游戏中不听取同伴的建议,且建构技能较弱,所以出现独自搭建的情况,显得有点孤独。由此可见,中班幼儿在游戏中会逐渐形成团体关系,有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他们在活动中更愿意选择和自己游戏水平相当、志趣相投或是自己喜欢的同伴进行游戏活动。
3.关注同伴情绪,发展亲善行为
幼儿是天使,有爱心、同情心及乐于助人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帮助或者打算帮助同伴的意愿,做出有益于同伴的亲善行为。在案例中,当看到考拉一个人坐在另一边搭建,嘴里念到“没人和我一起搭”时,依依首先过去安慰他;当考拉在搭建斜坡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汉堡对考拉说“等一下我们连接吧”,这无疑是在接纳考拉参与游戏;当知道考拉说自己不会搭房子后,依依主动走到他身边说要教他搭房子;当陶陶看见考拉搭建的建筑倒了,立刻走过去帮助他,还想用纸杯帮他固定住……这些都是幼儿注意到同伴的情绪,关心、体贴同伴的亲善行为表现。
4.挑战难度活动,提升心理素质
中班幼儿的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建构活动,在不断组合、调适材料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案例中,高层的纸杯建构是很有难度的,因为纸杯很轻,在一层层错开间隔搭上去时容易搭歪,越往高處搭建,纸杯越容易倒塌。在搭建过程中,纸杯倒塌了两次,汉堡和陶陶两人小心翼翼地搭建,并没有因为纸杯易倒而放弃搭建,而是不断调整、修补倒塌的纸杯,直到搭到第十二层。考拉搭建木头房子时,积木建筑的倒塌是他整个游戏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了让积木不倒,考拉拿了一叠纸杯放在积木下面,想要让积木保持平衡,但是他没有找到平衡点,所以积木倒翻了几次,最后他放弃了纸杯,用单独积木叠加的方式固定建筑。这几点表明幼儿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在不断思考,用调整材料的方式解决建筑物倒塌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
1.空间营造创氛围
中班幼儿对建构游戏很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自己的建构游戏。每当幼儿完成自己的建构作品,他们都很兴奋,还会喜滋滋地向教师和同伴炫耀:“看,这是我搭的XX,厉害吧。”为了满足幼儿对建构游戏的需求和兴趣,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时间充足、空间宽敞的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搭建。同时,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美的建构环境,比如张贴一些建筑的图片或幼儿搭建的建构作品供幼儿欣赏。除此之外,还应为幼儿营造情感安全、宽松自主的心理氛围。在保证环境、材料、幼儿行为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支持幼儿通过叠加、堆高、围合、组合、交叉连接等方式进行自主建构,提升自己的建构水平,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在幼儿遇到建构困难或是搭建得不够好时,教师也应给予鼓励,耐心温和地指导帮助他们。
2.材料投放促交往
合作行为是幼儿在合作目标的指引和合作情感的推动下,运用合作技能与他人进行交流与配合,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幼儿同伴间的合作交往,是建立在与同伴及游戏操作材料互动的基础上。丰富的建构材料是幼儿建构游戏的物质保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中班开始,幼儿游戏中合作行为出现,教师可投放充足的多元化的建构材料,如大块泡沫积木、木头积木、纸杯等,促进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合作交往。还可为幼儿投放一些多元化的辅助材料(如纸箱、纸筒、纸板、易拉罐、手工花、树、小汽车、小动物玩具、玩具汽车等),方便幼儿共同协商采用围合、垒高、堆砌、转弯连接、交叉连接、架空、辅助材料结合等建构方法,提高幼儿的搭建技能,丰富交流经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3.社交推动有策略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特征,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水平也不同。中班开始,幼儿心理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交友意识更加明确,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通常是和自己游戏水平相仿或是志趣相投的同伴一起游戏,常会出现游戏的固定玩伴或排斥新同伴加入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让幼儿明白同伴之间是有差异的,要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新同伴,提高同伴交往技巧。如在此次建构游戏中,搭建三人组的游戏水平稍高,不接受考拉参与他们的合作搭建,也拒绝考拉靠近他们的作品。教师应鼓励三人搭建组尝试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接纳考拉,允许他在旁边观看。如请他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是考拉,想来看看你们的作品都不可以,你们心里会怎么想?”
除此之外,对于在同伴交往中处于被拒绝型或是被动型的幼儿来说,学会协商、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懂得谦让、分享游戏材料,懂得保护同伴的作品,是让同伴接纳自己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引导这类幼儿认识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的不足,改善自己的行为,从而在游戏中融入集体,感受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经验分享重品质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同伴交往意愿,而建构游戏中的经验交流与分享能促进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教师应重视幼儿建构游戏中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可以鼓励幼儿介绍自己建构游戏中的作品、与同伴的合作搭建情况、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其他幼儿在聆听经验分享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积累更多游戏的经验。对于幼儿在建构区的游戏情况,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的评价方式与幼儿交流,及时肯定幼儿在游戏中分享、合作、换位思考、关心同伴等亲善行为,为幼儿营造和谐温暖、积极健康的同伴交往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