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玉 王安旭
摘 要:椅子是寄托人们情感的重要载体,材料是椅子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精神文化属性是椅子设计的灵魂。当代椅子材料与制作工艺的提高,促使椅子的物质文化属性呈现全球化的趋势,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充分研究材料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椅子文化属性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随着材料可塑性的提高、科技智能化的增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椅子的文化属性将会朝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椅子;材料;文化属性
文化和椅子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椅子设计涵盖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椅子作为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对文化的发展又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材料是实现椅子设计的物质条件,一切设计均在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椅子材料决定了椅子的形态与功能,材料的发展也会促使椅子文化属性发生至关重要的改变。椅子是贯穿于整个工业设计史并扮演着典型性、标志性角色的产品,发展成为对人的精神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某种环境信息;这是由于,椅子的变革与人的需求和技术材料的发展是同步的,反映了社会需求和文化属性的变化。本文将从椅子的材料出發浅谈椅子文化属性的变化。
一、椅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椅子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这是在人与椅子长期接触、慢慢探索下来的结果。丰富的椅子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椅子的物质文化属性是由实体物质材料所决定的。实体材料是制作椅子的物质基础,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上可以看出当时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特征。
旧石器时代晚期,普遍采用草堆积,从而掌握结草成席的工艺。由于经济的制约,这个时期所生产的产品只能是为生活所必需,因此,椅子的种类较少,制作椅子材料的提取方式都是就地取材,材料也往往表现为最初始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材料的加工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材料的选择上,还是体现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差异。如产自波斯的胡床,由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其座面采用布料,椅足材料为木材,形态呈现交叉状,优势在于便携、使用过程舒适、解放下肢压力,使得中国的坐姿文化由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椅子也由此开始广为发展。明清是椅子发展的颠峰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它是一种搭脑和扶手都探出头的椅子,靠背板与扶手曲线的造型曲直柔和,在整体的处理上干净利索。同时,黄花梨这种材料在色彩上没有过分的华丽也没有平静的庸俗,纹理也是或隐或现,这种材料的选用与中国人谦卑沉稳的性格是十分相符的。古人讲求坐相,因此通过椅子的造型表达和材料语言来传递坐者的威仪与端庄。所以说不论什么时期,椅子材料都会体现出一定的物质文化特征。
(二)椅子的精神文化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椅子制造过程中,设计者将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中;二是当椅子走向市场时,通过其承载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并对其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1. 椅子的精神文化属性体现在它的样式、种类、材质和装饰中,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风俗、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一款传统椅子的形态都可以代表一种等级,体现一种地位,这就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注入的时代文化内涵。如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后,命人打造了一把龙椅放在太和殿中。这把龙椅是用木头打造,并在表面刷上一层金漆,使其看上去金光闪耀。宝座造型宽大,扶手和靠背都呈现出90度直角,这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想必皇帝坐在宝座上也是十分的不适。宝座从设计上来讲,失去了椅子可倚靠、可放松的特征,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凳子。但为什么历代的皇帝都要坐在这样的宝座上与朝下的官员商讨国家大事呢?原因是宝座的形态和所处的环境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庄重感和威严感。这时的宝座所呈现出的特性已不是简单的坐具,而是皇权的威严。这与当时皇权至上的社会现状相吻合。
2. 椅子是反映人的情感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互动的物品,每件椅子都有其属于自己独特的情感语言。这是因为,人在椅子的设计制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投入具有自己情感特征的属性,而消费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坐具,这也正体现了椅子的文化特征。如巴洛克式椅子,以浪漫主义精神为设计的出发点,椅座的包裹面料柔软,曲线多变且生动,装饰繁多且跳跃,强烈衬托出活跃、热忱、旷达的艺术效果,将其柔和的抒情情调显现得淋漓尽致。从设计上也可以看出,意大利人热情、直爽且有点粗犷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上追求与艺术相融合、追求浪漫的态度。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设计师又将这种个性特征体现在其设计的椅子上,因此,设计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承。
