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莹 周树杰 顾越
摘 要:生活在山川交错、山高谷深的花腰傣人,以其服饰特征而闻名。花腰傣服饰因花腰傣人所居住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服饰文化。对其服饰的探析也是对花腰傣背后的民族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探究。通过研究其地域特征对花腰傣服饰功能、色彩及图案特征的影响,从而挖掘在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对花腰傣服饰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花腰傣;服饰;地域特征
云南省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傣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支系较多,地域分布较广,其中新平县傣族因其腰部独特的“花腰带”而被象征性的称之为“花腰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服饰是一个民族发展历史的物质载体,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符号。花腰傣人民崇尚自然,崇拜万物,民族特色鲜明,这是花腰傣文化特征的构成也是花腰傣服饰审美价值特征的体现。新平县花腰傣的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不仅满足花腰傣人民日常生活劳作的需求,更是花腰傣人民历经千百年来形成的特有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
一、地域特征与花腰傣服饰的功能特征
满足日常的劳作需求,这是服饰功能性设计的最初目的,也与花腰傣人民居住的地理环境、地域特征及气候条件等息息相关。花腰傣人民主要居住于哀牢山,其气候特征呈垂直性分布,包括花腰傣人民日常生活居住的河谷热坝高温区域,也包括生产劳作的半山温暖区域及高山寒冷区域。为了满足上述多类型气候特点,服饰必须同时满足清凉防暑、御寒保暖及轻快便捷这三个主要条件。
在女性服饰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衣。上衣较为短小,分为贴身的内衣与无纽扣的外衣;第二部分为筒裙。独特的地理环境要求她们下水劳作,筒裙的便捷在于女性下水劳作时只需将筒裙的裙边往后提起别在腰上,就可方便活动;第三部分为著名的花腰带。由于上衣较短,腰部常常外露,当从温暖区域过渡到寒冷区域需要进行保暖时,花腰带应运而生。这条花腰带既可系裙又可束腰,还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第四部分为绑腿。劳作时,由于山间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花腰傣女性用绑腿来保护自己不被划伤,在高山寒冷区域时也用绑腿来进行保暖。
二、地域特征与花腰傣服饰的色彩特征
花腰傣服饰的色彩特征是以黑色为主要基调,红色为主要装饰色彩,加之杂色的点缀而成。整体色彩分布主次分明、轻重有序,展现出独有的构成之美和韵律之美。
首先是黑色。从整体上看,不难发现黑色奠定了花腰傣服饰色彩的主要基调,这是花腰傣服饰的识别性特征之一。这种黑色代表着养育花腰傣人民的土地,这也是花腰傣人民崇尚自然的体现。黑色的土布是东方含蓄内敛之美的体现,给人以静谧之感、庄重之感、包容之感。与此同时,在大面积使用黑色的情况下未免使得服饰整体显得太过于沉闷繁重,为了打破这一感觉,装饰色必不可少(如图1)。
其次是装饰色的代表色——红色,在黑色的基础之上有三处夺目的红色装饰。从上往下进行观察,第一处在头帕上,在头帕的两侧有一条红色的缨穗。第二处在袖口上,两侧的黑色袖口上分别镶有宽度约为3寸左右的红色绸缎。第三处则是在筒裙的下半部分与黑色土布相连的部位镶有红色绸缎。上中下这三处的红色作为黑色的点睛之笔,给原有沉闷繁重的服饰增添了一份花腰傣人民的热情率真之感(如图2)。
最后,除醒目的红色作为装饰色外,还有一些黄色、蓝色、紫色、绿色等装饰在服饰的边缘,起到点缀的作用。
这些色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服饰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花腰傣人民的生活环境与民族风情。我们还可以去想象整套服饰给予观者的意境:黑色基调的土地上有着蔚蓝的天空、黄色与紫色交织的彩霞以及绿色的花草,还有着红色,代表花腰傣人民热情率真的民族风情。在整套的服饰中,含蓄中带着热情,厚重中带着明快,静谧中带着多彩。
三、地域特征与花腰傣服饰的图案特征
艺术取之于自然。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飞禽鸟兽都是服饰设计中重要的装饰元素来源。由于花腰傣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他们的服饰主要以抽象的几何图案为主,这正是自然界中具象物体进行高度提炼后的再现。几何图案是最早出现的装饰图案之一,具有很深的艺术文化内涵与哲学文化思想。在花腰傣服饰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菱形图案