二、材料在椅子文化内涵
中的表现及其对文化属性产生的影响
人们在观看和欣赏一把椅子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其外观造型和材料的质感,而造型是在椅子材料自身的可行性基础上进行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是椅子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椅子设计的必然要求。设计通过材料及工艺转化为实体产品,材料及工艺通过设计实现其自己价值[1]。了解和分析椅子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加工工艺,是实现设计的目的,也是解读其文化属性的要求。
(一)材料与工艺对椅子物质文化属性的影响
椅子材料的发展是工艺技术提升的重要条件。在椅子发展过程中,材料和工艺随科学技术提升也逐渐多样化。复合材料因其综合性能强,在工业领域的作用逐渐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成型工艺种类丰富,并具有了一体化的特征。
复合材料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并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但因其是工业技术的产物,加工工艺也具有全球统一的标准,所以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在材料上看出地域特征,材料的地域特征属性已经模糊,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二)材料对椅子的精神文化特征的作用
材料的文化属性是材料的灵魂,而其表现方式主要是对视觉、触觉等人体感官系统的冲击。材料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使材料成为一种可以传达艺术精神的载体。不同材质之间的碰撞,会对人产生不同的精神感受。
1.木材——以维也纳椅子为例
原木材料在椅子上的应用可谓是最古老和最常见的了,自然原木特有的魅力,使人们对其十分钟爱,且种类繁多,并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但它们所具有的化学特征大体是相同的。木材是椅子制作的传统材料,如由6根直径为3厘米的曲木和10个螺钉构成的14号椅子(也称维也纳椅,Vienna Chair)是索内特家具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它就像维也纳的音乐,古典且轻巧、优雅、结实。流畅的线条设计和音乐的呼应,仿佛诉说着这个城市不止有音乐,也有设计和美。这把椅子,可以说是一件跨越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永恒之作。
2.金属——以瓦西里椅子为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属开始成为椅子设计的主要材料,瓦西里椅子可以说是真正以金属为主要材料进行设计的椅子。它在造型上完全打破了传统规则的束缚,在结构上,骨架采用镀铬钢管,靠背与座面采用皮革、帆布材料进行连接,它除了有明显的功能性外,还把其质感的特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款经典的椅子是由包豪斯学院的学生布鲁尔设计的,他充分运用了钢管材料的冷酷、皮革的舒服和标准件的制作方便,体现了包豪斯学院甚至是德国近乎苛刻式的严谨。该椅子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把由标准件制成的钢管椅子,至此,开启了金属材料的椅子设计之门。今天的椅子不仅在材料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使用功能和性能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非金属——以郁金香椅子为例
非金属材质的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的工程塑料,以其质量轻、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和成型工艺简单等特点,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创意、寄托情感的完美栖息地。在椅子制作上的整体性和曲线感,也會让人感到设计师所赋予的情感。塑料材质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完美地承载设计师所赋予其的情感表达。埃罗·沙里宁设计的郁金香椅子采用了塑料和铝两种材料,整体造型以流线型为主,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不可能看到一根完整的直线,曲线的完美表达是塑料材质的最大特点。埃罗·沙里宁非常推崇功能主义建筑,而在椅子设计上则体现为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正如郁金香椅子摆脱了传统椅子的四角支撑结构,由宽大扁平的圆形底座做支撑,从而拓宽了双腿的活动空间,充分满足了人腿部放松的需求。
三、结语
纵观椅子发展史,其每一次的巨大飞跃都与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运用密不可分。在当代,新材料以PE、PVC、ABS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椅子设计的快速更迭,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杂交新材料的大量涌现。椅子材料的变化表现在消耗自然资源、转化的绿色环保可回收和材料健康零甲醛三方面。新材料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它可以提升椅子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是减少人们经济负担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材料可塑性的提高,科技智能化的增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椅子的文化属性会朝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椅子是寄托人们情感的重要载体,材料是椅子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文化属性是椅子设计的灵魂。当代椅子材料与制作工艺的提高促使椅子的物质文化属性呈现全球化的趋势,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充分研究材料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椅子文化属性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孙海姣.产品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3):187.
[2]刘彦彤.从家具材料的演变浅谈工业设计史——以椅子为例[J].轻工科技,2012(5):118-119.
作者简介:李慧玉,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安旭,硕士,吉林艺术学院教授。