菱形图案代表着花腰傣人民日日耕作的稻田,大多数装饰在衣服与裙子的边缘。他们在轴对称的菱形内部中添加不同装饰图案,再将它进行连续的排列,从而形成特有的装饰图案。连续的菱形给人带来庄重、稳固、交错之感,表达着花腰傣人民的团结和睦之意。
(二)三角图案
花腰傣人民热情率直,向往美好生活,在服饰的装饰上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见解,并将所见元素进行抽象化表达,形成独特趣味的装饰图案。他们用连续的三角形状来象征连绵不断的山峦,这是花腰傣人民居住环境的再现。同时,三角形向上的尖锐感也象征着花腰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方形图案
方形图案是最常见的图案之一,中规中矩的方形在花腰傣人民的智慧下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变化,从而组合成丰富的造型。它们大多数装饰在裙摆的边缘,不同的组合方式有着不同的寓意:向内排列的方形被称之为“四合”,象征着人们欢聚一堂;向外排列的方形称之为“四出”,象征着万物生机勃勃。
(四)回形图案
在腰部、袖口、领口、短裙底部等处常常发現回形图案装饰。中国传统文化中,“回”字型总是有着大富大贵的寓意,这在花腰傣服饰的装饰寓意中当然也不例外。连续的回形纹倾注了花腰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这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积极的表现。
(五)万字图案
对崇拜宗教的花腰傣人民来说万字纹必不可少。万字纹用“卍”图案来表示,有着吉祥之意。连续的“卍”的形式向四方伸展,不仅象征着万物皆向上之意,也象征着花腰傣人民对“福意绵长不绝”与“万福万寿不断头”的追求之意(如图3)。
(六)八角图案
花腰傣人民有着对山川、土地、花草、树木的自然崇拜,这是一种本土物教文化形式。他们信奉万物有灵,持着对自然尊重保护的态度,将自然界中的植物进行几何化提煉,形成独有的植物型图案,八角图案就是其中之一。八角图案主要是应用抽象的手法,运用点、线、面的形式进行组合,多用于腰部的装饰上(如图4)。
与色彩方面相同的是,装饰图案同样取之自然,这是花腰傣人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他们对自然现象高度提炼后的体现。在色彩之外,我们在服饰上仍然可以看到各类型图案组合描绘出的生活场景。例如三角图案代表的山峦;菱形图案代表的稻田;八角图案代表的花草;回形与万字图案代表的花腰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此时整体的服饰不再只是单单满足日常生活功能性的必需品,而是对人们生活环境特征的描绘,自身风格特点的体现,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四、结语
新平县花腰傣服饰,具有强烈的装饰美化功能,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身。服饰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个民族外在特征的表现,它的背后由一个民族所处的地域特征、历史发展特征、独特生活方式所支撑。对花腰傣服饰的探析,不仅仅是对服饰应有功能性方面的研究,更是对其背后优秀民族文化的探究。对花腰傣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是对花腰傣民族文化的延续,同时,对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雯.服饰图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孙军云.南玉溪花腰傣[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
[3]李昆声,周文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
[4]陶学贵.新平花腰带文化大观[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5]朱迪.花腰傣服饰:穿在身上的历史[J].今日民族,2016 (11):42-44.
[6]袁焱.穿在身上的艺术 写在身上的历史——新平花腰傣服饰文化浅说[J].学术探索,2001(2):90-92.
[7]张天会,苟双晓,徐人平,等.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本质及属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2-66.
[8]邓启耀.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9]朱净宇,李家泉.从图腾符号到社会符号——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秘[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10]杨鹃国.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钰莹,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周树杰,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顾越,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